从《呐喊》到新生命

作者:张向辉     来源:原创投稿 时间:2025-03-20 06:56:19

新生命.jpg

提到呐喊,许多人都会联想到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自序便是《呐喊》。

在东京,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他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乃是文艺。他和几位志同道合之士的计划是出本杂志,希望通过杂志上的文章给人们带来新的生命,所以就给其命名为《新生》。

由于种种原因,这本杂志并没有问世。后来,《新青年》编委找到鲁迅,希望他写点文章。鲁迅通过一个下面的比喻来解释他对未来的绝望: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这几个人的巧妙回答最终说服了鲁迅: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从《新生》杂志到《新青年》,鲁迅的呐喊由此而生,这并非是他的初衷,乃是一种无奈和绝望的呐喊,在他看来是毫无功效的,这甚至是他的确信。这就是他所说的“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的希望”。然而,他却发出了声音,因为许多人将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呐喊之上,深信这会走向成功。

呐喊声与新的生命,有着怎样紧密的关系呢?

公元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赛亚写道:听啊,有人高喊:“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道,在沙漠修直我们上帝的路。一切山谷将被填满,大山小丘将被削平;坎坷之地将变得平坦,崎岖的地面将成为平原。耶和华的荣耀必彰显,世人必一同看见。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七百年后,有一个人名叫约翰,来到犹太的旷野传道,说: 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那时,耶路撒冷、犹太各地和约旦河一带的人都来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接受他的洗礼,因此他被称为施洗约翰。

其实,施洗约翰并非是唯一施洗的人,那个时代也有别人施洗,希望通过洗礼来洁净人的罪恶。与其他施洗者不同的是,约翰是神派来的,他就是在旷野大声呼喊“修直主的路”的那个人,正如以赛亚先知所言。

施洗约翰的使命有两个,第一是宣讲悔改的教义,预备人心, 因为一颗悔改认罪的心,就像是被削平的大山和填满的山谷,只有人心预备好之后,才能迎接神的到来,或者说,只有悔改之后,才可以认得出即将到来的上帝。

他的第二个使命,是要为基督做见证,向世人指出,到底谁才是基督,好叫世人可以相信。 约翰亲口做见证说:我看见圣灵好像鸽子一样从天降下,住在祂身上。我本来不认识祂,但那位差我来用水给人施洗的告诉我,你看见圣灵降下,住在谁身上,谁就是用圣灵给人施洗的。 我看见了,便做见证,祂就是上帝的儿子。

通过呐喊,唤醒青年,不是让他们知道铁屋里马上会缺氧而死,而是向他们指出谁可以救他们。新青年的编委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赛先生”与“德先生”,可以救治中国xx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施洗约翰通过呐喊,却是唤醒人们的良知,唤醒人们对罪敏感起来,督促人悔改,对即将到来的天国与随之而来审判做出正确的反应。施洗约翰通过洗礼,不是洗净他们的罪,而是为他们内心的悔改做一个外在的印证,好预备他们迎接基督的到来,从祂那里获得新生命。施洗约翰通过见证,指出基督要用圣灵和火给他们施洗。祂手里拿着簸箕,要清理祂的麦场,把麦子收进仓库,用不灭的火烧尽糠秕。

基督来到世上,默默无闻三十年,然后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从此开始公开传道。祂忠实地传讲神的话,医治疾病,行了许多神迹,吸引了许多人来跟随祂。然而,祂却被自己的门徒出卖,被犹太人交到罗马人手中,被钉十字架,三天后复活,证明祂是神的儿子。

所有信祂的人,神就赐给他们权利成为上帝的儿女。 这些人既不是从人的血缘关系生的,也不是从人的情欲或意愿生的,而是从上帝生的,这就是新生命。受洗归属基督耶稣就是和祂一同死,又如基督从死里复活一样,在圣灵的帮助下,我们的一举一动可以有新生命的样式。

结语

鲁迅带着怀疑,加入了呐喊者的阵营。当人被唤醒后,要认定只有“赛先生”与“德先生”才可以救治他们,他们才能成为新青年。我们却相信,人被唤醒,不是认识自己到被困在铁屋中、即将缺氧而死的现实,乃是认识到自己被罪恶辖制、即将面临神的审判的现实。只有基督耶稣才能拯救我们,不仅脱离罪恶和死亡,而且获得新的生命。

  TAG:呐喊 鲁迅 新生命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生命中,珍藏一份真正的爱  上一篇:巧遇街头发单张的夫妻 打印文章   录入:张向辉   责任编辑:黎弟兄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