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的道理

作者:麦雅各     来源:每周牧函 时间:2025-08-15 07:38:46

        微信图片_20240321143821.jpg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 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一开头就提出了十字架道理的说法,使徒保罗做见证说:“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 神的大能。”(林前1:17-18)显然,十字架的道理在《新约圣经》是十分被重视的,以致使徒保罗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 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1-2)
 
        当福音传进中国,华人教会也很快意识到了十字架道理的重要性。然而在理解和应用十字架道理的时候,却产生了一些偏差。
我想,一个主要的偏差是把十字架与苦难划上了等号。这种观念的产生,大概与我们文化传统上的苦修意识有关。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歌颂苦难的说法,比如: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再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来,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出家苦修,即被称为:“苦行僧”的做法,在民间是被十分赞扬的。因此,在中国文化里,能吃苦,就成为一个极了不起的美德。
其实,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文化中都有这种苦修主义的文化传统。在印度如此,以色列如此,甚至《圣经》在使徒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书信中也提到:“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2:22-23)
 
        因此,当基督徒一读到圣经里说基督徒要背十字架时,大概就自然想到了苦难。甚至有些基督徒,一提到十字架,就有些悲情意识,甚至会产生一种受苦英雄主义的豪情感。其实,这都是对圣经中所说十字架道理的误解。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十字架的道理中,一定包含着受苦的成分在其中;但十字架绝不仅止于苦难。我们都知道,十字架是主耶稣时代,罗马帝国用来惩罚奴隶或殖民地犯人的一种刑具。这种刑罚不同于比如鞭刑,打多少下就停下来,人虽受苦,但大多不危及生命。而十字架不是,它是一种死刑的刑具。并且是一种带有极大的羞辱性的,使死囚被钉在其上,大多是全裸体地被挂在人流较多的地方示众,并在极其痛苦中慢慢死去。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十字架是一种在极其残忍,使人在极其羞辱和痛苦中缓慢而渐渐死去的刑具。既是这样,为什么《圣经》那么重视十字架呢?不但被爱和真理所充满的教堂,大多都用十字架作为至高标志;就连救死扶伤的医院,也用红色(即血色)的十字架为标志,这是为什么呢?十字架在圣经中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十字架的道理其准确的意义何在呢?
 
         我们再来看《圣经》中所记载的一段重要的事件。
 
        在《马太福音》第十六章中记载了主耶稣带门徒们来到该撒利亚腓利比,在那里主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这时西门彼得回答说: “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太16:16)主耶稣对彼得的这个回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说:“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换句话说,彼得此时的福气,其关键是他没有听从来自自己属血肉的认知,而是领受了从天父而来的感动。
 
        然而,就在同一个场景,当主耶稣预言自己要上十字架时,彼得又立刻起来拦阻祂,似乎彼得很有“爱心”,不料却遭到了主耶稣的严肃批评:“……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太16:23)接着主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因此,从这里不难看出,十字架的结果是要达到使人不顺从自己的肉体,而顺从神的旨意的目的。
 
         因此,基督十字架道理的核心,就是把我们旧生命中的心思意念就像死了一样,使其彻底失去作用;目的是要使我们能完全没有拦阻地顺服神的旨意。使徒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也就是说,无论是过去的旧思想还是世上各种的理论,都不再对我们产生影响,我对它们就像死在十字架上的人毫无反应了。这里所说的基督抽象概念的十字架,其结果就是达到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所说的那句话: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其实我们人类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人要照自己的意思,而不照神的意思行。这就叫悖逆!十字架的真正含义就是使人在神面前能做到绝对的顺从。弟兄姊妹,我们一定要相信,凡主所吩咐我们的一定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所以,我们不要怕十字架的痛苦,祂必帮助我们,使我们胜过那苦难,并叫我们和祂一同得胜在祂的荣耀里。
 
        前面我们重点分析了十字架的概念,并其在基督徒信仰生命中的意义。归结起来讲,就是叫我们生命的“旧我”渐渐变成像死尸一样的存在,使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人若被钉在十字架上,虽然还能存活一段时间,但他不能从上面下来,只能在痛苦中渐渐死去。
 
        其实,钉死老我只是十字架道理的消极方面,是为要除去遵行神旨意的障碍;很显然,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除去障碍,而是要能主动地遵行神的旨意,把神的旨意在我们的生命中真真切切地活出来。
 
       在《马太福音》第16章记载的西门彼得,上一分钟还被主评论为“不顺从血肉;但听从父神“的得胜者;下一分钟就变成了绊主脚的,是“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16:23)的失败者。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彼得的旧我还没有完全被钉死。所以主才呼召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主在这里从被动与主动两方面发出呼召。从被动方面说,就是要舍己。“舍己”在原文里也是两个字,舍:否定、拒绝、拒不承认;己:就是自己了。所以,“舍己”并不是舍弃自己;而是否定、拒绝老自己思想观念的意思,英文译为:self deny (deny 就是否定、拒绝、否认、弃绝等意思)。
 
        主耶稣的话说的很清楚,顺从、接受从肉体而来的想法的时候,就无法体贴神的意思了。正如经上所记:“……情欲(即属肉体的欲望)和圣灵(即神的旨意)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加5:17)主耶稣呼召门徒要舍己,这是命令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紧接着所说的:“背起他的十字架”则是指舍己的程度。也就是说,不是舍一部分;而是死亡,是全部。
 
        因此,十架受苦论是错误的,是片面的,甚至被误解为能忍受苦难就行,岂不知那种忍受的结果是保留了老我,而不是钉死老我吗?比如,我脾气不好。神要治死这个老我的毛病,就兴起环境而显出我的脾气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为基督徒的缘故忍耐、吃苦、忍住不发,我以为这就是为主背十字架了。就如我小的时候,经常听教会里的大人,一咬牙,一跺脚,说:“我就背你这个十字架了!”其实,他的这种忍耐不是治死了老我;相反的,正是用受苦的心保留了老我。就如一个人长了一个瘤子,他用忍耐疼痛的功夫保留着瘤子,与忍耐痛苦地切除,完全是两回事。这个我想大家应当可以清楚明白了。
 
        但主耶稣不但要门徒要舍己,更是要求门徒要“跟随”祂。舍己,背起祂的十字架,那不是目的,而是条件,就是跟随主的条件。主自己说过:“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7)换句话说,保留老我就是作主门徒的最大障碍;要想好好作主的门徒,就必须先下决心把自己的老我除去。
 
        主为什么要呼召门徒来跟随祂呢?我们一定要跟随主耶稣吗?跟随主耶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教会历史上很悲哀的一件事,就是把跟随主耶稣作门徒偷换概念,变成了参加宗教活动、持守宗教传统、墨守宗教教规的宗教徒了!

       跟随主耶稣至少有两个大的方面的含义:1)向祂学习真理;2)以祂为榜样,得着祂那样的生命。
 
       首先,我们要清楚知道,神在耶稣基督里所赐给我们的关乎生命的真理,不是在神学教义的理论里,乃是在遵行圣经的行动中。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因为那不是一通宗教说辞;乃是一整套得着生命和更新生命的生命之道。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这些观念都不是死的,乃是活的,一定是在行动中得到的。
 
        神把《圣经》赐给我们,同时也把圣灵赐下来,并在一切真信的人里面,赐下重生的生命,如此,我们便能在《圣经》的指引、圣灵的帮助、在新生命里,认知生命真道了。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意思随便这样作,使徒保罗作见证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3:13-14)这标杆就是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要我们来像门徒一样跟随祂,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走过的路祂都亲自走过了。我们遇见的一切事祂都明白,所以,祂的圣灵会感动我们,使我们明白,祂一直在与跟随祂的人同行,直到我们行完人生的路程。因此,我们需要先做好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熟读《圣经》。如果我们没有神的话先存在心里,我们就无法认识和判断圣灵的引导,或邪灵的欺骗,或我们自己脑子里的胡思乱想。
 
       弟兄姊妹,愿我们都能明白且具体遵行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耶稣,忍耐走在蒙福的路上。
 
        注:此文转自张牧师的每周牧函,获权转发。 
 

  TAG: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谦卑才能受教 打印文章   录入:澳洲紫薇   责任编辑:吴建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