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门1:15-16)
某基督徒企业主管,曾提拔他的一个下属任重要岗位,却遭下属暗中夺权背叛,导致他被降职。在教会小组分享时,这个主管坦言:我每天开车经过公司大楼,内心都充满了愤怒。然而,当他读到《腓利门书》中「从前与你无关,如今却与你相和」(16)时,圣灵感动他:「你曾是神眼中的『逃奴』,却因基督的爱被接纳为后嗣,如今为何不能饶恕得罪你的人?」于是主管最终主动邀请下属共进午餐,以基督的爱化解恩怨,甚至在下属创业时提供资源支持。
这个真实故事折射出《腓利门书》的核心冲突——当人际关系被伤害、背叛撕裂时,基督的福音如何使人作出「不合常理」爱的选择呢?
一、看似不幸的背后,有神美善的旨意(门11、15)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门1:11)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门1:15)
这是一封使徒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个人书信。保罗在以弗所宣教时,结识了腓利门,并传福音给他,使其成为基督徒,据说以巴弗在他家里建立了教会。
腓利门象其它富裕的家庭一样拥有奴隶,其中有一个奴隶名叫阿尼西母。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可能是阿尼西母偷了腓利门家的东西,具体不清楚。不久阿尼西母就逃走了。
在逃离腓利门的过程中,阿尼西母认识了正在为福音被囚的保罗,其实是神在背后掌权,让他有机会遇见保罗,在保罗的影响下,他也接受了福音。
腓利门在基督里是一个有信心、爱心的弟兄,无论是对教内的众人或是对待他家里的奴隶。他的所行得到了保罗的肯定,并为此向神献上感恩。
保罗写这封信时自己的处境艰难,他请求腓利门原谅阿尼西母并接纳他回来。看神的安排是多么的奇妙,祂使一个逃奴在环境中遇见保罗,使之悔改信主。过去对主人无益的人,如今却成为一个对使徒和主人都有益的人。“有益”的人,这“益处”首先是属灵和永恒的。神圣的“暂时离开”与永恒的“永远得回”(15)。从人的角度看,这是奴仆逃跑,是损失。但从神的角度看,这是祂安排的“暂时离开”,目的是为了让腓利门“永远得着他”。这不是得回一个奴仆,而是得回一个在主里的弟兄。
有两个亲如兄弟的教会同工,其中一个弟兄,经营一家小店,出于信任,他让正处困境的同工弟兄来店里管账。然而,这个被邀请的弟兄却利用这份信任,陆续挪用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最终因内心羞愧和恐惧,不告而别,逃去了另一个城市。这场背叛不仅带来了经济损失,更深深刺伤了这个弟兄的心,信任彻底破碎。
几年过去了,这个弟兄努力尝试饶恕那个忘恩的弟兄。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一位他们共同敬重的属灵长辈的电话。长辈说:“弟兄你好,从前和你在一起的那位弟兄现在和我在一起。他来到这里后,神抓住了他的心,他如今在深深的悔改,为自己过去的罪哀哭,渴望与你和解。”
听完长辈的话后,弟兄面临抉择:是盯着账本上那笔“亏负”他的钱,以及被践踏的信任,还是看向神在那位弟兄身上这奇妙的作为?他想起那句“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亲如弟兄的逃离,从人看是背叛和损失;但在神奥秘的旨意中,这“暂时的离开”,或许正是为了让他被引向救恩,从而能被“永远得着”,从一个不可靠的雇员,被挽回成一个在主里真心的弟兄。
弟兄姊妹,在这看似糟糕破碎的人际关系中,让我们看到了神的那根看不见的慈爱缰绳。神允许坏事发生,但祂的旨意终将是美善的,为要成就祂至高的救赎计划(罗8:28)。
二、在基督里我们同为蒙爱的弟兄(门16-17)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门1:16-17)
保罗凭什么要腓利门这样做呢?保罗再次作了智慧的表达,重启开始的祷告词,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付你什么都归我的帐上,我必赏还。从这里看出保罗活出了福音的核心,就是劝人和好,就象他对哥林多教会所讲的,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5:19)是啊,基督岂不是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对神的所有过犯,以至与神和好吗?
换言之,我们之所以要饶恕弟兄,是因为神在基督里先饶恕了我们。因此保罗说:在此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3:11)这意味着无论是阿尼西母·腓利门·保罗,在基督里都已和好了,但同时都需要被神饶恕。
这就是罪人在基督救赎里的地位改变,是一个崭新的身份,同为神的儿女。也正意味着腓利门和阿尼西母在属灵的地位上,不再是主仆的关系,而是家人,是弟兄。
这地位是与社会地位无关,这个新身份,也不取决于阿尼西母是否已经“将功补过”,也不取决于腓利门是否已经“感觉不痛”。这个身份,单单取决于基督的救赎。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所说:“并不分…为奴的、自主的…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在基督里,那条区分主仆、尊卑的天然界限,被十字架废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基督里全新的、平等的家人关系。
正因如此,保罗更进一步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17节)。这是一个何等震撼的请求!保罗将自己与阿尼西母这个逃奴、窃贼完全认同。这生动地描绘了“联合”的真理——我们如何在基督里联合,就当如何在爱中彼此接纳。腓利门如何接纳基督的使者保罗,就当如何接纳在基督里已经成为弟兄的阿尼西母。
弟兄姊妹,今天,当我们面对那些曾经伤害我们,无论是我们的家人,或是周围的人,以及与我们关系破裂的人时。福音呼召我们超越“他配不配”的计较,而是首先定睛于“在基督里,我们是谁”。我们同是蒙恩的罪人,同被宝血买赎,同被神称为义、收纳为儿子。这个全新的、共同的身份,是我们能够迈出饶恕与和好一步的唯一稳固根基。
三、以爱心的行动活出基督的样式(门18-20)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门1:18-20)”
弟兄姊妹,福音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保罗如何劝腓利门,圣灵也如何今天劝我们:
第一,效法基督“代赎的爱”,主动付代价。
保罗说:“都归在我的账上。”这是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还清罪债的生动写照。我们修复关系,也需要饶恕人的心志——不是计算对方配不配,而是思想基督已为我们付了何等代价。这代价可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有理”,或实际的损失。
第二,活出福音“甘心的爱”,超越被强迫。
保罗不用权柄命令,他说:“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神所要的,不是律法驱动下的“不得不”,而是被基督之爱激励后,从心里涌流出来的“我愿意”。
第三,带着信心“期待的爱”,相信神动工。
保罗最后说:“望你使我的心…得畅快。”他相信福音能带来超越人意的和好。当你凭信踏出和好的一步时,就当期待神在你和对方心里,成就那“过于我们所想”的善工。
现在,圣灵是否让你想起某个名字?福音给你力量:去主动付代价,出于甘心,并信靠神的作为。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卷书是一面三棱镜:
它照出我们都是 “阿尼西母”——曾悖逆、远离天父的罪奴。
它也照出我们蒙召成为 “腓利门”——被请求去饶恕那得罪我们的人。
而这一切的中心,是那位 “保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为我们代求,并在十字架上亲自承担了我们一切无法偿还的罪债。
今天,这同一个福音,赐给我们权柄和能力,去修复生命中的破碎。愿圣灵此刻点燃我们里面的信心与爱心,让我们不再犹豫,凭信踏出和好的第一步,活出那“过于人所能想”的福音大能。
TAG:破碎 人际 关系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