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养成了怎样的一代人?

作者:几语先生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5-03-07 11:02:01

微信图片_20250304164731.jpg

        开学不久,各种小道消息便充满了恐惧和焦虑的气息,学校里的“恶耗”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每当听到这些消息,心里就会感到忧伤——我们的教育,究竟在把孩子带向哪里?

  -1-

  应试教育下的“成功学”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孩子与家长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为了“成功”不得不面对无数的竞争和选择,几乎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便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淘汰赛。我家女儿才上一年级,那种无形的竞争“杀气”已经扑面而来,仿佛稍有松懈,就会被这个体系无情地甩在身后。我们这个社会习惯于用成绩、家庭背景和资源来决定孩子的未来。成绩优秀、家境优渥的孩子往往被视为“优等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那些成绩比较差、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则可能被忽视,甚至被排除在外。

  资源的分配早已不只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权力的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私立学校要排队摇号——因为进入这些“精英圈子”,不仅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意味着未来的社会阶层跃升。试想:你家孩子的同学,将来要么是富商,要么是高官,他们的未来还是梦吗?!然而,这种教育模式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它并不仅仅是不公平的资源分配,而是对人本身价值观的扭曲。

  -2-

  精英教育的骄傲逻辑“精英圈子”看似在培养人才,实际上却是在人为地制造等级分化。资源和机会被垄断在少数人手中,而那些被视为“不够优秀”的人,则被排除在外。更可怕的是,这种分层不仅影响现实生活,也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了骄傲的种子——认为“我比别人更聪明、更成功,因此我更有价值”的思维方式。C.S.路易斯在《返璞归真》中说:“骄傲并不满足于拥有某样东西,而是要比别人拥有得更多。我们之所以感到快乐,不是因为自己聪明,而是因为比别人聪明;不是因为自己富有,而是因为比别人富有。”这正是精英教育体系所强化的逻辑:孩子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而是要超越他人,占据更高的位置。学习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竞赛,而不是一场探索真理的旅程。这种攀比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增长,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是自义和对他人的轻视。久而久之,我们培养出的孩子,也许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却未必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有正义感、有怜悯之心的人。

  -3-

  教育的本质与信仰的危机当教育变成了一场排他性的竞争,我们便偏离了它真正的目的。教育的意义,不应该是让孩子攀爬社会阶梯,而是让他们认识世界的真相、培养健全的人格,并学会如何去爱至高者、去爱人。真正的智慧不是建立在优越感之上,而是建立在敬畏至高者的基础上。当我们用世界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价值,我们不仅是在扭曲教育的本质,更是在塑造一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聪明、能干、懂得竞争规则,却缺乏对弱者的怜悯和对公义的追求。作为JDT,我们是否愿意反思:我们的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学习?我们培养他们的目标,是让他们在世上比别人更强,还是让他们在至高者面前更敬虔??我们为孩子焦虑的,是他们是否能进名校、赚大钱,还是他们是否能成为一个爱祂、爱人的人?

  -4-

  重新思考成功的定义如果教育只是让人为了超越别人而学习,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将只是一群“被训练得很好的成功者”,却未必是“被塑造得合祂心意的人”。主曾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掉自己,那有什么益处呢?”作为JDT父母,我们必须有不同的眼光。我们不否认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价值,但我们更应该教导孩子:真正的成功,不是建立在超越他人之上,而是建立在敬畏至高者、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祂同行之上。或许,我们的孩子未必能进入最好的学校,未必能在名利场中占据高位,但如果他们有一颗敬畏至高者的心,愿意成为光和盐,那他们的生命必定是蒙福的。

  TAG:精英 教育 养成 一代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软弱是本相,但躺平不能成为常态  上一篇:苦难问题的答案 打印文章   录入:吴建梅   责任编辑:吴建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