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生皆为寄居

作者:韦长安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4-12-08 04:57:27

 0BX1-fyetwtf9073463.jpg

经文:诗篇90:10

  (诗篇90:10)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12月5日那天上午,乡下有位亲人离开了世界,享年九十多岁。当家人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一句话脱口而出:「他实在息了自己的劳苦。」

  九十多岁,已经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寿数。就如神人摩西所言:「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2024年参加了十几场葬礼,年龄最大的将近百岁,最小的才三十多岁。然而从永恒的角度来看今生,纵然长命百岁,也不过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因此使徒如此勉励我们:「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是的,苍茫大地,你我皆为过客;我们的家并不在这里,我们一生的目标,也理应注目于永恒。

  这也是我们看待生命的独特之处。世人认为,当一个人离开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永远离开了;而我们则认为,当我们离开世界时,将是另一个全新的开始。

  既如此,我们就要加倍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把握活着的分分秒秒,努力去完成自己所领受的托付。

  多年以来,我最喜欢称自己为寄居的人。虽然这座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有一个角落可供自己栖身,但我始终没有归属感,没有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家,更没有想到将要长眠于此。

  在我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记录我的故乡,那里有巍峨的山,有碧绿的水,有散发着芬芳的土地,有袅袅升起的炊烟。

  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每次回到故乡,都如游子扑进母亲的怀抱,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平安。

  然而,有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那里是我最终的归宿吗?

  当年作者称自己的同胞为寄居的,是因着那个民族已经被分散在世界各地,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艰难求生。他们当然盼望回归故土,在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上含饴弄孙,安居乐业。

  但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他提醒那些读者:纵然生活在那块朝思暮想的土地上,人生在世亦不过转瞬之间。如此说来,我们的家根本就不在这个世界。

  而我也是同样,无论是寄居之城市,还是梦中之故乡,终非永恒的归宿。有一天天父唤我回归,我将义无反顾地奔赴天父那个温暖的怀抱。

  当年以色列自己称为寄居的:「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

  在这个美丽的清晨,我们要思考:倘若我们是寄居的,那么活着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欣赏旖旎的风光,尝尽无穷的美味、享受人生的繁华?

  若如此,我们有何把握可以回到真正的家乡,又有何颜面向我们的天父交账?

  人们总是抓住机会及时行乐,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智者所罗门的教诲让人猛醒:「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新的一天,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身份与世人迥别,生活也理应完全不同。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皆为将来可以坦然归家!

 

  TAG:我们 一生 寄居

【作者简介】 韦长安,雅博网作者,专职牧师。1975年生于河南驻马店,自幼归主,因受父母影响,决志奉献为主传道。自中南神学院毕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教会专职服侍至今。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对撒狄教会使者的提醒  上一篇:不要向罪妥协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   责任编辑:耶米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