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就是有敬畏之心的“礼”拜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6-07-13 11:06:45

worship.jpg

        20160713灵修日记

        ——敬拜就是有敬畏之心的“礼”拜
 
        诗篇99章
 
        5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 神,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
 
        99篇是同样是一首普适性的公共敬拜的诗歌,主题依旧是“耶和华做王”,不同的是,这首诗歌从当对神的态度——“以敬畏之心敬拜上帝”展开表述。侧重点是“合主心意的敬拜”,其中至少包含了三个我们需要注意的敬拜的要点:
 
        第一、情感
 
        从这首诗歌的语气看,全首诗歌充满了对上帝的真挚情感。这是礼拜的首要要素。我们知道礼拜的礼仪是敬拜表达对神之信仰的文化符号,是礼仪对信仰和教义的演绎。但如果说礼拜的礼仪和敬拜的心灵相比谁更重要的话,我宁可认为是心灵比礼仪更为重要。大卫就说过:诗51:16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17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感情的投入是敬拜的生命,礼仪的投入是敬拜的升华。从某个角度看,礼拜的礼仪就是帮助我们感情对上帝的皈依,和理性对上帝的认知。从感情和教义上帮助我们认识和亲近上帝。
 
        新约时代,耶稣也责备法利赛人,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简单地说,就是,他们有很棒的敬拜礼仪,但心灵却失去了情感和敬虔。故,敬拜的第一要素是情感的投入,即心灵的敬虔。
 
        第二、仪礼
        
        这不是说有了内在的敬虔就无需外在的礼仪了。实际上,礼仪和敬虔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非对立关系。一个人有了内在的敬虔,有了对上帝的情感。他对上帝的态度,他的行为就一定变得敬虔而有节。那种对敬虔的心灵,及内在的感情,有时甚至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外在行为的规范,就是礼仪。每个文化表达感情和感激的方式都不同,因此,如何在一个 公众场合规范那种表达内心敬虔的行为模式,这就成了礼仪需要思考的东西。因此,崇拜就有了礼仪学。礼仪是为了更为适切和恰当地表达我们的内在感情。故,礼仪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有质量的敬拜一定要有感情的投入,和适切表达感情的礼仪的规范。
 
        第三、敬畏
 
        在感情和礼仪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个“监护人”,那就是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可以让对上帝的爱与感情不至变为放肆和宣泄,礼仪不至变为形式和束缚。我们固然要在上帝面前释放,我们的行为也当收到约束。但释放不是宣泄,约束不是束缚。套用耶稣留给我们的伦理观——礼仪是为敬拜设立的,敬拜不是为了礼仪设立的。故,保障敬拜之中感情与礼仪之平衡,有爱而不放任,有礼仪而不至束缚的就是我们内心的敬畏。
 
        敬畏有时是良心的提醒,有时是圣经启示之真理的规束,有时是圣灵的警告,有时是他人的警示。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摆脱私欲的放荡和人性的伪善。
 
        现代有些教会极为重视礼仪,敬拜逐渐沦为一套公示。而有的教会则极为重视感性,随性适份地敬拜,虽然可以帮助感情的投入,和人性的释放。但过了敬畏的那个度,就变成了宣泄与放荡。金拉克牧师在其《我错了》一书中就表达了这种他曾经有过的失误。他说,我真是爱上帝,但敬畏不够。我的失败在于我失去了敬畏。也许,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看到他的失败,和今天很多教会的失败,其实真是源自“感情的爱与文化的礼仪及内心的敬畏”之间,失去了一个基本的平衡和联谊。
 
        合主心意的敬拜少不了这三个基本的因素——感情,礼仪与敬畏。敬拜,就是有敬畏之心的“礼”拜。
 
        亲爱的父上帝:
        我感谢祢没有嫌弃我们
        掺杂了多少人性软弱的敬拜,
        也没有因为我们祈祷的缺憾,
        而摒弃我们的祈祷。
 
        祢如此完美,
        却接纳了我们的不完美,
        祢如此圣洁,
        却接纳了不圣洁的我们。
 
        但祢将完美的教导教给了我们,
        将追求美善的愿望放在了我们里面。
        求祢帮助我日趋完美,
        提升我们日臻完全。
 
        好让我们能以彰显祢的荣美,
        活出祢同在的见证。
        唯愿祢在我们身上得着荣耀,
        在我们的生活中被高举而见证。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TAG:敬拜  敬畏之心  礼拜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这道不远,就在你心里  上一篇:确实的道——路加的待“道”之道 打印文章   录入:嘟嘟接力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