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2:13-22
基督徒走进教会敬拜神,是正常的信仰生活内容。当我们走进圣殿,是否会思考:这一空间究竟为何而存在?是宗教场所,还是心灵安歇的角落,亦或人敬拜上帝,天人相遇的神圣之所?当年耶稣在逾越节赶出圣殿中买卖牛羊鸽子的人,掀翻他们兑换银钱的桌子,他愤怒于人们将圣殿当成贼窝,用宗教交易取代神圣相遇。今日,很多人的心灵也成了另一种“圣殿市场”,用忙碌的侍奉兑换自我价值,用虔诚的外表掩盖内在荒芜,将恩典贬值为可计算的功德……但基督来,不是要修补旧秩序,而是要重建新生命。他宣告“三日内重建圣殿”的奥秘,正是将十字架竖立在宗教与世俗的废墟上,通过复活的大能穿透人们的虚伪与自欺。复活节前的四旬期,是信徒在灵里默想,与主同走十字架道路的节期。让我们一同踏上从“拆毁”到“重建”的路途,奔向那位以身为殿、死而复活的主耶稣。
一、忧心圣殿
当时将近逾越节,这对于犹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本地和居住外地的犹太人在那日都要来到耶路撒冷过节。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为躲避击杀埃及长子的第十灾,神吩咐以色列百姓宰杀羔羊,并把羔羊的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作为记号。灭命使者一见羔羊的血就越门而过,故称“逾越”,犹太人为记念耶和华那日所作的,称那日为“逾越节”。逾越节的次日是除酵节,因为两个节日临近,所以后来逾越节和除酵节合并一起庆祝。圣经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每年在逾越节只吃无酵饼,以记念出埃及脱离埃及人的奴役,以及当时的仓促离开,“他们用埃及带出来的生面烤成无酵饼,这生面原没有发起,因为他们被催逼离开埃及不能耽延,也没有为自己预备什么食物。”(出12:39)神吩咐他们:“你吃这祭牲,不可吃有酵的饼,七日之内要吃无酵饼,就是困苦饼,要叫你一生一世记念你从埃及地出来的日子。”(申16:3)直到今日,犹太家庭仍守此传统。此外又说:“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却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申16:16-17)
按此要求,牛、羊、鸽子的售卖及兑换银钱的服务,本是为远途朝圣者携带祭牲不便而提供便利。加之“凡有残疾,或有什么恶病的牛羊,你都不可献给耶和华你的神,因为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申17:1)这对远途献祭者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耶路撒冷当地购买祭牲便成为合理的选择。况且圣殿流通的都是特定的宗教货币,兑换银钱的服务也就必不可少了。那为什么耶稣看到在此做买卖的人会如此愤怒,甚至赶出他们呢?
圣殿被耶稣称为“我父的殿”(约2:16)和“万国祷告的殿”(可11:17)。耶稣时代的圣殿,最外围是外邦人院,然后是妇女院、以色列院、祭司院。外邦人院本是唯一允许外邦人进去敬拜的地方,部分角落进行买卖祭牲和兑换银钱是允许的,但后来这一外邦人院逐渐被商业设施占用。耶稣时代,这些商业活动更是逐渐从外邦人院向内迁移至圣殿的内院范围,甚至靠近祭司院,圣殿充斥着买卖。从经文描述来看,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嘈杂的市场,牛羊嘶鸣、银钱叮当、商人吆喝等。所以,当耶稣看到眼前这一幕,立时发怒洁净圣殿,又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约2:16)。
由于不能献上有瑕疵的祭牲,检查祭牲就成为祭司必要工作之一。这项事工后来也成为祭司等圣职人员敛财的途径,他们除了收取相应的检验费之外,更是与商人勾结,把圣殿外购买的祭牲视为不合格,百姓只能购买圣殿里出售的高价牛、羊、鸽子,或者祭司会以次充好,将不合格的祭牲视为可献之物,以牟取暴利。祭司、商人的贪婪,买卖的不公,献祭之人的亵慢都使神的殿污浊不堪。
耶稣怒斥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神的殿是神圣洁的居所,虽然神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但它象征着神与人的同在,是人向神敬拜、祈祷的圣所,贪婪、欺诈、买卖、嘈杂等都不能进神的殿。“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24:3-4)
耶稣的愤怒不单是对混乱的谴责,更显明他对洁净圣殿的神圣执着,将彻底打破虚假的“宗教繁荣”。
二、洁净圣殿
面对圣殿的不洁,耶稣就以绳为鞭,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耶稣的行为,打破了他们自以为“和谐”的圣殿买卖生活。有时,生活的宁静,有可能是罪与妥协的和解;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徒然浪费生命。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我们的生命也就像钟摆一样,常常在罪与义之间挣扎摆动。因罪的诱惑和麻醉,我们的生命处于看似和谐平静却正趋于死亡之中;上帝的意念如针刺透我们的内心,打破那份平静,在我们内心掀起狂浪,难免令人烦扰、迷茫。看似迷惘,但他使我们的生命在震荡和摇摆中有了走向永生的可能。
罪中的“平静”实为死亡的温床。神的管教虽令人刺痛,却是通向生命的契机,“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正如诗人祈求:“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诗19:13)神若在我们懒惰、犯罪的时候,不彰显他公义的愤怒,我们就有祸了。今天,我们的“心灵圣殿”常被忙碌、娱乐或自我中心占据,需要用神的话洁净自己,也当渴慕十字架的大能打破罪性的枷锁,领我们行在光中。
耶稣的到来,不仅赶出罪恶,还带来真理的福音、真正的信仰。同时,耶稣的洁净行动不仅揭露罪恶,更指向律法的真义。在众人将神的律法过度解读和扭曲的时代,耶稣用先知的权柄和神子的权能,扫除一切障碍,使神的律法诫命重新发出亮光,照亮一切黑暗中死荫里的人。世界的运行源自神起初在人心中定立的律法,“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诗19:7-9)。当祭司曲解律法,罔顾事实,谋取私利时,基督预备用他的身体重建真正的圣殿。
耶稣的洁净并非终点。他以一句谜语般的宣告,将众人的目光引向一个更伟大的计划:他以身为祭,以义的代替不义的,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重建神的圣殿。
三、重建圣殿
“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这看似荒诞的预言,实则是神国计划的终极启示。耶稣洁净圣殿的行为,激起了犹太人的敌意,他们质问耶稣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意思是:你既然做了这事,是不是还要显个神迹给我们看看呢?这话颇具挑衅,但似乎也有所依据:“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18:22)他们这样说,其实是在质疑耶稣没有权柄做这事;否则,他就当用一个神迹来证明!
耶稣所说的“三日建殿”,指他弥赛亚使命的核心,即他的身体将成为新圣殿。这是四卷福音书中耶稣最早预言自己将要受难和复活的经文之一。耶稣清楚知道神设立圣殿的价值和真意:“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出25:22)。如今圣殿不圣,他将以自己的身体为殿,藉着受难,将自己的身体献上,钉死在十字架上,当作永远的赎罪祭,彻底解决人与神之间被罪隔绝的问题;并且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使凡信靠耶稣的人,都可以借着内住的基督永远与神相会、同住。当撒玛利亚妇人疑惑不知应该在哪里敬拜神时,耶稣说,神是个灵,敬拜他,就必须用心灵和诚实(参约4:24)。
众人显然不相信,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然而,神却用人们看起来似乎荒谬的方法成全他的旨意。“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18、21)
犹太人不仅不信耶稣三日建殿的预言,还以此为把柄,嘲笑、控告耶稣(参可14:57-58);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他,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可15:29-30)门徒起初也不解其意,直到复活的光照下,才领悟“殿”的真义是指基督复活的身体(参约2:21)。
基督徒今天有了圣经,也因着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并相信耶稣所作的。但十字架和三日复活的真理在那不信的人看来,仍然是愚昧的、荒谬的。不仅如此,今日圣殿,虽然看不见有形的牛、羊、鸽子和兑换银钱的买卖,但教堂可能沦为社交场,礼拜可能流于形式,信徒也可能将信仰商品化等等,这些都是当今基督徒要面对的现实和挑战。圣经说,基督徒是“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2);“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彼前2:5)。
四旬期应当洁净心殿,以真理洁净内心贪婪,以圣礼滋养灵性生命,以圣道之基重建敬拜秩序。祈愿我们的心都能作主圣殿,为教会复兴、灵魂得救燃烧圣洁爱火。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5年第2期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