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林后12:9
当我们感到能力不足时,仿佛站在一座高山的脚下,仰望峰顶,内心既生敬畏,又觉渺小。山高路远,步履踌躇,仿佛古人所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被提醒,真正的力量并非源于自身,而是从那更高的“黑门山”源泉流淌而来。面对自我的局限,我们并非无路可走,而是被邀请踏上一段信心的旅程。
一、认识自己的有限
人皆有不足,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常因能力有限而感到沮丧,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眼前的挑战。或许是工作中的难题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或许是生活中的重担让我们力不从心。就像渔夫出海,面对风浪,网中空空,徒叹无能为力。然而,经上有言,力量在软弱中得以完全。当我们承认自己的有限,便是为更大的力量敞开了门。
这种承认并非自贬,而是对自己真实处境的清醒认识。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若一味逞强,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所有挑战,恰如“螳臂当车”,非但无济于事,反而徒增疲惫。相反,当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就像那谦卑的税吏,低头祈求怜悯,我们的心便得着安宁。这样的时刻,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起点。
二、信心的跃升
感到能力不足时,我们往往陷入两种极端:一是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二是急于证明自己,忙乱中迷失方向。然而,那位在旷野中呼喊的先知曾说,预备道路的,不是靠人的能力,而是靠那赐下盼望的应许。我们不需要用自己的力量铺平一切障碍,因为那条路早已被开辟。
中国古诗有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感到无路可走时,信心便是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它让我们不再执着于“我能做什么”,而是转向“我被呼召做什么”。就像那位在海边被召的渔夫西门·彼得,他并非因为技艺高超而蒙拣选,而是因他愿意放下自己的网,回应那更大的使命。我们也是如此。当我们感到能力不足时,恰恰是信心萌芽的时刻——相信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有更高的力量与我们同行。
这种信心并非盲目乐观,而是脚踏实地的依靠。就像农夫耕田,播种时未必能预见丰收,但因相信春种秋收的规律,便耐心劳作。我们在能力不足时,也当如此:放下对结果的焦虑,专注于每一步的忠实前行。正如古人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下去,路的尽头自会显现。
三、他人的扶持
当我们感到力有不逮,身边的同伴往往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持。经上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跌倒时可以彼此搀扶。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被编织在一个更大的群体中。就像古人所言:“独木难支大厦。”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的合力却能成就大事。
回想那位在迦拿婚宴上的管事,他因酒用尽而焦急万分,却不知更大的恩典已在暗中预备。我们也常在自己的缺乏中看不到出路,但身边的人——或许是朋友的鼓励、家人的一句安慰,甚至是陌生人的一句提醒——都能成为那点燃希望的火花。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我们感到不足时,不妨虚心求教,接纳他人的智慧与帮助。正如那瘫子因朋友的信心而得医治,我们的软弱也可能因他人的扶持而化为祝福。
四、恩典的补足
能力不足的时刻,也是我们最能体会恩典的时刻。经上有言,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就像沙漠中的甘泉,滋润干涸的旅人,我们的缺乏正是那更高的力量彰显的契机。古人说:“天无绝人之路。”当我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时,往往是那无形的手在暗中引导。
这种恩典并非让我们一蹴而就,而是赋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就像那位在旷野中得饼得水的先知以利亚,原本心灰意冷,却因这简单的供应重新得力。我们也一样,可能在最疲惫时收到一句鼓励,在最迷茫时看到一线曙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正是恩典的显现。正如古诗所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的不足,恰是那寒冬,孕育着更美的绽放。
五、行动中的成长
感到能力不足,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滞不前。凡事尽心尽力,如同为主而做。即便我们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也当像那位只有五饼二鱼的孩子,献上自己所有的,相信那更大的力量能化少为多。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力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畏惧而不敢迈出第一步。
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就像学步的孩子,每一次跌倒都在为站稳积累经验。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或许起初手足无措,但每一次尝试都在磨砺我们的心志。圣书中那位建造方舟的老人,面对从未见过的洪水,凭着信心一步步遵行,最终成就了伟大的救赎。我们也当如此,在能力不足时,依然选择忠于自己的呼召。
六、盼望的远景
当我们感到能力不足时,容易被眼前的困难蒙蔽,忘记那更远的盼望。然而,凡事都有定期,劳苦并非徒然。就像农夫期盼秋收,我们的努力也将在那应许的时刻开花结果。古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日的软弱,或许正是明日荣耀的铺垫。
这种盼望并非虚幻的幻想,而是扎根于那永不落空的应许。就像那流浪的族长,凭着对新城的盼望,甘愿在帐篷中漂泊。我们在能力不足时,也当抬起头,注目那更美的远景。正如古诗所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今日多么艰难,前方的路始终通向光明。
感到能力不足,是我们旅途中常遇的风景。面对这样的时刻,我们无需自怨自艾,也无需强撑硬抗。承认自己的有限,凭信心迈步,接纳他人的扶持,依靠那够用的恩典,在行动中成长,怀抱永恒的盼望——这些都是我们在软弱中得力的秘诀。正如古人所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我们的微小努力,在那更高的力量中,终将汇聚成川流不息的江河。
当我们站在山脚,仰望高峰时,不必畏惧自己的渺小。因为那邀请我们登山的呼声,早已为我们预备了攀登的路。能力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忘了那与我们同行的力量。愿我们在每一次软弱中,都能听见那温柔的提醒:祢的恩典,够我用。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