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养六至十二岁的孩子

作者:莫世淳     来源:新浪博客 时间:2014-09-01 06:37:14

 201402181116133818.jpg

  从六到十二岁的孩子,该怎么教养?方法很多,见人见智,各有千秋。我赞同TeddTripp博士的看法:这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孩子有良好品格。

  性格是与生俱来,品格是后天培养的。性格是指天性,如:活泼、安静;外向、内向;胆子大、胆子小;急性子、慢性子等。品格却可以栽培,如诚实、谦卑、勤奋、负责、节制、体谅、仁爱、忠诚、节俭等。孩子的可塑性高,如有错误的思想、态度与行为,父母就要耐心解释、教导,帮助他改正过来。

  有一个小孩上课守规矩,按时交作业,老师都喜欢他。但他却因此骄傲,看不起其他同学,别人稍得罪他,就不能容忍,更别说饶恕。这就是品格出了问题,不能体谅别人,也没有爱心。作父母的有责任教导他,帮助他改过。

  请注意,我不是说父母命令他改过,而是“帮助”他改过,两者分别很大。命令适用于六岁以下的小孩。当孩子渐长,父母就要开始明白他的思想,耐心教导让他明白。

  我要特别提醒父母,不要让电视和网站代替你们塑造儿女的品格。现在世风日下,坏的媒体太多,小孩分辨力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Kaiser家庭基金会(KaiserFamilyFoundation)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这一代八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平均用在不同媒体的时间高达七个半小时。过度看电视或上网对小孩的负面影响很大。他们可能废寝忘食,就营养不良;不运动,身体就过重;不做作业,功课自然退步,阅读能力降低。又因常上网,与现实脱节,走进了虚拟世界,不懂得处理生活和情绪,很容易患情绪病,可能得忧郁症。所以父母们,请趁他们还没长大,就好好管制他们上网与看电视的时间。电脑和电视都不要放在他们房间里,免得他们无法自控,坠入陷阱。

  DorothyLawNolte博士在1972年曾经扼要地描述了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孩子

  生活在挑剔中,他会学到谴责;

  生活在仇恨中,学到斗争;

  生活在惧怕中,学到焦虑;

  生活在遗憾中,学到自怜;

  生活在嘲笑中,学到胆怯;

  生活在猜疑中,学到嫉妒;

  生活在羞耻中,学到自咎;

  生活在鼓励中,学到信心;

  生活在宽容中,学到忍耐;

  生活在称赞中,学到欣赏;

  生活在接纳中,学到爱心;

  生活在肯定中,学到自爱;

  生活在赏识中,学到立志;

  生活在共享中,学到慷慨;

  生活在诚实中,学到真理;

  生活在公平中,学到正义;

  生活在安全中,学到信任自己和别人;

  生活在友情中,感到世界美好;

  生活在恩慈和体谅中,学到尊重。

  以上所讲,对父母是很好的提醒。有智慧的父母懂得怎样帮助儿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让孩子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对上帝、对待父母及对待自己和他人。

  对上帝的态度

  你的儿女敬畏上帝吗?有否遵行圣经的教导?“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九10)有智慧的父母,不单自己敬畏上帝,也会带领孩子认识并敬畏上帝。

  现在很多学校不教导孩子认识上帝,还教小孩世上没有绝对标准。我朋友的八岁儿子,回家对爸爸说:“老师说人人都好,我们不能说别人不好。”乍听很合理,很有包容性;但仔细思想,就知道这句话混淆真理,抹煞了客观对错的标准。如果每个人都好,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任意妄为而不受批评了。这种教育让孩子不辨是非,分不出好人坏人。

  社会学家ChristianSmith与他的同僚几年前曾访问过230位青年人,问关于道德与他们生活的关系,访问结果是:很多青年人做事没有考虑道德因素,多数是凭感觉:“我觉得好就做。”他们不懂“感觉好”不一定对。感觉好就做,与人相处很容易引起冲突。待人处事要有客观的原则,客观标准必须由上帝来定。“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三16至17)孩子敬畏上帝,能分辨善恶,作父母的才不必担心他行差踏错或受坏人欺骗。

  对人的态度

  孩子与人相处的情况如何?他有好人缘吗?会爱管闲事吗?喜欢做领袖吗?或情愿做跟随者?一个人的短处多半是他的长处。比如,爱管闲事的人可能有行政能力;爱指挥的可能有领导才能;胆小的不会做领导,但思想可能比较周密,不冲动行事。所以,父母要帮助子女发展长处,提醒他们避免把长处变作短处。如果小孩在这个过渡阶段学会与人相处,长大后,人际关系也会好些。

  对自己的态度

  孩子怎样看自己?骄傲、自信吗?抑或过于自卑?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吗?做事谨慎或是粗心?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十二3)上帝给人不同恩赐,不需要与别人比较,只要善用自己的长处,忠心服事上帝,服事人。父母的教导应该是:尽上自己的本份便足够了,不要跟人比较;否则对错焦点,不是骄傲,就是自卑。

  主耶稣讲了一个比喻:有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叫了仆人来,把自己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照他们的才干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拿五千的与拿两千的都忠于所托,分别又赚了五千与两千。拿一千的却懒惰,把钱埋在地下。等到主人回来,前面两个仆人分别把原来的与后来赚的一起交给主人;主人对他们同样称赞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但那领一千的也来了,他却为自己找借口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主人听了大怒,骂他是又懒又恶的仆人,便夺过他的一千,把他丢在外面黑暗里(参马太福音廿五14至30)。

  上帝没有叫我们与别人比才干,祂只要求我们忠于职守,尽力而为。教导儿女也应用这个准则,不要给儿女不必要的压力。

  对父母的态度

  孩子喜欢亲近父母,抑或避开父母?这是沟通问题。六到十二岁的孩子开始有思想,常问为什么,父母需要给他们安全发问和表达内心想法的环境。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满,为什么不高兴,这样才可了解并帮助他们。沟通是双向的,需要花时间。所以,如果父母只想速成管教,不愿花时间了解他们言行背后的动机,子女会开始有反感,不服气。这就不仅会犯同样毛病,更严重的是和父母的关系会疏离。

  “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箴言二十5)有一个12岁的女孩回家闷闷不乐,说不喜欢她的学校,要转校。父母就坐下来与她详谈,发觉她爱作领袖,常要同学跟着她的意思做,同学们不听,她就生气,朋友便越来越少,直到她觉得被孤立,所以说要转校。明白了情况,父母便帮助她改变这种霸道行为。希望各位父母作明哲人,用祷告的心了解孩子,好诱导他们改变偏差的心态,建立好的品格。

  基督徒父母了解子女后,还要带领子女祷告。有偏差的,便要向上帝认罪,让圣灵唤醒他们的良知。小孩子也需要认罪悔改,求主以宝血洗净罪污。若单单着重外表改变,内心没有更新,就不够彻底。人靠自己改过,培养好的品格,非常困难,需要有上帝的帮助和提醒。

  在罗马书七章18至19及24节,使徒保罗喊出他靠自己做好人的无奈:“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接着在25节中,他说:“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今天,不管大人与小孩,都有与保罗相同的无奈。若要得胜,就要效法保罗,倚靠主耶稣。

  父母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如何耐心地帮助子女胜过心中的歪思邪念。用圣经的真理来教导他们,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一夜做得到的事。所以,父母要把握机会,用实事为例,教导子女培养好的品格。

  有一个11岁的女孩,常常要求爸妈买新衣、玩具给她。这是一种贪心与爱虚荣的表现,父母看在眼里。因此,当她要求再买东西时,他们先对她表示知道新东西会带给她快乐;不过,他们问她每一次买新东西到底使她兴奋多久?他们把她拥有的东西逐件数出来,请女儿回想她玩了或是穿了多少次就厌倦了。这样,女儿明白到自己有贪新厌旧的毛病;父母于是趁机会教导她要为拥有的感恩,因为很多贫穷的小孩一无所有。然后带领她在上帝面前承认贪心的罪,最后,鼓励她把一些好的东西送给一些可怜的小孩;因为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女儿起初舍不得,但当她最后听从父母去做的时候,别的小孩拿到她的礼物所表现惊喜与感恩的表情,使她心满意足,这种快乐竟然超过她收到礼物的快乐。于是,她学会了感恩、知足、慷慨与爱心的功课,好的品格便被培养出来。所以父母们,请你们注意,日常生活中很多实例可以用作教导子女培养好品格的工具。

  还有,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金钱的运用应当有一点认识。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他们:

  1.带他们一同上巿场购物;让他们看到你如何比较价钱和使用优惠券。这样,就教导他们做上帝的好管家,不要浪费金钱。

  2.在家里给他们或是让他们赚一些零钱;教他们储蓄起来,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有些父母认为钱是应当赚回来的,不是随便给的,所以他们用工作的方式让子女赚钱(或是赚分数,月底把分数加起来换钱)。比如说,洗碗盘多少钱,打扫房间多少钱,清洁洗手间多少钱,倒垃圾又多少钱等等,按小孩的年龄定工作与工资,使他们从小养成赚钱的概念。但是,也有一些父母认为既然是家庭的一份子,做家事是应当的,不能让小孩养成为钱才肯帮忙做家事的习惯,破坏家人彼此帮助的美德。所以,他们宁愿给零用钱,小孩子懒惰,不听话时父母可以不给他钱。两种作法,各有好处,父母可以商量后才决定用哪一种,也可以折衷两种方法一起来用。

  3.为他们开储蓄户口;把不管是赚的,是压岁钱或是其他来源的都存进他们的户口。每个月有一、两次带他们去银行存钱或是提款。他们的钱应当分为三项:存在银行不动的、拿出来给自己用的,与帮助别人的。这样,他们对钱便比较有具体的认识。

  4.教他们感恩;不管钱是赚回来的还是别人给的,都要感恩。鼓励他们写谢卡,这样,他们便会记得别人的恩惠。基督徒父母更要教导??他们把十分之一奉献给上帝,这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还有,主耶稣说,施比受更有福,帮助有需要的人也是感恩的表现。先感谢上帝给我们,然后才会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的方法很多:

  1.父母让孩子参与每个月以一定的金钱支持一位宣教师、一个孤儿,或一个有特别需要的人,或是一个有意义的机构。

  2.生日会收到的礼物,挑选一些送给贫苦家庭的小孩。

  3.把自己的衣物挑一些新的,或是少穿少用的,送给缺乏的小孩。

  4.用自己的钱,买小礼物送给穷困的家庭。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训练小孩不要自私,不要只顾自己,也要顾到别人(参腓立比书二4)。

  过动儿童

  最后,我要特别提到一些有ADHD症状的小孩。他们极其好动,注意力短,不容易管教。有些专业人士主张用药物来控制;但药物多半有副作用,非不得已,少用为妙。我没有辅导过这样的小孩。但我看过一本书,有一位母亲,她五岁的女儿患上这病,她不想女儿一辈子依靠药物,于是自己留意女儿的行为,了解她的心思意念,把一些心得提供其他同病相怜的父母参考,我把它翻译出来,希望可以帮助一些父母:

  1.在家要有明确绝对的家规,一定要照规矩行事;否则这些小孩会以为规矩取消了,可以随意而行。

  2.出外也要定清楚的界线,这些小孩对时空的意识很薄弱,没有时间观念,也分不清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界线,很难适应时空的改变。所以父母要帮助他们去了解和应变,免得他们得罪了别人,自己却不知道。

  3.要不断向他们解释社交规矩,因他们不懂得从观察别人而学到功课,也不会举一反三。所以父母要一次又一次教导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与别人相处。

  4.要在安静的小房间教导他们,免得他们心不在焉,东看西看,听不进你的话语。

  5.要常常提醒他们,你所定的规矩和对他们的要求;因他们缺乏注意力,不容易吸收你所讲的。你一定要不厌其烦的重覆教导与提醒。

  以上五点,虽说是针对有ADHD的小孩的教导;其实,也可应用在教导一般的小孩。

  让我们来祷告:天父,谢谢袮让我生儿养女,求袮给我智慧,做好的父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出好的品格,使他们长大后成为荣神益人,讨袮喜悦的人。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

  原载《中信》月刊第618期(中国信徒布道会)"。

  TAG:教养 孩子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上帝解决婚姻僵局的十七种方法  上一篇:母亲是孩子最美好的属灵遮盖 打印文章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离箭红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