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传承,一代不如一代!

作者:鲍承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8-03-16 06:27:07

 1.jpg

  约书亚和他那世代的人死了之后,“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侍奉诸巴力。”(士2:10-11)士师记第二章是整卷书的总结,以色列民开启了循环模式——离弃上帝,神拯救,离弃上帝,神拯救——这些内容强调了以色列人的信仰一代不如一代。

  圣经说新一代的人“不知道耶和华”,难道他们真的没有听上一辈的人说“上帝是谁?以及上帝为他们做了什么?”吗?他们一定听说了。因为上帝曾多次告诉他们的父母要将上帝的大作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当上帝领他们出埃及的那一夜,也就是上帝击杀全埃及的长子的那一夜,上帝藉着摩西对百姓说:“将来耶和华领你进……那流奶与蜜之地……你要告诉你的儿子说:‘这是因耶和华在我出埃及的时候为我所行的事。’”(出13:5,8)而且在申命记的吩咐就更具体了,也是许多人较熟悉的。“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6-7)以色列人不会不向自己的儿女传讲上帝及祂的作为,而且其它的经卷或新约中都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都认为自己是信独一上帝的,而且当年上帝拯救他们的祖先出埃及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的。

2.jpg

  那么,为什么士师记说新一代的人“不知道耶和华”呢?我们来看新普及版译本是这样翻译的“那一代人去世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却不认识上主,也不记得祂为以色列所做的大事。”(士2:10,新普及版译本)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看见,他们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听过上帝和上帝的作为,而是“忘记了”。他们忘记了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家被救赎,是因为神恩典的大能作为,是神为他们做成的“福音”。他们忘记了“福音”,所以“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士2:11节)

  为什么他们会忘记呢?这是谁的责任?提姆.凯勒牧师说:“当一个世代无法把信仰传承给下一个世代,永远不可能简单地判定是谁的错所造成的。是第一个世代没有努力,还是第二个世代的心太刚硬?答案通常是两者皆是。一个基督徒世代所犯的错,通常会在下一个世代(一个名义上的基督徒世代)被放大。委身首先是被自满,随之是被妥协取代。”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都是有责任的,但作为父母,我们需从作父母的角度反思自己。很多基督徒父母认为只要教导孩子正确的教义,保护他们不要做不道德的事,让他们参加主日学,就是在传承信仰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当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从小在主日学长大的孩子,离开父母之后也就远离了上帝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若仔细观察教会的现象,并诚实地反思这个问题,基督徒父母在信仰传承上出问题的不是小部分,而是大多数。我要指出的,不仅是那些长大后流浪在外的小儿子们,更是那些长大之后在家里流浪的大儿子们。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我们只是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教义,保护他们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培养他们读经、祷告、参加教会的各种聚会……最终教会里只会有更多的大儿子式的基督徒。

3.jpg

  我们的信仰不是宗教知识或宗教仪式,我们的信仰是一个真实的救赎故事。我们不是站着听别人讲这个故事,而是真实的进入这个救赎的故事中。因此,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信仰的时候,若只是告诉他们一些宗教知识和宗教仪式,却没有向他们敞开自己真实生命的软弱与挣扎,以及福音的恩典如何安慰和建造我们,那么我们只会将他们推向离上帝更远的地方。

  提姆.凯勒牧师说:“我们必须从实际生活的层面来运用福音,反思福音,因为福音不只是学术的、抽象的。申命记6章7节没有鼓吹父母要经常在家里说教。在这里‘坐……行在路上……躺下……起来’指的都是具体的日常生活。教导神的真理不是一系列的演说、课程,而是透过呈现神与我们日常真实的生活有何关系,将真理‘印证’出来。这能激励我们有智慧地去深思,福音的价值和美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定和优先次序的。”

4.jpg

  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在福音的大能中敢于在孩子面前敞开自己,而非假冒为善;敢于坦承自己的软弱与挣扎,而非树立虚假的英雄榜样。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帮助者或教练,乃是需要救主。

 

  TAG:信仰 传承 不如 一代

【作者简介】 鲍承恩弟兄:雅博网作者、80后专职传道人,2006年蒙恩被神呼召作传道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宏道改革宗神学院。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信主的人上网“十诫”,你知道几条?  上一篇:不要当福音的“珍藏家” 打印文章   录入:雪鸽   责任编辑:雪鸽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