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劳苦担重担的人

作者:路姊妹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05-21 05:27:47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劳苦叹息的人。

   
  作为农民很苦,他们天刚亮就得扛着锄头上山下地,大中午顶着大太阳劳作,晚上疲倦地回到家。
 
  这是农民的劳苦叹息。
 
  作为建筑工人也很苦,他们每天上班时灰头土脸,在包工头那吆五喝六的命令中唯唯诺诺地干活。他们沐风栉雨,冒着生命危险在高空浇筑混凝土。
 
  若是你去到工地,你会在中午休息的时候看到很多随地躺卧的工人,他们的心里同样充满了劳苦叹息。
 
  然而,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包工头却总是拖着。他们担心包工头跑路,所以尽管干了活,他们也是每日活在忧虑之中。
 
  有一段时间,我进了妻子的QQ空间,看到她记录的心情。那时,小女儿出生不久,常常大半夜不睡觉。于是妻子只能大半夜抱着她。在妻子的动态中,她说道:“这样的日子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你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劳苦重担依然很重。
 
  那么我呢?我工作的时候常常通宵达旦,因为长期加班静坐,我已有了肾结石,且时不时腰酸疼痛。
 
  当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同样问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同样,我也充满劳苦叹息。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呢?
 
  纵然我们的经历不同,但是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劳苦叹息呢?
 
  我想应该有吧!
 
  长大成人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都会经历生活的苦。
 
  我们在这样的劳苦叹息中过日子,生活苦不堪言。
 
  然而,当我劳苦叹息之时,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句安慰的话。“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我必使你们得安息”这句话是如何带给我安慰呢?
 
  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那时候,黑奴汤姆已经被卖。他在船板上读那本生命之书,书里写道:“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斯托夫人写完这段之后,随后以旁白的语言说:“如果没有这些话,这个苦难中的人该怎么活?”
 
  因此,一个劳苦叹息的人来到夫子的面前,倘若他有足够的信心,那么他就可以得享安息。这种安息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这样的安息就像米勒的画中勾勒出的敬虔一样。
 
微信图片_20250520052814.jpg
  
       上面这幅画是米勒的名画《晚钟》,
 
  当远处的钟声响起时,田里劳作的夫妻俩马上放下手头的农活,开始祈祷。
 
  他们将一天的劳苦叹息向永恒者倾诉。
 
  在祷告结束后,他们内心一片祥和。下面我们再来欣赏米勒的画作《喂食》。
 
微信图片_20250520052824.jpg
 
  三个孩子依次坐在门槛上,母亲则耐心地给她们喂食。在画的右边,孩子的父亲正在劳作。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幅画。
 
微信图片_20250520052831.jpg
 
  一个父亲干完活回家,妻子领着孩子出来迎接丈夫。这时,父亲张开双手想拥抱孩子。当孩子看到父亲以后,他同样敞开双手准备让父亲抱他。倘若你是画作中的父亲,虽然经历了一天的劳作,你的心里得到安息了吗?这便是安息的含义。
 
  安息不是除去生活中的压力,安息不是卸掉肩上的重担,安息是在愁苦中有安慰,这种安慰让我们行走力上加力。
 
  我每天都会坚持写一篇文章。别人认为这样做很累很难,其实在我看来,写作于我而言却是极大的享受。因为,写的过程中有安慰。
 
  每当我写作的时候,我的内心会获得一种享受。我也能从读者朋友的回复中得到鼓励。我的文字或许安慰了你们,你们的鼓励同样安慰了我。这便使得我们有了战胜生活压力的信心。
 
  所以凡劳苦重担,愿你来到他面前,你就必得安慰。

  TAG:劳苦 担重担 安息

赞助商链接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