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文:创世记32:1-22
主题:雅各遇危机:从靠己到知神同在
一、神先赐同在:危机前立保障(创32:1-2)
二、雅各靠己谋:恐惧中寻退路(创32:3-21)
三、深夜付行动:显初步交托(创32:22)
引言:
各位长辈、亲爱弟兄姊妹,刚才读经员已读过《创世记》32:1-22节,小弟兄便不再重复。这段经文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充满张力的画面:雅各带着妻子、儿女与所有积蓄,走在返回迦南的归乡路上,脚步却异常沉重——只因他得知,哥哥以扫正带着四百人朝他而来。这个消息如巨石压心,二十年前的记忆瞬间浮现:他用一碗红豆汤买走以扫的长子名分,又靠母亲计谋骗走父亲本该赐给以扫的祝福,此后便逃离家乡,在舅舅拉班家辗转二十年。如今,他终究要面对曾被自己伤害的哥哥,那四百人的队伍,在他眼中不是亲人团聚的排场,而是复仇的信号,是必须直面的危机。
面对这场躲不开的危机,雅各第一反应是靠自己筹算。他把随行的人、牛羊分成两队,心里盘算“若以扫攻击一队,另一队还能逃脱”(创32:7-8),以为这样留好退路,就能规避风险——这多像我们遇到困难时,总先想着“多做一手准备”,靠自己的规划求安稳。接着,他精心预备礼物,将牛羊分群,让仆人先送去见以扫,还特意嘱咐说“我主以扫啊,你的仆人雅各在后边”(创32:13-18),想靠物质软化以扫的怒气、化解过去的矛盾。(箴言21:14)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怀中搋的贿赂止息暴怒。就像我们亏欠他人或面临冲突时,总想着用“送礼”“应对的话”“利益交换”解决,以为靠自己的手段就能平息风波。
做完这一切,雅各心里仍不安,于是他祷告:“耶和华我祖亚伯拉罕的神,我祖以撒的神啊,你曾对我说:‘回你本地去,到你亲族那里去,我必厚待你。’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求你救我脱离我哥哥以扫的手,因为我怕他来杀我,连妻子带儿女一同杀了”(创32:9-12)。这段祷告里,有对神应许的回忆、对自己不配的认知,却也藏着“求神配合自己计划”的急切——他提“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仿佛在提醒神“我已做好准备,求你照我的安排保护”。此时的他,虽向神祷告,重心仍在自己的筹算上,正如我们有时祷告,也先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神,盼神帮忙实现,却忘了问“神你的心意是什么”。
可雅各的这些努力,真能让他脱离危机吗?拆分队伍只能分散风险,不能消除以扫的怒气;预备礼物只能暂时平息矛盾,不能弥补过去的亏欠;带着计划的祷告,也没能让他的心真正安稳。因为他始终困在“靠自己”的圈子里,以为聪明、手段甚至有条件的祷告能成为救命稻草。但1-22节的经文已埋下伏笔:雅各反复提及“耶和华我祖的神”“你曾对我说的应许”(创32:9),神的同在从未离开他——只是此时的雅各,还未从“靠己”的执念中回转,去真正看见这份同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透过《创世记》32:1-22节,一同走进雅各的危机时刻,探寻他“靠己筹算却仍不安”的困境,以及经文如何指向“神同在”这一终极答案;也思想当我们面对生命中的“以扫”——那些亏欠、恐惧与挑战时,神如何借着祂的同在,成为我们得胜的力量。接下来小弟兄借着以上我们所读的经文与在座的弟兄姊妹彼此分享一个主题:《雅各遇危机:从靠己到知神同在》
雅各面对与以扫重逢的危机,第一反应是靠自己拆分队伍、预备礼物,心里却始终不安。其实他没意识到,在危机找上门之前,神早已主动向他赐下了同在,为他立好了属天的保障。
经文一开头就记载:“雅各仍旧行路,神的使者遇见他。雅各看见他们就说:‘这是神的军兵。’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玛哈念”(创32:1-2)。“玛哈念”是“二军兵”的意思,这名字里藏着神的应许——雅各不是独自面对前路,神的同在与护卫早已在他身边。只是此时的雅各,还没将这份先赐下的同在,当作应对危机的根本依靠。
而这份危机前就预备好的同在,正是我们要先来看的第一点
一、神先赐同在:危机前立保障(创32:1-2)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读《创世记》32章1-22节时,我们很容易被雅各拆分队伍、预备厚礼的危机应对吸引,却可能忽略开篇1-2节里,神早已为他埋下的“属天保障”。此时的雅各,刚结束在拉班家二十年的寄居生活——那些年里,他曾被拉班多次更改工价,在妻妾儿女的家庭纠葛中疲惫周旋,如今终于带着家人与财物踏上归乡路,本以为是“脱离困境”的开始,却不知前方正等着与哥哥以扫的重逢危机,更不知道以扫已带着四百人朝他赶来。
但神的爱,总比危机先到一步。就在雅各“仍旧行路”、尚未听闻以扫动向的寻常时刻,神以“使者遇见他”的方式显明同在,为他立下面对未来危机的“属天保障”。这一幕藏着神永不改变的法则:祂从不等我们陷入绝境才伸手救援,而是在我们寻常的行路中,就提前预备好同在,作我们随时可依靠的坚固根基。
我们先看神的主动遇见:经文记载“雅各仍旧行路,神的使者遇见他”(创32:1)。这“遇见”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神带着明确目的的主动靠近。当时的雅各,或许还在盘算归乡后的生活,或许正回味脱离拉班辖制的轻松,他没有刻意去寻找神,甚至完全没察觉前方的危机,可神却早已带着同在,走进了他看似平淡的行程里。
这份“遇见”满含神的温柔。雅各早已习惯了“靠自己”:用一碗红豆汤换走长子名分,靠伪装的计谋骗取父亲的祝福,在拉班家靠自己的聪明积攒财物,他的人生仿佛总在“凡事靠己筹算”中推进,却常常忽略神的同在。但神从没有因他的“靠己”而远离,反而在他最容易忽略神的时刻,用“使者”这一具体的样式,向他显明“我一直与你同在”。旧约中,“神的使者”往往代表神的亲自临在——就像《出埃及记》3章2节中,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亲自传达救赎计划;《士师记》6章11节里,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呼召他拯救以色列人。而此次遇见雅各的,是“神的使者(复数)”——一群使者如同军队般围绕着他,神借着这一幕清晰地告诉雅各:你不是独自归乡,我的“属天军兵”正在你身边护卫你。
神的主动同在,也唤醒了雅各的回应——他给那地起名叫“玛哈念”,意为“二军兵”(创32:2)。对雅各而言,自己身边的家人、财物是看得见的“一军”,是他能掌控、能依靠的人力与物质;而神的使者是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另一军”,是超越他能力的属天力量。“玛哈念”这个名字,是雅各对神同在的确认:我的力量之外,还有神的力量;我的筹算之外,还有神的同在。或许当时的雅各,还没能完全读懂这“属天标记”的深层意义,他不会想到,后来当他听闻以扫带着四百人赶来,陷入恐惧、再次靠自己筹算退路时,这“二军兵”的真理依然稳固——神的军兵从未离开过他。
我们何尝不像雅各?顺利时还能记得神的同在,可一旦危机来临,第一反应总是先抓住自己的“一军”——靠自己的聪明、能力、资源、计谋去应对,却忘了神早已预备的“另一军”。但神早知道我们的软弱,所以祂从不在危机来临时才“临时补救”,而是在我们未遇困境时,就提前赐下同在:这如同父母在孩子还没遇到困难时,就提前告诉他“别怕,有爸爸妈妈在”,用提前的承诺给孩子安全感;神也在我们平顺的日子里,借着心里的平安、环境的带领、经上的话语,一次次显明“我与你同在”,为的就是让我们在困难真正来临时,能立刻想起这份早已预备好的保障。对雅各来说,“玛哈念”从来不是危机时才抓的“救命稻草”,而是从归乡一开始就立定的“生命根基”;后来他能放下靠己的执念,走向全然交托,正是因为记起了这份神提前赐下的同在。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玛哈念时刻”?可能是顺利时心里那份不慌不忙的平安,可能是寻常日子里神为你开辟的道路,可能是迷茫时经文中那句及时的提醒——这些都是神提前放在你生命中的“属天军兵”。愿我们不再只在困境中寻找神,而是在顺利时就主动认出祂的同在,把每一次神的带领、每一份平安,都当作“玛哈念”的标记记在心里:可以用日记写下神的恩典,在聚会中分享祂的带领,常和弟兄姊妹彼此提醒神的信实。这样,当困难真的来临,我们就不会只盯着自己的“一军”焦虑,而是能立刻想起神的“另一军”——祂的同在与应许,才是我们面对一切风浪时,最稳妥、最坚固的底气。
二、雅各靠己谋:恐惧中寻退路(创32:3-21)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当神在玛哈念为雅各立下“二军同在”的属天保障后,经文叙事很快转向他面对危机的真实反应——创32:3-21这段内容,像一面透明的镜子,照出雅各在恐惧中的本能选择:他没有紧紧抓住神先赐下的同在应许,反而转身陷入“靠自己谋划退路”的困境。从打发人探听以扫消息,到拆分队伍、预备厚礼,再到带着计划祷告,每一个举动都藏着他对“自我能力”的依赖,也让我们看见:当人被恐惧辖制时,很容易忘记神的保障,转而在“自己的筹算”里徒劳寻找安全感。
我们先看雅各靠己谋的起点:恐惧催生的“自我试探”。经文明说,雅各先“打发人先往西珥地去,见他哥哥以扫”,还特意吩咐仆人说“你的仆人雅各这样说,我在拉班那里寄居,直到如今……现在打发人来报告我主,为要在你眼前蒙恩”(创32:3-5)。表面看,这是雅各主动示好的举动,但细想便知,这背后藏着他难以掩饰的不安——他不敢直接面对以扫,只能先派仆人试探对方的态度,想用“谦卑的称呼”“弱势处境”来缓和关系,本质上是想靠“言语试探”为自己留余地。可当仆人带回“以扫带着四百人正迎着你来”的消息时,雅各的恐惧瞬间爆发:“就甚惧怕,而且愁烦”(创32:6-7)。这“惧怕愁烦”像一块巨石压垮了他的信心,让他彻底转向“靠自己”的道路——四百人的队伍在他眼中,不是哥哥可能和解的信号,而是复仇的威胁;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神的军兵仍在护卫我”,而是“我该如何为自己留条退路”,完全忘了玛哈念那里神早已预备的属天保障。
拆分队伍的“双重保险”没能让雅各安心,他又想到了另一条“靠自己”的路——用物质化解矛盾。面对恐惧,雅各立刻“把那与他同在的人口和羊群、牛群、骆驼分作两队”,心里盘算着“以扫若来击杀这一队,剩下的那一队还可以逃避”(创32:7-8)。这个计划看似“稳妥”,却暴露了他摇摇欲坠的信心根基——他信的不是“神必保守所有”,而是“自己的拆分策略”。他忘了神在玛哈念显明的“二军同在”,神的“另一军”本是永不失败、覆盖全局的保障,可他却用“自己拆分的两队”代替,以为靠人力划分就能躲避危险。这多像我们面对危机时的光景:明明知道神“必不撇下我们,也不丢弃我们”(来13:5),却总在恐惧中想“多做一手准备”——生病时先慌着找关系、托熟人,把医疗资源当成唯一指望,却忘了先求神的带领与安慰;遇到难处时先算自己的存款、人脉,把物质条件当成底气,却忘了神的供应远超我们所求所想。我们以为“双重保险”能带来安全感,却不知离开神的筹算,再精密的计划也只是暂时的安慰,像沙上建塔,风一吹就倒塌。
拆分队伍后,雅各仍不放心,“当夜就从他所有的物中拿礼物要送给他哥哥以扫”(创32:13)。礼物清单格外详细:母山羊二百只、公山羊二十只、母绵羊二百只、公绵羊二十只,还有骆驼、牛、驴,每样都分群,让仆人一队一队在前头走,还反复嘱咐仆人要说“是送给我主以扫的礼物”,“你仆人雅各在后边”(创32:14-19)。他的心思何等细致,却也何等依赖物质——想靠多而贵重的礼物消除以扫的怒气,想靠“让仆人先送、自己后出现”的拖延,为自己留足避免直接冲突的时间。经文甚至直接点出他的想法:“雅各心里说,我借着在我前头去的礼物解他的恨,然后再见他的面,或者他容纳我”(创32:20)。“借着礼物解恨”,这是雅各的算盘,可他忘了,当年他骗走的是以扫的长子名分与父亲的祝福,这是关乎身份与恩典的亏欠,从来不是牛羊能偿还的;就像我们有时亏欠他人,总想着用“送礼”“请客”来弥补,却不知真正的和解,需要的是真诚的悔改与神的恩典调和,离开神的工作,再贵重的礼物也填不满人心的缺口,换不来从心底的宽恕。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经文中雅各也祷告了(创32:9-12),但他的祷告仍带着“靠己”的痕迹,甚至可以说,是“让神配合自己计划”的祷告。他说“耶和华我祖亚伯拉罕的神,我父亲以撒的神啊,你曾对我说:‘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也承认“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看似谦卑,却在关键处提了一句“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创32:10)。这句话像在向神“邀功”,又像在“提醒”神:“我已经做了准备,我已经拆分了队伍,求你照着我的安排来保护我”。他的祷告不是“神啊,你的心意是什么?求你带领我走当走的路”,而是“神啊,求你成全我的计划,让我拆分的队伍能平安”;不是“我信靠你必掌权,无论环境如何都愿顺服”,而是“我信靠你会配合我的退路,让我的筹算不落空”。这种带着“条件”的祷告,本质上还是“靠自己”——把祷告当成“为自己筹算加一道保险”的工具,却没真正把生命主权交托给神,忘了祷告的核心是“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太6:33),而非让神成为我们计划的“辅助者”。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雅各的这些举动,是不是也藏着我们的影子?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当恐惧来临时,第一反应是靠自己打听消息、谋划对策、用物质解决,就连祷告,也常带着“让神配合我”的心思,把神的同在当成“备用选项”。可经文让我们看见,雅各靠己谋的这些退路,真的能带来平安吗?拆分队伍,只能分散财物,却不能消除以扫的怒气;预备礼物,只能暂时缓和表面关系,却不能真正化解二十年的仇恨;带着计划的祷告,也没能让他的心安稳——直到礼物先过去了,他依然“在队中住宿”(创32:21),恐惧并没有因他的筹算而消失,反而在寂静的夜晚里愈发清晰。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这段经文不是要指责雅各的软弱,毕竟我们也常陷在这样的挣扎里;而是要让我们透过雅各的经历看见:当我们在恐惧中靠自己寻找退路时,无论计划多精密、准备多充分,最终都会像雅各一样,仍被不安围绕。因为“自我的退路”再宽,也敌不过环境的变化;“自己的能力”再强,也无法承受恐惧的辖制。但我们不必灰心,雅各的故事没有停在这里——神没有因他的“靠己”放弃他,反而借着后续雅博渡口的经历,带领他从“自我筹算”转向“全然交托”。这也正是神对我们的爱:祂允许我们经历“靠己无路”的时刻,是为了让我们回转,看见唯有回到神的同在里,放下“靠己”的固执,才能真正找到不摇动的安全感。神的同在,从来不是我们“走投无路”时的备选,而是我们面对一切危机时,唯一的出路与保障。
三、深夜付行动:显初步交托(创32:22)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创世记》32章22节这短短一节经文,让我们看见雅各“夜间起来”的行动——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渡过雅博渡口;更是一次生命深处的蜕变:从凡事总想着靠自己解决,转向松开双手、交托给上帝。
要理解这行动的意义,我们得先回到雅各此前的生命历程——那是一段被“靠自己”牢牢捆绑的旅程。他的“自我掌控”,从对“长子名分”的渴望就已显露:为得到长子祝福,他用一碗红豆汤换走哥哥以扫的长子名分,又在母亲策划下伪装成以扫,骗取父亲以撒的祝福(创25:29-34;创27:1-29)。后来为躲避以扫的怒气逃往哈兰,为娶心爱的姑娘拉结,足足服侍拉班十四年,却仍被对方用诡计调换妻子,最终在劳苦中熬过二十年(创29:15-30)。
雅各这份“靠自己”,本质上是想亲手掌控人生的欲望。他总想用自己的聪明、手段去抓取祝福、地位与平安,却忘了真正的福分从不是“抓来的”,而是源于对上帝的信靠。直到此刻,他必须面对被自己伤害过的哥哥以扫,面对可能到来的报复——过往靠自己搭建的“安全保障”轰然倒塌。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承受这份恐惧与重担,而这份“走投无路”,恰恰成了他生命转向的开端。
正是这份“靠自己走不通”的困境,让雅各迎来了生命中第一次“不靠自己”的行动——夜间过雅博渡口。经文记载:“他夜间起来,带着两个妻子,两个使女,并十一个儿子,都过了雅博渡口”(创32:22)。这绝非偶然的赶路,而是他“交托”的第一次具体实践。
首先,“夜间”的场景本身就充满属灵象征。夜晚是黑暗、未知的时刻,就像雅各此刻的处境:他不知道以扫会用怎样的态度待他,不知道前方是平安还是冲突。以往的雅各,遇困境总在“白日”里用计谋筹划,试图靠自己看清一切;但这一次,他选择在“夜间”行动。正如《诗篇》139篇12节所说:“黑暗也不向你隐藏,使你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雅各开始放下“靠自己看清前路”的固执想法,愿意在未知的黑暗中,跟随那位“能照亮黑夜”的上帝前行。
其次,“带着全家过渡口”的行动,是他“松开掌控”的明证。雅各一生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与二十年劳碌换来的“成果”——这是他心中最放不下的重担。而“过雅博渡口”,相当于他把最珍爱的家人,从“自己的保护”中交出来,放到“上帝的保守”里。他不再试图用自己的力量遮挡风险,而是带着家人一起“跨过去”,迈向那虽未知、却有上帝同在的另一边。这一步或许有犹豫,或许仍有恐惧,但已然是从“自我掌控”转向“上帝掌权”的关键一步。
雅各这“初步的交托”,虽然没完全消除他心中的恐惧,却为我们显明了“交托”的真实意义:交托不是“放弃努力、躺平摆烂”,而是“不再靠自己,转而靠上帝”。
雅各没有因“交托”就停在原地,反而“起来行动”——他的交托,是“带着信心的行动”。他记得上帝曾向他显现,应许“我必与你同在,无论你往哪里去”(创28:15),所以敢带着家人跨出“安全区”;他知道上帝的能力远超自己的计谋,所以敢把最在意的家人交托在上帝手中。这正如我们的信仰:真正的交托,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再凭自己的想法做事,而是按上帝的带领做事”;不是“放下对结果的期待”,而是“放下对‘靠自己得到结果’的固执”。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我们是否也像曾经的雅各,被各种“靠自己”的固执想法捆绑?或许是对“成功”的执念,总想着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番天地;或许是对“关系”的掌控,总试图用自己的方法维系一段感情;或许是对“平安”的焦虑,总想着靠自己的筹划避开一切风险。但雅各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扛不住生活的压力与担忧时,正是上帝让我们学习“交托”的时刻;当我们愿意像雅各那样,在深夜里“起来行动”,松开自己的掌控,把重担交托给上帝时,才能真正经历从“压力捆绑”到“交托自由”的蜕变。
愿我们都能从雅各的“夜间行动”中得著启发,在每一个“扛不住”的时刻,选择放下自我的固执,迈出交托的步伐——因为那带领雅各渡过雅博渡口的上帝,也必带领我们走过生命中的每一个“渡口”,在未知中为我们开辟道路,在危机中赐下平安。
结论:
各位长辈、弟兄姊妹,当我们完整梳理雅各在危机中的每一步——从遇见神的“二军护卫”,到听闻以扫动向时靠拆分队伍、预备厚礼谋退路,再到深夜渡过雅博渡口迈出交托的第一步,再回头看我们自己的生命,是否也能看见相似的影子?
今天的我们,是否也正处在自己的“危机时刻”?或许是工作中难以扛住的压力,是家庭或人际里解不开的难处,又或是对未来前路的迷茫焦虑,让你像曾经的雅各一样,忙着靠自己打听消息、筹谋退路、找“保险”?愿雅各的故事提醒我们:先回头看看你生命里的“属天印记”——那些神曾在顺利时赐下的平安、在困境中伸出的带领、在迷茫时经文中的应许,都是祂早已同在的证据;再想想雅博渡口的启示——真正的平安从不是靠自己的计谋“算”出来的,而是靠放下掌控、交托信心“领”来的。
神当年对雅各说“我必与你同在”(创28:15),这句话今天也同样临到我们。无论你此刻正站在“神同在的安稳”里,需要持守这份恩典;还是陷在“靠己谋的挣扎”中,仍在为自己找退路;又或是刚迈出“转向交托”的第一步,心里还有犹豫——都请记得:神的同在,从来不是危机过后的“补救”,而是面对一切风浪的“底气”;认出这份同在,不是靠肉眼看见,而是靠信心相信,这也是我们胜过所有恐惧的关键。
愿我们都能像雅各最终在雅博渡口所行的,放下自我筹算的固执,紧紧抓住神早已预备的同在;愿每一次危机,都不成为压垮我们的重担,而成为我们更深入“知神同在”的机会;更愿“神必护卫”的真理——“我们的力量之外,有神的属天军兵同在”,成为我们一生面对任何环境时,永不摇动的坚固根基。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