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归主课程 :第四十九课 父在我里面,我在父里面

作者:毛南春阳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04-12 13:00:26

 全家归主.jpg

 
《全家归主有良方》
第四十九课 父在我里面,我在父里面
——第12天:拆毁爱心冷淡的墙——
  经文:10:31-42
 
  一、主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神所差来的 31-38
 
  1.犹太人打祂的借口 31-33
 
  1)为耶稣说僭妄的话;2)定耶稣认自己为神。
 
  ①第31节,“拿石头打”意即准备执行律法(利24:16),却不经过应有的程序。
 
  ②犹太人经常亵渎耶稣。32-33,(可14:64;约5:18;8:59)。
 
  2.主耶稣称神的原因 34-38
 
  1)承受神道的尚且称为神 34-35,(诗82:6-7)
 
  “你们是神”指称呼那些在一般人面前代表神行事的犹太官长为“神”。
 
  自古至今,有些偏激的教派,利用本节圣经强调,主耶稣既然认可“人称为神”的说法,因此基督徒亦可以自称为“神”。他们更发展出一套神学理论:“耶稣基督是神成为人,目的是要使人成为神”。
 
  其实,新约圣经明言我们基督徒是“神的儿子”(约1:12;罗8:16;约壹3:1),得着了”神的生命”(约20:31),有分于“神的性情”(彼后1:4),这对我们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我们应当知足,切莫学习撒但的灵,想要高抬自己到“与神同等”(赛14:12-15)的地步,而自称为神。
 
  2)父所差来的自然称神子 36,(太3:17)
 
  主耶稣的意思是说,如果那些施行审判的法官尚且称为神(参35节),何况神亲自分别为圣差遣来世上者,岂不是更有资格采用“神儿子”的称呼吗?
 
  3)行父的事证明是出于神 37-38,(约5:30;来10:7)
 
  ①主耶稣的言行是一致的。祂的工作本身已足够令人相信,并且这些工作也作成了支持祂自称为神的证据。
 
  ②因为人的不信,使人的眼睛不能看见神;信,却能开人的心眼,叫人看见而接受神的儿子。
 
  二、众人的反应:信和不信的都有 39-42
 
  1.因耶稣生活的吸引 39-41
 
  ①“祂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原文是“祂却从他们的手走出去了”;主不是逃走的,乃是走出去的。“逃出”:走出、离开。(约7:30,44;路4:29-30)
 
  ②耶稣往伯大尼去,就住在那里。40,(约1:28)
 
  2.因约翰见证的真实 41-42
 
  这些相信主耶稣的人,乃是先相信施洗约翰的话;人若有心追求属天的事,至终将导致归向主自己。
 
  全家归主有良方
 
  ——第12天:拆毁爱心冷淡的墙——
 
  1.应许:读马太福音24章12-14节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2-14】
 
  2.默想:
 
  爱会主动寻找,爱是不被动也为自满。我们可能自己已经对某些家人灵魂失丧的状态感到麻痹而安于现状,不再积极祷告。这正是仇敌所渴望的,因为当我们习惯了他们的现状,并接受他们会下地狱的事实,我们的爱心就会趋于冷淡。
 
  真爱是以上帝对我们的爱来爱他人。我们爱,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差了祂的儿子为我们牺牲。你要如何向你未得救的家人表达你基督般的爱呢?你能像上帝爱你一样地爱他们吗?
 
  3.祷告行动:
 
  简短写下在这个月中,你将向你失丧家人展现上帝之爱的方式。并写下祷文,感谢上帝对你以及所爱家人的爱。
 
  4.特别为孩子祷告:求敬畏神的智慧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诗111:10)
 
  父母为儿女祝福:
 
  奉主的名祝福__有一颗敬畏神的心,活在真理中,保守自己在圣洁,诚实、正直、爱主里面,真理使你得自由,保持一颗随时赞美感恩的心,为所拥有的父母、老师、长辈、朋友、同学、环境献上感谢与赞美,求神将对你有益的人带到你们周围。
 
  祷告的灵
 
  亲爱的天父:恳求祢让________(念出孩子的名字)有祷告的灵,吃饭、上学、睡觉前都认真地祷告,且不流于形式。主啊!愿他/她在祷告中知道祢是真神,垂听祷告,经历病得医治,哭脸变笑脸,与兄弟姊妹及同学有好的关系。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应当毫无忧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带着感恩的心,把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这样,神所赐超过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思意念。(腓4:6-7)
 
  要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这就是神在基督耶稣里给你们的旨意。(帖前5:16-18)
 

 

  TAG: 全家 归主 课程  父在我里面 我在父里面

赞助商链接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