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

作者:刘木端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05-14 05:01:40

       为人父母和为人儿女的,可以把这件变水为酒的事留存在心里。

 
  “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话刚说完,他的时候就到了,于是同意马利亚的恳求,变水为酒。因为他的话直指要害,立刻让马利亚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愿意谦卑顺服。
 
  于是,变水为酒的时机就到了。只有明白这一点,围绕整段话的种种疑惑才会迎刃而解。
 
  但是,首先我们心里得有问题,得知道有这么多问题是不明白的:
 
  1.马利亚为什么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她是动了慈善心肠,要救急呢?还是自己想看神迹?还是想让别人看神迹?
 
  2.他回复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他责备她的点在于什么?她错在哪里?
 
  3.他说,他的时候还没有到,既然时候未到,他为何还要变水为酒?
 
  4.她受到责备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应答,而是转向佣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5.在马利亚没有应答,直接吩咐佣人照办的情况下,他还是施展能力变水为酒。为什么?这是否是对马利亚的迁就退让?
 
  在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下,最好先不着急发表感言,讲一番不可能出错的大道理,好似已经看明白了一般。
 
  我的经验是,如果经上的哪一句我感觉不是炼净的,不是发出亮光的,那一定是我有问题,不是因为它还不够炼净,不是因为它不自带亮光,是我还没看明白,是我的谦卑寻求还不够。
 
  又有很多时候我感觉到这些句子中有极大的权能,但我只是朦胧有所感知,这也意味着我的谦卑寻求还不够。抱着这样的态度去读,常有话语发光,应接不暇。
 
微信图片_20250512160309.jpg
 
      下面进入正文。
 
       马利亚是最亲身经历道成肉身这件事的人,她本应对他身上的荣光有最切身的认识。但是在约翰的记载中,马利亚与门徒形成一个对比,她的表现不如门徒。神藉肉身来到这世上,带着无上的荣光。
 
  “荣光”是第一章的一个关键词。当他初次选召门徒时,他只是走在那路上,门徒只是用眼睛看,那荣光就吸引他们跟随,甚至问他“在哪里住”,要与他同住,去观看那荣光。在第一章,作者用了二十多次“看”字(包括看见、遇见、见证),反复传达一个信息:只是看就足以信。(参见《拉比,在哪里住?》)对于马利亚来说,也本该是这样。她经历了天使加百列、牧羊人、东方博士的轮番见证,亲身经历了神在肉身显现,她本应对他身上的荣光有最切身的认识。本来对她来说,只是看那荣光就足以信,但是此时,她却要求他行一个神迹。
 
  神迹本是行给那些信心软弱的人的。作为他的肉身母亲,马利亚始终面临一个争战:怎样处理他的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关系。从人性来看,他是她的儿子。从神性来看,他是神子。她一旦过于看重前者、轻忽后者,就会打败仗。
 
  这个争战在经文的字里行间,是呼之欲出的。他十二岁那年,没有同父母道别,独自一人留在耶路撒冷的殿里论道,父母焦急找到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她没有跟上他智慧和身量增长的步伐,不够警醒和敏锐,没有通过观察认识到他神性的彰显,于是只顾表露她为母的心肠,施展作为母亲的权柄。
 
  他回答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他所说的这话,他们却不明白。在他尚未出来传道之前的三十年,他身上的人性有更多的表现。马利亚作为他肉身上的母亲,三十年如一日、日常经验他的人性,她的信心面临许多考验。三十年间,他并没有向外人证明他是谁、从哪里来。三十年间,他没有行一个神迹,哪怕一个都没有。三十年!她只能把天使的话留在心里,并不对外人讲说。
 
  神的儿子,雅各家的王,这是加百列对她说的。对于马利亚来说,知道是一回事,心里深信则是另一回事。
 
  三十年间,他没有像旧约中的先知那样行哪怕一个神迹,对于马利亚来说,这成了心里的一个结。她本来可以不必纠结,本来可以靠着信心,凭借对他身上彰显的神性的敏锐觉察,本着一颗清洁的心去看见他身上发出的荣光,正确处理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
 
  她心里的这个结,在迦拿的婚宴上流露出来。在施洗约翰为他作见证之后的第三天,门徒跟随他从约旦河上到加利利,参加了迦拿的婚宴。
 
  门徒见到马利亚,必然会向她和众人见证施洗约翰的见证,于是马利亚以为时候到了,期望见到这个三十年未行神迹的神子能够显出他的能力来。
 
  这是她从母亲的角色地位所发出的期望。她急切盼望他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她轻忽了他作为神子的身份。作为子,他要以父的事为念,以父的时机为时机。
 
  因此,他用对妇女的敬称(实际上可以翻译成“夫人”),说“夫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来提醒马利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勿要轻忽神子的神性。
 
  施洗约翰和门徒的见证,没有让她得到宽慰,反而加重了她的痛苦,因为门徒所见证的那荣光,马利亚她自己反倒没有看得分明。她要求他在婚宴上施展能力,不仅是基于母亲的角色、盼望他证明自己是谁,更是因为她自己对于他是谁,也并没有笃定的、活泼的信心,她为此感到痛苦。
 
  *
 
  他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是事实。但马利亚的问题被点明之后,时候就到了。变水为酒的前提,是马利亚必然已经谦卑承认了自己的问题,并求他体恤她的软弱,否则他不可能迁就她任性犯罪。
 
  “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句话,已经直指要害点明了马利亚里面的争战、她落败的原因。她有一条罪过,外加一种软弱。
 
  ——罪过在于,她未能正确处理他的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关系。从人性来看,他是她的儿子。从神性来看,他是神子。以致她误用母亲的权柄去干预神子的事工,这是犯罪,是过失。
 
  ——软弱在于,她对他身上的荣耀缺少看见。这是软弱,不算罪过。究其原因,这种软弱是由第一条的罪过造成的。
 
  她急切要求他施展能力证明自己,非但不能说明她的信心大,反而暴露了她信心不足。这种急切的表达,试图掩饰她对神子荣光的认识不足。
 
  对于洞悉人心的神子来说,这是欲盖弥彰。所以他一句话直指要害,指明她轻忽父的主权和计划。这话光照了马利亚,她立即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也发现自己内心要掩饰的那种信心不足。掩饰自己的真实动机,这是另一条罪过。这句直指人心的话,重点放在她的第一条罪过上,没有直接强调她的软弱和掩饰。
 
  因为那第一条的罪过才是根源,后面两者只是后果。他让马利亚自己去思考那后果。他知道她的纠结、软弱和痛苦,也知道她的谦卑、敬畏和感恩。
 
  他怜悯她,为她感同身受。这是她三十年的功课,他要让她自己去学习。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也是对马利亚的温柔提醒。时候怎么才会到呢?蒙大恩的女子啊,这三十年的功课,你纠结、软弱、痛苦的根源,等你开始重新审视,时候就到了。
 
  你没有开始审视之前,神迹奇事只会让你更加迷失,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时候是为你而预备的。
 
  *
 
  变水为酒的前提,是马利亚必然已经谦卑承认了自己的问题,不再掩饰,并诚实恳求他体恤她的软弱,否则他不可能迁就她任性犯罪。受到责备之后,她没有直接应答,而是转向佣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表面看起来,她没有在他面前谦卑承认自己的过犯和软弱,也没有征得他的允准。但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的谦卑悔改和他的允准,彼此是心照不宣的。
 
  马利亚不必口头表达,就知道他已经知道她在谦卑认罪,这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对于他洞悉人心这一点,她一定经历了太多。他在这三十年没有行过哪怕一个神迹,但他知道万人的心。只要内心真实悔改,他必然已经知道了。马利亚也知道,真正的悔改也必然意味着诚实面对自己的软弱,不再掩饰。所以她知道,时候真的到了,她现在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恳求他去施展能力。
 
  于是她对佣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于是他变水为酒,这是体恤母亲的软弱,也是体恤门徒的软弱,毕竟初见荣光的热情可能会减退。“门徒就信他了”,其实也含蓄点出了门徒的软弱。
 
     被一句话点醒的马利亚,立即认清自己,并领会主的心意,知道如何去回应,这种敏锐在我们的世代属于罕见,但离主的期望还差很远。
 
  我们自己的差距又有多大呢?这是我们在此可以学习的功课。做母亲的也可以学到功课,要知道自己权柄的边界在哪里,要敏锐觉察上主在儿女身上具体的旨意和计划,要省察自己内心的真实动机。
 
  更重要的,我们要看见真实鲜活的神子,他有过怎样的智慧应对,如何顺服父,又如何怜悯了这位谦卑敬畏感恩、又痛苦软弱纠结的生身母亲。

  TAG:玛利亚 寻求 不够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 爱是不嫉妒 打印文章   录入:王庆荣   责任编辑:王庆荣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