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讲章:尽孝道,跨死亡,享永福

作者:左培友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6-07-20 08:10:23
cemetery-63156_960_720.jpg 
 
 
        书24:35 约11:25 太11:28
 
        死亡,是个令人无比沉重而又畏惧万分的话题。人们对“死亡”二字,讳莫如深,唯恐避之不及,却又人人被束缚其中,无法自拔,永远逃脱不了死亡命运的来临。据统计,2015年全年我国死亡的人数约为1000万人,平均下来每分钟就约有7000人死亡。这些去世的人,时常在我们身边、周围发生,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死亡,虽然是个人人皆需要经历而又战胜不了的束缚,如同身上的枷锁一般,牢牢的捆绑着人类;但,自古以来的文人哲士无不都在关注,甚至探究生和死的秘密,在漫漫长路上形成了各种卓有成就的真知勺见,视为人类解脱束缚的灵丹妙药。儒家作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然也少不了有关死亡的探究。只是他们探究的焦点,不在于死亡的最终解脱,而在于后辈对死者生前和死后的各种孝行。
 
        儒家文化的经典《论语》,告诫着我们后人,对于家中年长的人,至少应当尽有四个孝。这四个孝,可分为生前的赡养和尊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这里明显在告诫后人,赡养和敬畏需要平衡兼顾,决不能顾此失彼。以及死后的厚葬和守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葬”,就是力所能及的厚葬。“祭”,就是慎终追远,守孝。
 
        从守孝的内涵来看,其注重的焦点不在于外在的烧香、撒纸钱等,而在于儿女子孙继承去世之人的优良品质,即继承父志,就如孔子的一句话,“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第一》)这在明确的告诫后人,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逝世之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对父亲志向和优点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对于信耶稣的逝者来说,信仰是其优良品质的发动机,由信仰所愆生出来的优良品质,必定贯穿全身,如同血液一样,已经贯穿其五经六脉、肝脏肺腑。那么,后辈继承先人的信仰,以及由信仰所愆生出来的优良品质,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信主之家,应让信仰传承,自然的成为尽孝的一部分,世代沿袭,传承久远,形成优良的家风,光宗耀祖。就如同,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的大家族一样。起初神是亚伯拉罕的神,而后成为其子孙以撒和雅各的神,至终成为了全以色列民族的神,信仰已经成为其民族性的一部分,永远挥之不去、用之不竭。
 
        “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我们基督徒可以有一种设想和尝试,既让信仰成为家族风气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家之所以为家的主要构成基因,如同血缘关系一样,成为家族连接和传承的主要纽带。这样不仅可以使家族关系更为牢固紧密、坚不可摧,也可净化家风、提升品质,更可使敬畏耶和华之心在家族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成为永远的蒙福之家。(参出20:6)
 
        儒家文化对于死亡问题的探究和处理,只是停留于后辈对死者生前和死后的各种孝行之上,而没有触及何以跨越死亡和死后最终归属的根本性问题。这在孔子的学生季路问事鬼神的问题上,可以完全看出来。”。“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孔子以一个反问的语句,拒绝探讨死的话题。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生的事情都还没有搞清楚,怎能去了解死的事情呢?
 
        死亡的话题,对于儒家来说是讳莫如深的,充满了敬畏之心,不敢触及,唯恐得罪神明。就如孔子的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这不免会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人类的探究能力总是有限的,总有一些问题是人的聪明才智解决不了,触及不到的,就如死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造物之主亲自的打开天窗,启示于人类,人的心窍才能够打开,眼睛明亮,认清事物。其实,我们所信仰的真理,毫无避讳死亡的话题,早已给了人类清楚明白的启示。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这节经文,主要向我们启示三个方面的真理。一是,揭露了死亡的真相。生和死人人需要经历,无一人能够逃脱,只要人来到世界,就会有离开世界的一天。就如又一处的启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二是,提出了跨域死亡的方法。跨域死亡的方法,是复活,不仅仅只是其名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耶稣的朋友拉撒路,就是个活生生的实例,虽然死了三天了,尸体已经发臭,但耶稣仍然可以让其复活过来。(约11:1-44)三是,提供了活生生的保障。这个活生生的保障,就是信靠道成肉身的耶稣,这是跨越死亡的根本保障。人的生命、死亡和复活的大权,全在耶稣手里,人若要跨域死亡的枷锁,由死亡转化为复活,其可靠的保障就是信靠耶稣基督,别无其他。
 
        今之有信仰者,十有八九,信仰耶稣的人无以数计,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甚至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基督信仰的存在。根据2000年的《世界人口与宗教信仰者统计表》来看,世界宗教信仰人数占总人数的 78.52%,基督徒占世界总人数的 33.05%,超过20亿人口,且在不断的增长。数以亿计的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信仰耶稣才是人得以挣开枷锁,跨越束缚的根本之举,绝不会是某些人眼中的荒唐、迷信之举,反而是开明之人的标志。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信仰耶稣,是人人的事情,人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特别是未来世界的去处负责到底。有限的人,只有信靠耶稣,才能够跨域束缚,得到幸福。正如法国基督徒作家雨果说过的一句话,“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耶稣基督早在2000年之前,就向劳苦担重担的人发出了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这个邀请给了我们人类莫大的安慰和应许,凡是要卸下重担、追求幸福的人,只要就近到耶稣这里来,耶稣就可以使他幸福满满。
 

  TAG:丧事 讲章 尽孝道 跨死亡 享永福

【作者简介】 左培友:雅博网作者。 安徽人, 2000年信主,2001年受洗,2005年回归校园,2012年毕业。2012年7月份进入教会,专职侍奉。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恩典的记号 ——圣餐  上一篇:圣餐礼的来历、意义及圣餐的领受 打印文章   录入:1194263044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