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红 http://blog.sina.com.cn/u/704826b901012lgt
我叫晓红,拂晓的晓,红色的红。据我母亲说,她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拂晓的红霞那样映满天。
拂晓时分,也正是黎明之时。圣经记载,耶稣复活的那一天是七日的头一日黎明的时候。感谢赞美主,四月八日复活节主日那天,在个位的见证下,我在这里受洗,成为了神家的一员。而李牧师那天讲道的题目,也正是“黎明”。
牧师在讲道中说,“黎明是一个时间,是上帝彰显神迹的时间。黎明是一个开始,是建立美好生活的开始。黎明是一个转机,是从黑暗到光明的一个转机。”
我灵命的第一天,就是以这样的黎明开始的。有意思的是,一九九零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墨西哥诗人帕斯,也曾写过一首诗叫《黎明》:
冰冷而敏捷的手
取下阴影的绷带一层层
我睁开眼睛
我还
活在
一个仍然
新鲜的伤口正中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了这首诗。从此我记住了这句话:“穿过黑夜的绷带一层层,而我,仍活在,一个新鲜的伤口正中。”因为,在这个复活节主日之前的很多个黎明,对我来说就是如此。从高中一年级到之后的差不多十二年间,我是经常失眠的。摩西曾向主祈祷:“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可惜那时候我还不认识上帝,只知道岁月匆匆,而冯唐易老,不知道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当年的我就是那么纠结着。我并没有遭受什么大灾大难,甚至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也算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当读到大卫的诗,说“我无处避难,也没有人眷顾我”时,却不免心有戚戚焉。这样说似乎有豌豆上的公主那种自怜之嫌,但那却是我当时真实的感受。
列夫.托尔斯泰曾通过作品提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个体来说,情形大概也是如此吧。按常理来说,我似乎不应该把“不幸”这样的词,用在自己的身上。我并非缺衣少食,无亲无故,有体面的工作和似乎不错的前途。朋友们大都认为我是一个乐天派的人,能给他们带来笑声和欢乐。而我本人,却很难有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幸福、快乐的人。
我觉得自己是病了,却不知道是什么病,病根是什么。为什么平安喜乐似乎与我无缘。若是因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旦夕祸福悲欢离合所引起的起伏困扰倒也罢了,为什么在看似歌舞升平的日子里,我也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对什么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致,不甘心庸庸碌碌地活着,却也做不成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如果说我的生活像一份套餐,食材具备色彩悦目,却偏偏少了一味盐。我看那灿烂的烟火,不管是手中的还是天上的,只是更反衬出天空的深邃和内心的落寞。我看这浮华喧嚣的世界,就像外表艳丽精美的俄罗斯套娃,然而一层层打开来,不过是虚空虚空又虚空,你的期待也只能化为失落失落又失落。
经上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而我的心,当时却像缺失了一块,四处寻求,上下无着。有两本多年来一直很受欢迎的儿童书,名叫《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和《失落的一角遇上大O》 “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好的儿童书也是为大人写的。《失落的一角遇上大O》这本书讲了一块失落的一角(PIECE)怎样最终取得圆满,获得平安(PEACE)的故事。
主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是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 14:27)主耶稣还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 11: 28-30)可是,当时没有认识主的我,我的心是愁苦的,我的人是焦虑的,我的生活是一团糟。怎么样让一间乱糟糟的屋子一下子变干净呢?答案是,闭上眼睛。于是我闭上了眼睛,逃避自己惨澹的人生,选择做一个庸人,让 “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 到我这里来的, 必定不饿; 信我的, 永远不渴。”(约翰福音 6:35)可是那时我还不认识主。虽然也曾偶尔翻过《圣经》,羡慕大卫可以欢唱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不至缺乏”,但我深知自己是不会有这个福分的。受伤的心灵往往想从文艺作品中寻求安慰,可好的作品都是要引人深思的,可深思无果是让人痛苦的,而痛苦是我所不想要的。怎么办呢?我不屑于方圆厚黑之术,无心于经世致用之学,又自绝于文学艺术之美,于是在没认识主的时候,我的精神食粮当时只有韩剧这样的膨化而无营养的东西了。就像靖海兄弟所说的,我那是在对自己进行灵命自杀。我的灵命奄奄一息,而我还自以为美。那正是病入膏肓的症状。
可是主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 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克福音 2:17)“栽种有时,” 圣灵终于在我身上做工了。
二月五日元宵节前夕,我在显平和亚英姐家第一次听到了《云上的太阳》这首歌,当时泪流不止。从那时起每周跟亚英姐去教会。慕道班开班后,在王敏姐的鼓励下,参加了李牧师的慕道班。在爱家团契和营会中,更是感受到了臧妈妈,余栋姐,亚英姐,敏玲姐,金晔姐,Sarah 姐,中锳姐和其他兄弟姊妹给予的无私关爱。众人为我祈福祷告,但我依旧茫然踌躇,不知命之所寄。三月十九号,我们学校放春假,我去夏威夷大学听中文课,跟那些初学中文的大学生进行了互动。他们问我问题。大致是你多大,你做什么工作之类的问题。后来有一位男生举手了,他问:“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啊,This is a good question. ”我对他说,“你先说你的。”他说,“我想死得很好。”我的回答是,“我想活得很好。”
三月二十四号晚上,在爱家团契,我们观看了沈保罗牧师的讲道。他几次提到,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牧师为他按头祷告,连说三声:“你还没死啊!你还没死啊!你还没死啊!”沈牧师当时就哭了。讲这篇道时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他,说,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件事。”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8:12)
我想起在大学时代,晚饭后散步的时候,我总想找一条黑暗僻静的路暴走,觉得在黑暗中反而是最隐秘,安全,和自在的。可是总有车辆怒吼而过,警告我那是它们的地盘。让我觉得,偌大的天地中,却没我的容身之处。
主耶稣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约翰福音 3:19-20) 主耶稣还说,“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 不住在黑暗里。” (约翰福音 12:46)
感谢主,拣选了我,洗净我的罪,使我的灵魂更苏醒,把我从黑暗的死荫之地带出来,并引导我走义路,叫我“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 10:10)
我知道我的人生目标是要活得很好。上帝照着他的形象造我们,我们也要活出他的样式,让他的荣耀如拂晓红霞映满天。我对那位提问的大学生说,“we may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罗马书14:7-9 )
“让我活在基督里,活出主的荣耀;让我活在基督里,活出生命的美好。人生虽有苦难,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信靠主的应许,让基督的荣耀彰显。” 让我们活在基督里,活出主的荣耀,活得更精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