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去赴一个犹太人的逾越节餐宴,看见席上有一个空着的座位,就问:“我们还要等另外的客人吗?”“喔不,是我们传统上要为先知以利亚也摆个位子。”对犹太人来说,以利亚代表着他们长久企盼而未得的弥赛亚的影子。后来我一想,对许多基督徒来说,以利亚确实也代表了我们心目中弥赛亚该有的样子。我们当中有谁不暗暗巴望,神今天也像以利亚当年的那般作风? 我们脑海里动画般的先知模样多半来自于以利亚:他住在旷野,披戴兽皮,从隐栖处现身,以电光火石横扫异教帝国。好多犹太人(包括耶稣在内),在几个世纪以后一看见施洗约翰,马上就联想到以利亚。 当时有人议论耶稣本人是否就是复活的以利亚,不过很快的耶稣就让他们打消了这个想法。显然耶稣根本不符合以利亚模式:
想一想,我很可以了解犹太人之所以看重以利亚了。他正是我所想要的先知,正是我所想要的神;一个能解决我的问题,保护我的安全,给我绝对的证据,对我人生最棘手的难题提供解脱快捷方式的对象。可再仔细一想,从以利亚身上我却学到,神为什么不总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办事。 首先,以利亚的作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成效却微乎其微;即使迦密山上的那一幕,对全国百姓的信心也没起什么作用。圣经里一再的指出,神迹奇事对信心所起的长期效果极少。就是以利亚自己,在与八百五十名祭司和恼怒他的王面前发威之后,一听到女王耶洗别的恐吓,竟然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们想要的神不总是产生我们想要的结果。 神在以利亚逃避耶洗别的追讨时,温柔的显出了祂的另类作风。在以利亚这最低潮的一刻,神特来向他显现;不在烈风地震大火之中,而在温柔的微声里。神不用以利亚惯见的超然大力来征服他,反而放下身段,给以利亚从里到外的心理建设。(我也想起若干世纪后类似的一幕,乃是耶稣温柔的领彼得由绝望回复信心。) 我了解犹太人在逾越节桌上,仍然为以利亚摆个位子的心理。从某些角度看来,对以利亚有信心比对耶稣有信心容易理解。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祂对我们的呼召是要背起十架,不是祭出雷公。若要为基督赢得这个世代,恐怕要用温柔的声音和牺牲的爱,而非张牙舞爪和大呼小叫。耶稣的作法,非以利亚的作法。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