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怜悯的心

作者:柯贝尔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3-06-24 08:16:27

 

32997_861.png
 
        经文: 马可福音 5:25-42
 
        引言
 
        人生裡可能会出现为数不多的那种等待(In the Waiting)的苦楚。不论你在等待甚么,也许你在等待见工面试的结果,又或者在等待一些验身的化验报告,又或者是在等待一段发生了问题的关係会出现怎样的结局。等待是人生最困难的一种技艺(skill),但却又是必须要学会的。在这一堂讲道裡,我们将会看到两个人在等待,一个是所爱的人正在受苦,另一个则是自己正在受苦。这两个故事我们都熟识的,但很多时候,它们是被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篇章来讲述。但我今天强烈地建议大家,这两个出现在马可福音第五章裡的故事,是刻意地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来讲述的,而当我讲述的时候,希望能向你证实这一点。
 
        我们今天选读的经文是马可福音第五章。当我们回到马可福音,我希望花少少时间来谈谈该怎样阅读马可所写的福音,以及如何阅读福音书本身。每一本福音书都是讲述耶稣的故事,祂拯救我们、对我们的爱。然而,四本福音书讲述的方式却大相径庭。事实上,它们讲述的方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针对不同的受众。
 
        我们相信马太福音是针对一些有犹太背景的受众,因此,它十分依赖旧约圣经来支持他述说耶稣的故事。路加福音则是针对希腊人的受众,所以,他所写的福音书跟马太和马可是有所不同的。而路加福音其中一个主要的特徵是,路加提及许多不同的妇女与耶稣相遇的故事,甚至有学者研究指出,在路加福音裡有27次把某一位女性跟某一位男性作对比或比较。而约翰福音则与其馀三部福音书不同,比较独特。马太、马可和路加统称为「符类福音」(Synoptic Gospel),因为它们都以一个共同的视角来记述耶稣故事,但是约翰福音却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记述。有一位学者这样形容,马太、马可和路加记述耶稣的故事是以「从地向上移」(From the earth up)的方式记述的,马太和路加都是以耶稣的出生作为记述的起点,而马可则以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为开始。但是约翰福音却是不同的,是「由天向地降」(From Heaven down)的视角:「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因此,符类福音记述的视角是「从地向上移」而约翰福音则是「由天向地降」。现在我们回头再看看马可福音。
 
        今天选读马可福音第五章是我们第二次研读马可福音的记载。我们相信这是写给有着罗马背景的受众。它是以极为敏锐的笔触,细节描画那些行动和动作;它没有像马太和路加那样记载了耶稣长篇的教导,但是却集中记述耶稣的行动。此外,当马可提及犹太人的习俗时,他会加以解释,因为他知道,他的受众对这些习俗并不熟识。我们带着这些马可福音的背景进入第五章。
 
        一、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
 
        来到五21,发现我们又再次来到迦百农。虽然耶稣是在伯利恆出生,在拿撒勒长大,但是祂事奉的「总部基地」却是在加利利地区的迦百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不成正比的耶稣事蹟是发生在这条小小的渔村裡。
 
        当我们来到这段经文时,我希望你是以看一齣有三幕情节的戏剧的态度来思想这段经文。第一幕和第三幕是集中描述一位名叫睚鲁的男人,他的女儿正在垂死边缘;而第二幕则是描述一位患有多年血漏病的妇人。而这两个故事是刻意地放在一起来记述的,不应该把它们分开来读。
 
        第21节: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也就是加利利海,就有许多人到祂那裡聚集;祂正在海边上。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祂脚前,再三地求祂,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癒,得以活了。」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祂。你有没有试过在人群堆中的经验,就是熙来攘往、摩肩接踵、你推我撞的情况,马可就是要给我们这样一幅的画面。
 
        经文提供了不少关于睚鲁的背景资料。首先,他是负责管理会堂的人,要记得这会堂是由那位罗马百夫长为迦百农犹太人所建造的;因此,我们首三讲的故事都是与这座迦百农的会堂交织在一起的。而耶稣与宗教领袖之间已经起了一些磨擦,但这位负责管理会堂的睚鲁,谦卑自己俯伏在耶稣面前求祂。睚鲁来到耶稣面前为着他女儿的性命来求耶稣这件事,反映出睚鲁相信耶稣能够医好他女儿。而作为一个负责管理会堂的人,他谦卑自己,甚至俯伏在耶稣面前求祂,他这样的行动在周遭的人眼中看来实在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然而,他不仅把他女儿生病这件痛楚的事件带到耶稣面前,他也把他自己的痛楚带到耶稣面前,他在等待,他眼看着他女儿的生命慢慢消逝,而当他来到耶稣面前为着女儿的性命来求耶稣的时候,他同时是为着自己害怕失去女儿的痛楚来求耶稣的。留意他最初所说的话:「我的小女儿」,这句充满慈怜温柔的话,这个小女儿对睚鲁来说是十分宝贝。然而,有趣的是,历史告诉我们,在古代世界裡,这是有点不寻常的,因为不论是个别的妇女,或是普遍的女性,她们在当时社会裡是没有任何权利的,且被视为可有可无,价值不大的。而女性唯一的价值就是诞下男婴,为家族传宗接代。请暂时记住这观点,我们稍后回头再说。
 
        罗马的文化是一种「曝露的文化」(culture of exposure,意指抛弃)。当接生婆接生了刚诞下的新生婴儿时,就会把这个初生婴儿放在其父亲脚前;如果这位父亲弯身抱起这个婴儿的话,代表这个婴儿获得家人的欢迎和接纳;但是,如果这位父亲转身离开的话,这个婴儿就会被「曝露」,被抛弃。这种「曝露」(弃婴)的行为甚至成为当时罗马的一条成文的法令,而这个弃婴就会给人拿到城市的垃圾堆裡去,任其死亡;而许多时候,一个初生婴儿之所以给父亲「曝露」和抛弃,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是,婴儿是一个女婴。要记住马可是写给罗马的受众的,而他们是处身于一个「曝露的文化」下来聆听这一个故事,当他们听到这位父亲(睚鲁)竟然可以不顾全自己的颜面,为了他那个宝贝的小女儿性命而切切的恳求,对于那些第一世纪的罗马受众来说,当然感到震惊。而耶稣愿意跟随睚鲁,到他家裡医治他的小女儿;而第一幕就在这裡完结了。
 
        二、女儿,你的信救了你!
 
        当第二幕开场时,耶稣是正在前往睚鲁家的途上。要记得,不是只有耶稣和睚鲁两个人静静地前行,而是第21节所说的,有许多人到耶稣那裡聚集,拥挤着耶稣。而在第25节就介绍了一个新人物登场: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裡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乾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这是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夹杂在这个大故事裡。学者相信这个妇人所患的是一种妇科的经期失血病,竟然月经不停止的足足十二年那么久;换言之,在这十二年裡,她无法生育;也就是说,在当日的社会文化裡,她是毫无价值的。她看过无数的医生,结果花尽了她所有的,只是,她不仅没有好过来,反而病势更加严重。
 
        你试想像这样的一个妇人,她的月经不停止,使她在礼仪上被定为不洁淨的,换言之,社群对待她就好像对待我们在第一讲时提到的那个痲疯病人一样,她会被赶逐离开社群,她的丈夫可以随时休了她,而她也不能够跟别人接触,因为她是不洁淨的。而在她这个不断走下坡的严重病势下,她听见耶稣的事,于是她来希望耶稣能医治她。你可以想像她在人群你推我撞的情况下前来。经过这十二年的血漏,你可以想像她是如何的衰萎、羸弱、苍白和无力,然而,她心裡相信耶稣能够帮助自己。从最初看起来,有一点迷信的心态掺杂在她对耶稣的信心裡,因为她对自己这样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好像是神奇魔法般;而奇妙的是,当她一摸到耶稣的衣裳之后,她就立刻得着医治;她甚至觉得自己身上的灾病好了。你可能会问,那么她的感受如何呢?经过十二年的血漏,她可能感到有点奇怪,而她一直以来的血漏立刻停止了,并且她从病患中完全痊癒过来。
 
        而在第30节:耶稣顿时心裡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当你读这段经文时要带点幽默感来想像当时的情景。你记得当时有许多人挤拥着耶稣,人群你推我撞的赶往睚鲁的家。门徒根本不知道已经发生了神蹟医治,所以门徒就对耶稣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但是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祂。
 
        为甚么她会感到「恐惧战兢」?作为一个妇女,在公众场所触摸一个既不是她丈夫,也不是她的近亲的男人,已经触犯了社会的大忌。而另外,因为她患有血漏病,于礼仪上是被视为不洁淨的,而现在她触摸耶稣,就令到耶稣同样成为不洁淨;换言之,她触犯了许多规矩。但是耶稣对她说:「女儿」。请记得上次听到「女儿」这个词语,是当睚鲁为着他心爱的小女儿求耶稣时曾经说过的。而我相信,所有睚鲁对他小女儿的怜悯、爱护和关怀,当耶稣现在呼唤这个妇人为「女儿」的时候,同样地是表达出耶稣对她的怜悯、爱护和关怀。耶稣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癒了。」
 
        当耶稣说「你的灾病痊癒了」中的「痊癒」字,在希腊文sozo就是我们指救恩的同一个字,也就是一个人被变得整全,重回正常和完整了,并且说「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癒了。」若是以希伯来亚兰文来说,就是Shalom;平安,也就是期望一个人能经历生命的全备和完整;因为「你的灾病痊癒了」。
 
        就像福音书裡许多其他故事一样,耶稣曾经接触过不少没有提及名字的女性。数个世纪以来的教会传统给这位妇人一个名字,甚至把她安插在耶稣生平事蹟裡。耶稣受难的情景有所谓「苦路」,就是由彼拉多的衙门背着十字架行到各各他山的路程,这段路称为The Via Dolorosa,也就是拉丁文所说的「受苦的路」。而根据一些礼仪传统,这个妇人名叫Veronica(薇若妮卡),她后来成为耶稣的跟随者。而在那条往各各他的「受苦的路」上,有许多被称为「标记点 / 站」的地方,是圣经上或是传说裡耶稣背十架上路经过时发生一些事情的地方。根据礼仪传统,在「受苦的路」的第六站时,耶稣因为不胜十字架沉重的重量,所以就跌倒地上,而这位名叫薇若妮卡的妇人,曾经得到耶稣医治她的血漏病的人,从人群中冲出来,走近耶稣身边,以她的面纱擦拭耶稣脸上的血。到底这件事情有没有真实发生?我们无从晓得;但若这件事情属实的话,这就是这位血漏妇人的故事最美的结局。
 
        我们来到第二幕的尾声。但是我们要留心看看这个故事裡另一个重要的元素,不过马可在这裡却没有提及,需要我们运用一点根据圣经基础的想像力。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爱护自己孩子,就好像睚鲁爱护他的小女儿一样的话,很容易想像得到当睚鲁看着这一切事情发生的时候,他的心裡是怎样想的。而在我自己的想像裡,我看到睚鲁现在站到旁边,看着耶稣仔细地跟这位妇人的对话交流,我想像得到他简直要大叫起来:你到底在做甚么!你应该去医好我的女儿的!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这个女人都病了十二年啦还未死啊呀!你感受得到他紧张的状态吗?你感受得到他的心理压力吗?他希望耶稣赶快医治他的小女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停下来医治这个妇人。而第二幕就在此处完结。
 
        三、不要怕,只要信!
 
        当第三幕再起幕时,又有一个新角色登场,在第35节: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裡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意思是说,你是相信我促使你来找我帮助你的,继续相信。
 
        于是,耶稣不许别人跟随他们,只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当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裡时,耶稣就停止当时在屋内大大地哭泣哀号的人的扰攘。大大地哭泣哀号(哭丧)是当时古以色列哀悼文化裡其中一种表达,甚至社会上出现专业的哭丧者。在第39节,耶稣对着那些哭丧的人说:「为甚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我相信,睚鲁在这裡可能心裡所想的是:如果你没有因为停下来帮助那个妇入而延迟赶来的话,我的小女儿就不会死。耶稣进到孩子所在的地方,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
 
        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这两个故事是刻意地放在一起,需要合起来一起来看的。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女儿的故事:睚鲁的女儿,以及那个患了血漏病被耶稣称为「女儿」的妇人。你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她是圣经裡唯一一位被耶稣称为「女儿」的女人,而这却把两个故事紧紧的扣起来。而另一个把这两个故事紧紧扣起来的,就是「十二年」。那个妇人患了血漏病十二年之久,而睚鲁却因这个小女儿享受了十二年的欢乐;十二年的受苦,与十二年的欢乐。一个是被她父亲所宠爱的女儿,另一个是被耶稣所宠爱的女儿。在这裡有两个女儿,十二年,一位耶稣,而我们看到耶稣在她们两人身上的工作,并且以祂的大能和关切,给予她们难以想像的肯定和价值。
 
        第43节,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我个人很喜欢经文最后那句,就是吩咐给她东西吃;因为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复生过来后一定有胃口想吃东西,耶稣第一时间关心她需要补充营养,因为病患已经使她的身体很虚弱,所以耶稣是要恢复她的健康。睚鲁当看着小女儿步向死亡时,他在等待;而当他看着耶稣医治那个血漏病的妇人时,他也是在等待;那个患了血漏病的女人也是在等待,等待了十二年;而所有人这一切的等待都可以在耶稣裡得到解决。耶稣看见我们的痛楚,而且以祂的慈爱和关怀来回应。让我们同心祷告。
 
        四、结束祷告
 
        天父啊,我们并不喜欢生命裡需要等待的时刻,我们希望我们的问题能够立即得到解决,我们不仅希望问题得到立即解决,并且我们更希望是以一个我们认为是最好的立即解决的方法;天父啊,当我们在等待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受到考验,并且给拉紧起来。在等待的生命季节裡,帮助我们对祢的信靠,并且相信祢所安排的「结果」是最好的。提醒我们,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受苦,因为祢从没有离开,撇下我们不顾;我们活在祢的同在当中,这使我们能够满有信心地,奉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阿们。
 
 

  TAG:关怀  怜悯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你的生命需要厚度  上一篇:回转---谦卑--接待 打印文章   录入:嘟嘟接力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