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作者:杨联涛     来源:《天风》 时间:2015-01-02 08:57:45

 

倾听.jpg 

 

       在某座小城闲游时,我参加了当地教会的团契分享会,主题是“敞开自己,走进心灵”。二十多人轮流分享自己的故事,见证耶稣基督在自己生命中奇妙的恩典与引领,讲述者与倾听者都被同一位圣灵所感动,正如保罗所说:“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参徒17∶27-28)

  当所有在场的人都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后,房间角落里的一位姊妹在同伴的一再鼓励下站了起来,用犹疑的眼神向周围迅速扫了一下,便低下头,沉默一两秒钟,最终还是开了口:“我……刚刚离婚了。”此话一出,安静的会场顿时有了小小的骚动,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位姊妹就这么尴尬地站在那里,没法继续讲下去。接着,一位较年长的姊妹站起来说:“我们基督徒是不能离婚的,耶稣说过,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离婚的,就是淫妇了。”这几句“高谈阔论”一出,就有人附和说:“你赶快跟他和好。”此外,就再没有发言的了,聚会很快就在为这位姊妹的祷告声中结束了。

  不知怎的,结束聚会回住处的路上,我一直想着这位刚刚离婚的姊妹,耳边一直回响着“发言人”的话。她们说的没错,可我听来却句句刺耳,心里梗得难受,仿佛我就是那个被她们呛得说不出话来的姊妹。那位刚刚离婚的姊妹究竟遭遇了什么?她讲出“我刚刚离婚了”这几个字时,需要多大的勇气?而她又是怎样从自己刚刚经历的离婚遭遇中经验耶稣的恩典呢?这些问题我都无法知道了,因为她的发言被打断,我们残忍地关闭了她准备向众人敞开的心门,冷酷地拒绝了她可能决心走出伤痛、重新面对人生而向主内肢体寻求理解的请求。这一切只因为我们没有耐心地、认真地倾听。

  基督徒很多时候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优越感、一种“救世主”情结,看到所有不合“标准”的人或事,都想去阻止、改变。有时,我们甚至以“审判者”自居,从我们的立场出发,用信与不信来区别好与坏,用简单的是非黑白来划分这个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用基督的爱去倾听他人的故事,去理解在不同故事中的人所做的不同选择,去与哀伤的人同哭。如果我们总是用一成不变的、“绝对的”标准去简单、武断地评判某个人、某种行为,那么,草草作出的价值判断往往会与实际情形大相径庭。这是我们每个跟随耶稣的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耶稣在世30多年,他从来没有用他所了解的标准简单地去评判人与事,而是接近他所处时代中那些社会底层的、边缘的,以至被排除在犹太教正统之外的人,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他绝不会像当时的宗教上层人士那样,只知用律法来检视这些人,并对他们作伦理价值的判断,以洁净上帝的圣所为由,将“罪人”赶出会堂。

  作为耶稣的门徒,效法耶稣,实在有太多生命的功课需要学习,而认真倾听,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操练。我们可曾记得:当耶稣在一个法利赛人家里坐席的时候,一个有罪的妇人来到耶稣脚前痛哭,法利赛人用他的律法知识来判断她是个罪人,但唯一有判断权柄的耶稣当时并没有给她律法的判断,而是倾听她的哭声,接纳她的泪水,并赦免了她的罪过(参路7∶36-50);当正行淫时被拿的妇人被带到耶稣面前,而耶稣又不断被试图借此事件来抓他把柄的人催促,要他按摩西律法处决妇人时,耶稣并没有对她定罪,而是花时间耐心等候所有人自省,又用充满怜悯、慈爱的双眼看着那位无地自容的妇人,并向她宣告了赦免(参约8∶1-11);耶稣留心听到了税吏那发自内心的、祈求赦免的祷告,肯定了他比那个从没勒索过人、无不义、无奸淫、每周禁食两次、捐献十分之一的法利赛人更为有义(参路18∶9-14);路经叙加井旁的耶稣,遇到一个正午出来打水的声名狼藉的妇人,他向她要水喝,在当时,一个正统犹太男子是不与女人在公开场合讲话的,更别说向这个名声不太好的妇人要水喝了。但耶稣不但与她说话,向她要水喝,更耐心倾听她的故事,与她探讨信仰、谈论敬拜,用爱心引导她认识真理。耶稣耐心的倾听与爱心的引导,不但改变了这个妇人,也借着这个妇人将全撒玛利亚城的人都引到了耶稣面前(参约4∶7-30)。福音书告诉我们,面对许多人,耶稣有严厉的责备,更有慈爱的呼召;他是公义的审判者,是圣洁无罪的人,但他也是罪人的朋友。耶稣不是拿着律法的标准去为每个人量刑、定罪,因为没有一个人经得起神的度量和定罪。“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参诗130∶3)但审判的主满有怜悯,耶稣道成肉身,是为要拯救失丧的人,因此,他向那些人展示他的爱、怜悯与耐心,他对他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教会是道成肉身在地上的延续,传递恩典与爱是教会的使命,但许多时候,教会却成为了道德评判所。美国当代著名基督教作家杨腓力先生在《耶稣真貌》中说过这样的话:“我很担心,教会日渐变成罪人的仇敌。”

  让我们查看神是如何向悖逆的人施慈爱、发怜悯;留心耶稣是如何对待罪人以及他身边那些可怜的人;了解他是如何用爱心、耐心走进一个个孤苦的心灵,倾听他们,怜悯他们,拯救他们的吧!我们应当遵行、效法耶稣,多倾听,多怜悯,多关爱,少冷漠,少嫌恶,少评判!

  (作者系浙江神学院教师)

  TAG:学会 倾听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  上一篇:谈论信仰与活出信仰 打印文章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chengfang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