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异教徒进行宗教对话

作者:张牧师     来源:微信 时间:2014-03-22 06:44:22

14021811356414d034c606eab1.jpg

  现今是多元文化的地球村时代,也是一个注重“对话”、互相倾听和尊重的时代。基督徒如何有效地对异教徒进行宗教对话,代表耶稣基督来证明和辩护基督信仰,以致他们能明白真道、接受福音?

  丰收华夏基督教会的张牧师近日发表文章探讨奠基圣经原则的宗教对话法,他依据彼得前书三章15-16节总结出坚定圣经立场的宗教对话四原则,盼与弟兄姐妹彼此共勉、互相代祷。

  “阐明盼望”的准备

  首先在宗教对话上,张牧师要求信徒常作准备,向异教徒阐明基督信仰,以期他人能受到圣灵的感动,谦卑自己、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救主。

  正如使徒彼得说:“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回答各人。”在张牧师看来,从某种角度来讲,信徒“心中盼望的缘由”就是整个基督信仰。

  至于如何预备自己向异教徒阐明基督信仰的问题上,张牧师提出三个基本层面:“辩护”、“出击”和“证明”。

  “辩护”指的是给对话者对基督信仰的质疑或误解进行辩护、提出解答。 “出击”是针对对话者信仰体制的不足和错误,进行揭露和批判。而“证明”就是当对话者对基督信仰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时,基督徒可以提供理性的证据。

  张牧师强调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且基督徒不仅清楚自身的信仰,同时也必须了解听道者的信仰内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阐明盼望”的基本准备。

  “温柔、敬畏”的态度

  其次,张牧师提醒信徒在进行宗教对话时,避免把对话变成战场,避免在言语上争强好胜,而是应该以温柔的态度,加上内心迫切的代祷,求圣灵感动听道者的心,好叫他能明白真道、接受救恩。

  正如彼得教导信徒在向别人分享“心中盼望的缘由”时,态度要温柔、敬畏,即对人要温柔,而对神要敬畏。换言之,态度上要温柔谦和,不进行人身攻击;但在信仰立场上却不妥协。

  “无亏良心”的生活榜样

  彼得教导信徒要过一个“无亏良心”的生活,意指热心行善、行神喜悦的事的好品格。张牧师表示,这也是基督徒在进行宗教对话时要秉持的第三个原则。

  他说,基督徒在传福音、见证信仰的事上,不仅要言传,更要身传,叫众人看见基督徒的好行为,就把荣耀归于神。

  “尊主为圣”的预设前提

  张牧师建议信徒在在宗教对话时,务必谨守“尊主为圣”的预设前提。正如彼得所言:“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彼前3:15;参罗10:9;林前12:3;腓2:11)。

  他解释说,这种“尊主”不仅应用在读经、祷告、建立一个与主基督亲密关系的灵修上,也必须应用到信徒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其中包括宗教对话的层面。

  如何把“尊主为圣”应用在宗教对话上呢?张牧师认为至少有四个重点:对话基于敬畏神、高举主基督话语的权威、绝无中性的立场,以及全然委身于基督的主权。

  关于“高举主基督话语的权威”,他希望进行宗教对话的基督徒牢记,“主的话语是信徒与神、与人相处的唯一基础,以主的话语(圣经)作为证明和辩护自身信仰、批判异教信仰的唯一根据。”

  另外在进行宗教对话时,张牧师建议可以使用各宗教的类似点(如基督教的爱与佛家的慈悲)作为宗教对话的接触点,从而进入到深层的世界观比较。

  张牧师最后又强调信徒在整个宗教对话时必需委身于神的主权。换言之,即使迫切地期盼对方接受福音,基督徒也应该学习尊重对方的信仰选择。

  他表示,这样做不仅为了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更是学习顺服基督的主权。诚如使徒保罗所言:“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6)

  TAG:如何 进行 对话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简朴生活的真谛  上一篇:怎样祷告? 打印文章   录入:学顺服   责任编辑:学顺服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