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归主有良方》
第七十九课 死在十字架上荣耀的耶稣
——带领全家信主——
经文:约19:28-37
引言: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祂工作的最高锋,但并不是工作最终目的。因此,十字架成为得胜和荣耀的标志。
一、大功告成 28-21
1.渴了:灵里的干渴 28-29,(诗69:21)
“我渴了。”引自《诗篇》第六十九篇廿一节,表明祂身受死亡的煎熬,因为渴乃是死的滋味(路16:24;启21:8)。这话也表明祂虽然是神,却也十足是一个人,具有人性,与一般人一样,有生理的感受(来4:15;5:2,7)。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尝了死味(来2:9)。
耶稣为什么一定要尝死味呢?若祂没有尝过死味,祂就没有权柄:1)胜过死亡而复活。2)拯救那些死罪恶过犯中的人。(林前15:55-56)
2.成了:灵里的归属 30
①“成了!”指救赎大工在此完全成就了。这是主自己最大的凯歌,这也是普世罪人最大的喜信!因着主耶稣十字架的功劳,毁坏了撒但的权势,赎清了人类的罪恶,完成了父神的旨意;哦,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成了”!
中国末代皇帝康熙,这样描述十架上的耶稣,非常震憾!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②“将灵魂交付神了”。注意,四部福音书都没有说主耶稣“死了”,而说“将灵魂(原文和气同字)交付神了”(本节)或“气就断了”(太27:50;路23:46),这表示祂的死不是由于自然的原因或由于耗尽力量,乃是祂自动的把气息(即灵魂)交付给神。
3.息了:灵里的安息 31
其实,耶稣不是死了,乃是进入安息。(来4:10-11;启14:13)
二、流出血水 32-37
1.祂的腿不被打断 32-33
“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祂已经死了。”人被钉在十字架上,通常要两、三天才断气。主耶稣为何死得特别快,其原因如下:
①主在肉身中特别软弱;祂是因软弱而被钉十字架(林后13:4)。
②神的审判对祂特别沉重,因神将普世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赛53:6)。
③死亡的权势向祂进攻特别猛烈,因为祂的死乃是祂和那掌死权的魔鬼最后的决战;虽然如此,祂仍然胜过了这最后的仇敌,就是死(来2:14;林前15:26)。
“就不打断祂的腿。”这情形乃在表明:
①主的死不是由人手所造成的,乃是祂自己舍去魂生命的。
②在神主宰的管理下,应验了有关骨头一根也不折断的预言(参36节)。
2.祂的血水流出来 34-35
“惟有一个兵拿枪扎祂的肋旁”。正好应验了亚当的肋旁被裂开,取出一根肋骨造成夏娃所豫表的(创2:21-22),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被枪扎肋旁,表征为了产生教会。
“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血”是为了将人从罪恶中救赎回来(约1:29;来9:22;彼前1:18-19;罗3:25),所以血重在指买赎教会(徒20:28)。“水”是为了赐人生命(约4:14;启22:1;诗36:8-9),所以水重在指产生圣洁的、荣耀的教会(弗5:26-27)。
让看见的人,因祂的见证可以信。(约12:32-33)
3.祂的骨头不折断 36-37,(出12:46;民9:12;诗34:20)
“一根也不可折断”象征主复活的生命,是不能被死亡所伤害与破坏的。(创2:21-23),正如夏娃是出自亚当的一根肋骨,教会乃是出自基督复活的生命;这生命是不能折断、不会朽坏的。
“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这是指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情景。(亚12:10;启1:7)
全家归主有良方
——带领全家信主——
经文:(罗9:1-3;10:1)
一、向家人传福音的使命
主耶稣给我们每个信祂之人的大使命是“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使万民作我(主)的门徒”(太28:19),既然是向世界上所有的人传福音,必然是包括了我们至亲和家人在内。但很可惜,当许多人在谈论向万民传福音时,往往就忽略了自己的至亲。
那个被鬼附的格拉森人被主拯救后,他恳求要和主同在,但却被主拒绝了。并不是主不肯让他跟随祂,而是要他“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可5:18-19)很明显的,主是要这个蒙恩的人,关心他自己的家人和亲属的救恩。
当天使吩咐哥尼流打发人去请彼得来传神的话给他听,他便将他亲属密友都请来听彼得讲道(徒10:24),结果他们都蒙恩得救了。(徒10:44-48)
保罗在腓立比传福音时,不但使到卖紫色布的吕底亚和她一家都信了主(徒16:15),以后她的家很可能成了腓立比教会聚会的地方。保罗还带领了禁卒和他的家人信主。(徒16:31-34)在这件事上,保罗和西拉向禁卒讲了一句影响深远的话:“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虽然这句话并不应许我们信主的人的家人都自然而然的会得救,但却很清楚的将主的心意表明出来,如当日主向耶利哥城的税吏长撒该所说的:“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路19:9)。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应该可以清楚的看到,传福音既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是主给我们的使命;那么,向我们的家人传福音,更是义不容辞的优先任务了。
二、向家人传福音的感动
许多人信主后,似乎没有感动要向家人传福音,往往一拖再拖,毫无行动表现。当然这其中有许多的原因:有人因怕家人反对受逼 -/迫而不敢向家人传福音,甚至向家人隐瞒信主的事。出于这样的心理,必然不会向家人传福音。有人认为要向家人传福音不容易,尤其是年幼、辈分低的人,更感到在家里没有开口的余地,特别是有关信仰的事,更是没有资格向长辈提起。又有人因怕惹家人的生气,为要保持家人之间的和气,而避开不谈信仰的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一直以为还有机会,现在不是最适合的时候,因此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甚至将向家人传福音的使命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其实,当我们认清以下几个很重要的事实之后,我们就会有感动向家人传福音了:
⒈我的家人和我一样需要救恩。
⒉我的家人和我一样会信主,目前可能不相信,像我们以往一样,但最终是会信主的。
⒊使人信主是圣灵的工作,我只是为主作见证,将福音传给他们。
⒋我是向我家人传福音最好的人选。
⒌向家人传福音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失去。
三、向家人传福音的行动
⒈我们的家人
说到向家人传福音,首先,让我们先确定我们所说的家人是指谁?首先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儿女,这些是最直接的家人;再接下来是我们的祖父母、伯伯叔叔、伯母婶婶、堂兄弟姐妹、内外孙等;其实也应该包括我们的外祖父母、舅舅阿姨、表兄弟姐妹等等。如果你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再看看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还未信主的,我们就会感到惊讶,原来有这么多我们的家人至亲还在救恩的门外。再想想他们目前的处境,若没有信主,他们将来的结局又如何呢?主既然拯救了我们,我们是否有责任把福音传给他们呢?
⒉为他们祷告
一切属灵的工作都从祷告开始,也靠祷告成全。当我们对着这许多仍未信主的骨肉之亲的时候,让我们先藉着祷告,将他们带到主的面前,求主给我们智慧,知道应该如何向他们传福音,并求主感动我们,知道应该先向谁开始,之后逐个逐步的进行。
⒊通过实际的方法和途径
当我们为他们祷告,得着主的感动,先向某一些人开始传福音时,可以以最简单和实际的途径向他们传福音、作见证:如邀请他们参加布道会,送他们证道的文章,或与他们分享我们个人信主的见证。
⒋利用教会资源
- 教会的福音小册子、单张、录音等,都是很好的传福音资料。
- 教会的福音聚会,包括大小型、各种形式的福音聚会,都是适合邀请他们来参加的聚会。
- 教会的同工和肢体的协助。我们可以安排教会的同工或在传福音工作上有经历和恩赐的肢体来和我们的亲友谈道,或介绍他们彼此认识作朋友,透过他们的见证向他们传福音。
四、向家人传福音的态度
⒈要诚恳、要诚实
其实,我们家人之间不论在语言、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等等都是最接近的,因此彼此之间也比较容易沟通。但反过来说,这也是很实在的,因为他们对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缺点,过去的失败都了如指掌,往往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在他们的面前简直是赤露敞开的。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向家人传福音,我们的态度和生活比我们的恩赐和学问来得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完全诚恳。绝对诚实的态度来与家人分享自己信主的见证和信仰,我们在家人面前的生活,是家人信或不信我们所传的福音的根据,我们成了一本活的圣经和活的见证。
⒉要忍耐
另一方面是要忍耐,不要操之过急。固然有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全家人都带来信主。但一般上,带领家人信主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十几二十年也常有,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千万不要灰心。要决心“放长线”向家人传福音。
⒊要肯付代价
要肯为福音吃苦,甚至吃亏。许多时候在家人之间,尤其遇到有家人有某种的需要时,我们是否肯为主的缘故,付代价,甚至吃亏?有时因家中有年老的病人需要照顾,或某些家庭成员有难处,需要帮助,我们必须好好祷告,以真诚的爱心,付出代价来尽我们基督徒的本分。这些困难,往往是主做工的机会,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⒋不可灰心
灰心是属灵工作,尤其是传福音工作最大的仇敌,许多事情的失败,都是因为我们灰心的结果。主是不灰心的主,祂也是使人有盼望的主(罗15:13)。许多时候,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果效。
五、向家人传福音的心志
使徒保罗向罗马教会的信徒表明他向他的骨肉之亲传福音,带领他们信主的心志。这里他的骨肉之亲是指所有的以色列人说的。虽然他是被主差遣作外邦人的使徒(加2:8),但他对于以色列人--他的骨肉之亲的负担,却一点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他甚至为了换取他们的救恩,甘愿自己与基督分离(指失去救恩)。他很清楚知道,要向犹太人传福音,带领他们信主是何等的困难,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险,但他还是坚持要向他们传福音,直到为此殉道为止。
有人不敢向家人传福音是因为害怕受家人反对,甚至受逼 -/迫的缘故。让我们想想,我是否愿意为家人的救恩而受苦呢?若我们因害怕向家人传福音会受苦,将来家人因此失去信主的机会,我们又于心何忍呢?我们心所愿的,是否要我们的骨肉之亲得救呢?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