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晨,读到一句非常熟悉的话:“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反复默读这句话,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动。此时此刻,作者已经身陷囹圄,自感时日无多,因此这封信就是他的临终遗言。
我们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力量,可以说一字一句尽皆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在这里,我最感动的词汇就是“竭力”。所谓竭力,就是尽力、极力,也就是竭尽全力。他勉励我们,为了所托的使命,理当付出所有的精力,用尽全部力量。
而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呢?他曾在一封写给亚该亚人的信中,描述了自己的日常:“弟兄们,我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尤其在第二封信中,他更加详细地罗列了自己所经历的苦难,第一句就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接下来,他给我们列举所经历过的危险:“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完成所领受的托付,数次险些丧命。但他坦然面对死亡,竭力奔跑前面的道路,直至在罗.马安然离世。
仔细想想,倘若他没有如此不顾性命,怎能将福/,音传遍整个罗马?我们可以说,他实在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事实上,如果我们查考那些古圣先贤的人生,就不难发现,尽心竭力、不顾性命,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之前曾经给大家分享过几位了令人敬仰的前辈,其中一位是叼雷。在他的环球旅行中,先后在日本、中国、澳洲、欧洲等地,将毕生之精力完全倾注,不肯浪费哪怕一秒钟的时间。
在他的影响下,决志者高达十几万人。但他并不归荣于自己,而是非常谦.卑地告诉众人说:
“按个人的才能,我最不适合做工人。我是一个性格怪癖而又怕羞的孩子,自幼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然而,那肉眼看不见的,负责我的一切,使用我这个卑贱的器皿。”
还有爱德华滋,他的勤勉让我们难以想像,每天祈祷和读经的时间,竟然达到13个小时!因此他才思如泉涌,写下很多流传与世的经典作品。
他每次宣讲,都会触及人们的心灵,以至于点燃了复./兴的火焰,并最终带来了历史上著名的新英格兰大复兴,至少有五万人决志。
他后来迁往东部的麻萨诸塞州,居住在印第安人中间。在那里,他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也有尽心竭力的榜样。比如我们熟知的宋博士,他舍弃一切,不遗余力地昼夜奔跑,被称为“两头点燃的蜡烛”。
据统计,在他的带领下,决志者高达二十万人,而他年仅43岁即离世界。
如果我们留意就会发现,不只是这些被广为人知的典范,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所熟悉的人当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
就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离世两年的老人,他自从1972年开始工作,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奔跑的脚步。无论风霜雪雨、严寒酷暑,他一直奔跑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至于讲了多少节课、影响了多少人,已经无法估计了。但有个数字是准确的,也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他出行用的三轮车,一共骑坏了12辆。
几十年来,他一共奔跑了多少公里的路程?受了多少的委屈?流了多少的泪水和汗水?
虽然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没有多少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才能,却因着一生之久的执着与坚持,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书上所记载的,还是千里之外的,亦或是我们身边的,他们之所以成为标竿,就是因着他们付上了实实在在的代价。
思考他们的人生,我们会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不已;但不要忘记,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是万分痛苦的。就如一首歌所唱:
不受体恤,不受眷顾,不受推崇,不受安抚;宁可凄凉,宁可孤苦,宁可无告,宁可被负。愿意以血泪作为冠冕的代价,愿意受亏损来度旅客的生涯。
既然如此痛苦,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呢?提醒我们一定要竭力奔跑的这位前辈,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是的,今天我们蒙zhao原是为此,因为Z也曾为我们受过苦,给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新的一天,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尽心竭力的人。只有这样,将来交账之日,我们才可以坦然无惧。
TAG:竭尽、全力
【作者简介】
韦长安,雅博网作者,专职牧师。1975年生于河南驻马店,自幼归主,因受父母影响,决志奉献为主传道。自中南神学院毕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教会专职服侍至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