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必须在世上分担主的受苦

作者:范学德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7-09-16 06:39:01

 1.jpg

——读《门徒的代价》

  导读:“基督之为基督,乃在于他的受苦和遭弃绝,所以门徒之为门徒,也是在于他们分担主的受苦,遭弃绝和钉十字架。

 

  那天是1995年1月9日的深夜,我读了一本英文书,名叫《门徒的代价》;作者是德国神学家潘霍华(D· Bonhoeffer)。读过这书的头两章后,我就开始祈祷,信了耶稣。

    “廉价的恩典”与“昂贵的恩典”

  这是《门徒的代价》一书提出的基本概念。

  潘霍华说:廉价的恩典乃是教会的死敌。“廉价的恩典把恩典视为一套教条、一套原理、一种制度,它意味着宣称罪的赦免是个一般性的真理,上帝的爱被视为基督徒对神的一种概念。人们以为在知识上接受了这一套概念,就足以获得罪的赦免。”(注1)“廉价的恩典是宣讲饶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礼而不遵守教会的纪律,领圣餐而不必认罪,获得赦免而不需本人亲身忏悔。廉价的恩典是不需付出作门徒代价的恩典,是不背上十字架的恩典,是没有道成肉身的和永远活着的耶稣基督的恩典。”(注2) 廉价的恩典乃是我们给与自己的恩典。

  而“昂贵的恩典”它是“呼召我们来跟从;并且,它是恩典,因为它呼召我们跟从耶稣基督。它是昂贵的,因为它叫一个人付出他的生命为代价;但它又是恩典,因为它赐给人那唯一真实的生命。它是昂贵的,因为它定罪;但它又是恩典,因为它使罪人称义。超越这一切,它之所以是昂贵的,因为它使上帝付出了他儿子的生命为代价——昂贵的恩典就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注3)这样的恩典唯有耶稣基督才能给予。

  这正是我渴望得到而又一再拒绝接受的恩典。我渴望,因为我知道,唯有这恩典才能给我真正的人的生命;我拒绝,因为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缺乏勇气跟随耶稣。但就在那一个晚上我承认自己是罪人,于是,主就将这恩典赐给了我。

   跟随基督

  潘霍华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耶稣想要对我们说什么呢?今天他对我们的旨意是什么呢?在现代的世界中,他如何帮助我们作一个好基督徒呢?”

  对此,他的答案是相信耶稣,跟随耶稣。“唯有相信的人是顺从的;并且,也唯有顺从的人才相信的,唯有信仰包含顺从时,才是真正的信仰,这绝对不能没有顺从。并且,唯有在顺从的行动中,然后,信仰才成为信仰。”(注4)

  除非一个人顺从,否则他不能相信。“唯有相信的人才是顺从的”;“唯有顺从的人才相信”,这两个命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具体地实实在在地顺从上帝的意志和命令,信仰才不致堕落为廉价的恩典。

  耶稣对他的门徒所说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是一样的:“跟从我。”(可1:17;约21:22)对于这个呼召,门徒的回应乃是顺从的动作,而不是对耶稣的认信。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达到信或者作门徒的职分,唯一的路就是服从耶稣的呼召。“恩典的意义乃是跟从基督。”(注5) 即我们整个人归附耶稣基督,在耶稣基督里实现整个生命的重新创造。

  基督徒只能在世界中跟随基督。“跟从耶稣的唯一方法就是活在世界中。。。路德认为基督徒属世的职业,若非对世界发出最后最彻底的抗议,则就不是圣洁的。基督徒属世的使命,唯有用来跟从耶稣,方能从福音中获得新的许可和理由。”(注6)

  基督徒要在世界中服事上帝,教会要站在社区的中央。

   分担主的苦难

  潘霍华反复强调并阐释了《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上帝是允许自己被世界排斥以至于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上帝。基督并非以他的全能来帮助我们,而是以他的软弱和痛苦来帮助我们。上帝以自己的软弱来征服世界的强权。

  “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可8:31)这是耶稣亲自宣告的。

  “基督之为基督,乃在于他的受苦和遭弃绝,所以门徒之为门徒,也是在于他们分担主的受苦,遭弃绝和钉十字架。”(注7) 因此,基督徒之所以受苦,不是偶然的,乃是必然的。因为十字架的意思就是受苦,羞耻和遭弃绝。而十字架又是放在每一个基督徒的身上的,基督徒只有背起十字架他才能跟从主耶稣基督。

  基督徒在世界中受苦,就是分担主耶稣基督的苦难。“当基督呼召一个人时,他是叫他来死。这种死可能像最初的门徒一样,要离开家庭和工作来跟从他,也可能像路德之死一样,必须要离开修道院跑到世界上来。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死——死在耶稣基督里,在他的宣召下治死旧我。。。事实上耶稣的任何命令都是叫我们来死,埋葬我们一切的邪情私欲。”(注8)

  潘霍华实践了自己的信仰。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时,他从美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德国,他在离美时给朋友写信说:“假如这时我不分担我的同胞的苦难,我将无权参入战后德国基督徒生活的重建。”他从没有为这一决定而后悔。

  1943年4月5日,他因反抗纳粹而被 b u入 y u。1945年4月8日,礼拜天,正当他在牢中主持主日崇拜时,两个纳粹打开牢门对他说:“潘霍华囚犯,准备同我们走!”这意味着去被处死。潘霍华平静地向狱友告别说:“时候到了,不过对我来说,却是生命的开始。”次日凌晨,他被处死。

  2004.1.6 初稿

  2017.9.11 修订

  注释:

  注1,注2,注3,注4。潘霍华《The Cost of Discipleship》(中译本《追随基督》)引文自译,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第45~46页,1963年。第47页;第47~48页;第69页。

  注5.注6,注7,注8。《追随基督》第36页,道声出版社,香港,1989年;第38页;第78页;第80-81页。

 

(本文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范学德)

 

  TAG:基督徒 必须 分担 受苦

【作者简介】 范学德,50年代出生在中国大陆。19岁入党,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85年考入**中央党校,获硕士学位。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哲学多年后,于1991年秋来到美国。在教会中与基督徒激烈辩论信仰三年半后,于1995年年初信耶稣,成为基督徒,一年后到慕迪圣经学院读研究院。毕业后他经常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布道,其它时间从事写作,出版了《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心的呼唤》、《梦中山河——红小兵忏悔录》、《活在美国》和《细节中的文明——寻找美国的灵魂》等十多本书。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读《陶恕传》  上一篇:谁是你生命中的歌利亚 打印文章   录入:雪鸽   责任编辑:雪鸽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