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追思:两种死亡观的对比

作者:刘盐约     来源:寄居在世 时间:2024-03-04 08:07:36

 截屏2024-03-02 11.28.03.png

  前不久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9岁,来自各方的哀悼和缅怀如潮水涌来。

  正所谓:“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7:2)
 
  每次有特殊人物的离世,总会激起一些波澜。或许每逢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愿意去思考有关生命与死亡的话题。
 
  这时,人们才发现,大人物也是人,无论权力再大,财富再多,名气再高,也有生老病死的时候。
 
  其实,在伊甸园之外,死亡早已成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律。无论是权贵巨富,还是贫民走卒,在这个律面前是绝对平等的。
 
  在娃哈哈老总离世的消息刷屏之际,我却在不经意间看到另一条消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2月停止治疗回家接受临终关怀的美国前总统卡特?
 
  到今年2月份,卡特居家接受临终关怀整整一年时间了。前不久从美国传来卡特的近况,在接受临终关怀一年后,吉米·卡特继续选择居家,和家人在一起。
 
  生于1924年的老卡特已经有一百岁了,称得上是一位世纪老人。去年2月18日,卡特和老伴一起决定不再进行额外的医疗干预,选择回到在家中和家人共度余下的时间,并接受临终关怀。
 
  每个人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像卡特这种“位高权重”的“老干部”,有资格也有经济能力继续接受医疗干预,以延年益寿。
 
  但他和老伴共同决定,不再接受过度治疗,回到家中,但这不是消极的“等死”,而是在临终关怀中预备好自己,迎接死亡的到来。
 
  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信仰的力量,能超越尘世的生命瞻望到那美丽的永恒。
 
  去年11月19日,卡特的老伴、96岁的罗莎琳·卡特先走一步,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人世。
 
  卡特坐着轮椅出席了爱妻的追思会。他们的婚姻相陪相伴77年,创下了一个历史记录,是美国历史上婚姻关系最长的总统夫妇。更重要的是,他们留下了美好的见证,用一生践行了起初的婚约,用他们的话说,“这77年来,我们每一天都变得更爱对方。”
 
  当时我看了卡特夫人的追思会视频,不是那种僵化死板又令人压抑的追悼会,反而有几分幽默却又不失庄重。
 
  其中,卡特的一位孙子分享奶奶生平时,不是讲一些大话套话,而是追忆奶奶生前的点点滴滴,时不时逗笑大家。
 
  我在想,他们拒绝“过度治疗”、坦然面对死亡的“底气”是什么?就在这里!坟墓不是生命的终点,有一种生命超越了尘世,胜过了死亡的拘禁。
 
  作为对比,曾经看到一则报道,有个老干在lCU住了近四年,总共花费上千万元,每天医疗费近万元。当然,这都是有报销的。
 
  可是,浑身插满管子的老干能幸福吗?就这样躺四年,毫无尊严可言,有多难受?家属考虑过老人的感受吗?
 
  这个事也让我们看到了过度医疗的可怕。正如有网友评论道:“罪是老干受,钱是医保出,工资是家属拿,所以要抢救不拔管。”
 
  从这两种现象也能看到不同死亡观的对比。中国人似乎更看重今世,追求的是延年益寿,只要有钱有条件,不惜滥用医疗资源。而对一个人的离世,强调的是其人生前的功业和荣耀,所以办丧事也要办得非常豪华隆重有面子。
 
  而美国人虽然也会追思逝者的生平和生前的点点滴滴,但对死后生命的去处更为看重。所以,他们的追思会别具一格,甚至他们还会把已故亲人埋葬在教堂地下。
 
  我想,这不同的死亡观背后更是对生命对永恒不同的看法和追求。
 
  正如在拉撒路和土财主的那个故事里所告诉人们的,真正重要的不是尘世的生命,而是超越尘世超越死亡之后的生活。愿你我能有所思考。
 

  TAG:死亡 追思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你需要超越的是自己 打印文章   录入:刘长川   责任编辑:刘长川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4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