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福音信息超载”的现象

作者:大漠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 时间:2018-08-17 02:23:09

t01c8153f28680aa9fe.jpg

  谁都清楚,车辆超载就会翻车,飞机超载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火车超载就会脱离轨道。同此,信息的超载,同样会给信仰带来危机和覆灭,这个危险远甚于车辆飞机火车的超载。所以,我们对当下“信息超载”的现象,绝不可以熟视无睹,掉以轻心。

  因其历史的原因,基督福音的传播在中国始终处在只见滴水,不见大海的状态。即便如此,还隔三差五地,经历一个喑哑沉闷的时期。这一处境下,没有哪个基督徒不从心里向神祈祷,渴望冲破困境,能够迎来一个福音传播的广阔的春天。好在历史握在神的手中,不过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传3:1)当下,这个福音传播的春天已经由神送给了我们。在这个春天里,国家宗教政策的宽容与开放,信息技术的跨越发展,不但使得教会与神学院得到发展壮大,福音传播也搭载上信息的翅膀,崛起了基督教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乃至基督徒的博客等,各信息平台同时舒展臂膀,展开了强大的福音传播上的攻势,并以其迅猛的速度,覆盖了乡村与城市的各个角落,影响和深入到人的心灵之中。可以说,福音传播已是烂漫山花,硕果累累。此等态势,成为古往以来中国基督教福传历史上最具辉煌的时期。我们从这里也看见了神的作为,绝对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信息膨胀带来的“信息超载”现象,也愈来愈凸显,愈来愈泛滥,并且类似电脑病毒般地侵蚀着我们的信仰,吞噬着福音传播的成果,成了信徒信仰上的阻碍和危机。面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信息大潮,基督徒该如何做到不迷失自我,不随波逐流,坚守改教以来的纯正信仰,弘扬基督教自有的正能量,应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当下之急。从基督教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上看,福音传播的内容非常广泛,基督教的教义、历史、见证、人物、释经、考证、国内外教会消息及动态等。形式上也多姿多彩,除讲章、时评、随笔、小说、诗歌、新闻外,其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等,融合一起,不拘一格,不受单一媒介的限制,活跃丰富了福传信息,得到了广大信众的喜爱和欢迎。信徒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欣赏阅读之中,不但提升了对圣经真理的认知,更对造就自己的灵性生命,走进基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这些信息对非基督徒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有很多人在此影响下走进了教会,走进了基督信仰。

  这些,无疑都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的海量信息,又都是打着基督信仰的旗帜,让接受者在面对潮涌的信息时,几乎不知所措,甚至焦虑不堪,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信仰有益的信息。索性,很多信徒都放弃了自我判断,在信息的海洋里飘来荡去的。如此一来,纯正的信仰在缺乏判断的状态下,逐步走向偏离。信息的爆炸和超载,反而成了信徒获取基督真理的一大障碍,给自己灵性生命的成长带来营养不良的隐患。

  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除了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这句话是康德说的,但是这种功能毕竟有限,一旦污染越过极限,后果就不堪设想。信息空间同样存在这种“限度”,福音信息概莫能外。当初,基督教处于窘境及信息未发达的时候,福音信息特别匮乏,我们把每一条信息都视为无价之宝,哪怕从谁手里得到一本《信仰问答》的小册子都非常地激动。可在信息过剩,超载泛滥的今天,福音信息有如铺天盖地的滚滚烟尘,挤压着信众的眼球和思维,弄得很多信众不知所措。所以,如何排解这种排山倒海般的信息大潮,已经成为当下归正信仰上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实际上,福音信息的超载现象,不过是一堆堆膨胀起来的泡沫。一种假象而已。只要抹去假象的泡沫,抹去基督徒福传上的浮躁之心,福音信息的超载现象定然会逐渐泯灭。可以肯定,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的基督徒作者,这些人不但爱主之心浓烈,而且才华横溢,勤奋不辍,写出制作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上的福传信息。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精品。

  除了一些假基督徒制造的,为了骗取信众钱财的微商、销售、传销等敛财的信息,我们不必讨论。因为,撒旦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过真正的基督徒的。所以,此类现象是禁绝不了的。基督徒可以不必理会,一个拒绝,一个冷眼,就可以抵挡住了。

  叫我们难以抵挡的有下列信息。

  一、异端的迷惑。可以坦然地说,每个基督信仰者,包括牧师,包括神学家,包括教会领袖,谁敢说自己理解的圣经真理就是神的真理?如果真的有人这么说,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了。也许,他所说的真理就是异端。关于辨识异端的文章,网络上一搜一堆,但我们仍然容易被异端侵蚀。但对那些熟读圣经的基督徒来说,抵抗异端的力量要强大一些。但异端的观点也是借助圣经来表述其异端的,很容易模糊我们的视线。因此,最难抵抗的就是信仰上的异端。要想有所辨识,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熟读圣经,加深理解圣经,求神的帮助。况且,这类信息的作者未必就真是异端分子,因为,我们自己有时也会出现异端观点的。只能说这是对圣经真理的认识问题。

  二、图文并茂的假福音信息。这类信息,图片之间穿插一些类似心灵鸡汤般的话语,但有的道理和观点虽然说的通,与圣经话语意思相近,但绝不是圣经真理。笔者读过一些,大体与佛理或传统生活道理相似,如果细细考究,并不是圣经真理。但多数信徒是不会考究的,在不知觉中被懵懂过去了。这类信息的作者,从文字上看,确实是爱主的,而且热情洋溢。所以,依然是对圣经真理和教义的认识问题。

  三、以信息技术制作出的一些叫人震惊的所谓“异象”“天景”“耶稣升天”“空中天使”等,也让很多基督徒懵懂,对主怀有满腔热爱的信徒,很容易将这类信息转发出去。但制作者,无非有两种目的。一种是真的对主的爱,用这一技术影响更多的人信主。一种是就是为了都来给自己“打赏”,弄点钱花。与此相似的就是文图标题上的怪异和奇特,很多文图标题与内容并不相符,只是为了抓人眼球罢了。这类信息的作者,也分为两类,我们不能轻易给哪位作者扣帽子,应以爱心劝导。

  四、抄袭与挪用的信息。这种信息几乎每天都有,最常见的是文章不署作者名,不署文章来源,甚至把别人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名,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这些基督徒的动机,也是有区分的,有的是完全出于对信仰的热情,没做过多的考虑,加上自己水平有限,所以这么做了。但有的基督徒却是完全为了自己的名利,借别人的文章,或者把多年以前的主内新闻改成现在日期,赚取自己的打赏。

  五、文图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基本就是粗制滥造,专业上的一般水平都不具备。这类信息,让那些对基督教真理理解不深的信徒,稍不留神,在读过这些文章图片视频时就会滑落正常的信仰轨道。所以,信息超载与文章的粗制滥造互为因果,对信仰的真理显得极为轻慢,甚至有亵渎之嫌。这等信仰若循环往复下去,不难想象,将会有多少信徒被拖向伪真理的沼泽之中?这类信息作者,多数是因为自身水平的局限所造成的。但其朴实的爱主之心是不容否定的。

  上述五种现象,只要我们注意就会从自媒体及网络上找到例证。这里所以没有举例说明,其目的和本人写此文的主旨是对事不对人的,以免如同自媒体之间吵架似地进行争论,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因为,我们都是基督信仰者,要“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和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弗4:17)

  很多时候,泛滥的信息海洋里,信息的真实性是无法验证的,尤其是见证上的真假,信息误导随时都会发生,信息的不确定性更是令人惶惑,“少则得,多则惑,过犹不及”的古语,就会验证在福传信息的超载上。致命的是,长此以往,我们努力实现的福传成果就会在我们不知觉的状态下,变形扭曲,将我们纯正的信仰庸俗化,削减信徒与世俗分别为圣的能力与力量。解决之道就两条;其一,基督徒要真正树立以圣经为真理的原则,坚守马丁路德所说的“唯独圣经”的理念,在熟读圣经中不断增强辨识能力,符合圣经真理的信息我们就取用,否则拒绝阅读和观赏,更不能轻易转发转载。无论转发转载任何一条信息,都要三思而行。其二,这条是关键的一条,凡是拥有自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基督徒作者,要把所发信息的平台当作主的祭坛,把最好的无瑕疵的信息看为献给主的祭品。学亚伯,不要学该隐,让不良信息在源头上断裂。在原创上尽量不要粗制滥造,要有精品意识,版权意识。信息越是超载,我们越要披沙拣金,不断提升自己原创水平,将最好的献给神。

  笔者也是主的文字事工,让我们彼此搀拉,携手共勉,摒弃为争流量而胡编乱造,剔除为打赏而写作的意识,定心聚力,在福传工作上不要让世俗遮眼,专心为神锻造出被神喜悦的精品。

  【注】本文为原创首发稿。转载请注明:“转自《旷野呼声》网站”。未经授权,请勿修改文章原始内容。  

  TAG:不可忽略 福音信息 超载 现象

【作者简介】 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沈阳东关教会受洗归主。2012年开始在《雅博网》网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后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国》及网站发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赞助商链接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