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祈祷

作者:谭有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6-04-14 07:49:34

   解明:「主啊,可怜我」这短祷告何以有效(太6,20,代4)

 
  引言:「重复话」与「主祷文」
 
  在太6:7-8中,主耶稣教我们祷告,说: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言下之意,是「蒙垂听」的祷告应该尽量简洁,或者要如俗语所谓「一句起,两句止」,理由是「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我们不必再噜噜苏苏向上帝申诉陈明我们究竟想求甚么。但是,如此一来,祈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说甚么呢?简洁归简洁,就算「最短的祈祷」也要有一些必要的原素吧!换句话说,又简短、又「有力」的祈祷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信息。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些人很快就会来一个「以经解经」,说下文主耶稣提出的「主祷文」(太5:9-13)不正是最佳答案么?那里耶稣说: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讽刺的是,这个「主祷文」,后来竟然变成了一段最多人「重复的话」,整天挂在许多基督徒的嘴巴上,原因呢?大概就是如主所说,「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吧!此中矛盾,就好像某些「反战分子」却常常使用暴力手段来示威抗议一样。
 
  其实,「主祷文」是完全吻合「最短的祈祷」的规格的,因为所谓「短」的标准不是字数要少,而是「洽到好处」和「见好就收」。以下,我将会用圣经两个典型的祷告的对比,一个是坊间被捧到上天的所谓「雅比斯的祷告」,一个是主耶稣路过耶利哥城时遇见的「瞎子的祷告」,来说明「最短的祈祷」的特色与精神,最后,再借此说明主祷文的精神所在。
 
  一、背叛祷告精神的「雅比斯的祈祷」
 
  我已经多次讲论过,用所谓「雅比斯的祈祷」作为祷告典范,在翻译、解释和应用上,都有严重的问题。不过,为了帮助大家明白「最短的祈祷」以及「主祷文」的精神,这里有需要再概括它的错谬所在,好作为一个「反面教材」。
 
  所谓「雅比斯的祈祷」,说得天花乱坠,原来是出自对以下两节经文的谬解误用:
 
  代上4:9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10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首先、按上述的译法,第9节在逻辑上已经讲不过去,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更尊贵」如何可以与下文的「甚是痛苦」连起来。想像一下,假若你妈妈因「生你甚是痛苦」,痛苦得要替你起个名字叫「雅比斯」(原文即意为「痛苦」),你怎会「比你众弟兄更尊贵」呢?
 
  当然,某些人会「强为之说」,用第10节的所谓「祈祷」来解答上述疑难,就是雅比斯用这个「祈祷」突破了他的痛苦,于是因祸得福,变得「更尊贵」云云──真是牵强曲折得可以,不过却违反了解释事物的时候,一个很基本的原则。
 
  解释一件事实也好,解说一段圣经也好,一个很基本的原则就是「简洁自然」。意思是这个解释要尽量一目了然,不须要不断加上「解释的解释」,或没有不必要地附会上许多原文没有明示的字眼或暗示的推论。(当然,有需要的时候,补上一些原文没有的字眼或推论是可以的,否则我们这些传道人便无所事事了!但仍须以尽量简洁为原则。)
 
  言归正传,上述经文其实可以解得更加简明直接的,问题却是出在「尊贵」这个词的翻译上面。原来,原文中「尊贵」这词最少有三种意思相关但「情调」迥异的用法:
 
  1、中性用法:表示「重」(重量的重)。哀3:7他用篱笆围住我,使我不能出去;他使我的铜链沉重。
 
  2、正面用法:表示「尊贵」(身份或地位上有很重的份量,值得尊重)创34:19那少年人做这事并不迟延...他在他父亲家中也是人最尊重的。
 
  3、负面用法:表示「沉重」(生活或心理上的担子或压力很重,也喻指罪孽深重)出5:9你们要把更重的工夫加在这些人身上,叫他们劳碌,不听虚谎的言语。赛24:20地要东倒西歪...罪过在其上沉重,必然塌陷,不能复起。
 
  若依一般的译法译作「尊贵」,解释上便要十分曲曲折折;但若改译为「担子沉重」或「压力很大」等字眼,全节的意思便清楚直接得多了:
 
  代上4:9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活得更沉重,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
 
  这么一来,我们就不必「跳到」第10节去寻找第9节上半节中「更尊贵」的解释,因为雅比斯不是「更尊贵」,而是「活得更沉重」,这可以在紧贴其下的第9节下半节中找到非常合理和直接了当的解释:
 
  因着某种原因(例如难产、怀孕或生产期间夫妻离异、丈夫身故或家道中落等),雅比斯的母亲「生他甚是痛苦」,甚至痛得要「给他起名叫雅比斯(喻意痛苦)」,大家说,若你是雅比斯,也一定会「比众弟兄活得更沉重」吧!
 
  妇女怀孕或生产期间遇到沉重打击,然后「迁怒」或「归咎」该名子女,使他们身心受创,活得非常沉重。这些「心理个案」,相信你也耳闻目睹不少吧?这个「雅比斯」就是其中一个了。可以想像,这些可怜的孩子,一直都活在母亲的「阴影」底下。至于「雅比斯」这个喻意「痛苦」的名字,就简直像一个「魔咒」一般,要一直套在雅比斯的头上,告诉他:你是个如何如何的「不祥物」,是「生」你负累我的...
 
  同情地说,若我是雅比斯,也一定会用尽方法、甚或求神拜佛来解脱这个使我一生沉重痛苦的「魔咒」。甚么「雅比斯的祷告」,其实,就是在这一颗沉重苦涩的心灵里并发出来的??
 
  代上4:10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这个祷告,一望而知,是个百分百要「自我保护」的祷告。甚么「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统统都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而已。其实「艰苦」云云,原文正与上文的「痛苦」的字根相同,可见雅比斯所求的,只是摆脱他母亲留给他个人的「咒诅」而已!(非常抱歉,这个祷告与甚么灵性操练、委身事奉、福音遍传、教会发展等等「伟大口号」全不着边!)至于「神就应允他所求的」的解释,我已经说过,原文中并无「应允」一词,有的只是「领进」或「导入」,意思是你若是但求「自保」,安全无事地过一生,上帝或会如你所愿,给你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生。如此而已。
 
  不过,话要说回来,我们也不应该自命「神圣」,以至于不近人情。将心比心,好像雅比斯那样,在痛苦绝望中祈求上帝「救命」,难道也是错的么?我们不能同意他的「祈祷」,但也应有相当的同情和谅解。原来,雅比斯的祷告的错,正正在于他根本不是在「求」,结果也就「救」不了他的「命」。我们且先来看一个标准、有力的最短的祷告应该是怎样的。
 
  二、符合祷告精神的「瞎子的祈祷」
 
  1、「短祷告」的典范
 
  太20:29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有极多的人跟随他。30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31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32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作甚么?」33他们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34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这段经文,讲述一个「祈求蒙应允」的故事,骤眼看,颇像雅比斯的祷告。雅比斯的遭遇很痛苦,这两个瞎子的遭遇也很痛苦;雅比斯向耶和华祷告,提出请求,这两个瞎子也向主耶稣祷告,提出请求;最后,耶和华似乎应允了雅比斯所求的,而主耶稣也应允了瞎子们所求的。不过,细看之下,便知道两种祷告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2、「短祈祷」的结构
 
  我们回看太20:29-34,发现瞎子们的祷告非常简单,其实就是这么一句: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关于「大卫的子孙」牵涉较特殊的犹太人背景,用以认定耶稣基督的弥赛亚身份,于此,我只想概括讲论祷告及祷告中的神人关系,这方面就放轻一些,将这句祷告再简化缩短为:主啊,可怜我!按文法结构分析,就成了:主(主词)+可怜(动词)+我(受词)我们发现,与「雅比斯的祷告」极不相同的,是瞎子们这个最简短的祷告,所在意的不是「求甚么」,而是「求谁」和「谁在求」,换言之,就是主体重于客体。在瞎子的祷告中,「主啊」这个字眼告诉我们所求的是谁,是主;而「我」这个字眼告诉我们在祈求的又是谁,是我。至于「可怜」这个词,则是扣连起主与我的关系的纽带,确认需要可怜的是「我」,能怜恤我的是「主」。
 
  3、「短祈祷」的精神
 
  表面,瞎子所求的似乎是「能看见」,但他们没有一开始就求「能看见」,而是主耶稣主动问他们,他们才回答的:
 
  32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作甚么?」33他们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最根本「需要」是得着「主」的「可怜」。假若没有「主」的「可怜」,他们求甚么也没用。他们意识到祷告的结果不是系于我求甚么或怎么求,而是「主」是否「可怜」我们。结果,他们也真的「求」到了:
 
  34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他们的祈求,求到主的「动了慈心」。原来,关键不在「医眼」,而在「动心」,所以不必向主唠唠叨叨你要求甚么,更不必「开清单」似的祈求,简单的祷告──主啊,可怜我──反而最能使主动心。
 
  为甚么瞎子这种简单的祈祷最能使主动心,可怜我们,应允我们的祷告呢?答案好直接,就是这两个祷告的人「够可怜」──某种「主观性的可怜」。
 
  故事中的瞎子,客观性的遭遇当然可怜,但能使主动心的,还是主观性的可怜。所谓主观性的可怜有两方面的意思:1、是瞎子认定自己必需可怜。2、是基督认定瞎子们值得可怜。
 
  大家必定要搞清楚,不是每个到上帝面前「求」的人都能认定自己「必需可怜」。甚么是认定自己的必需可怜呢?就是认定除了基督(或天父上帝)无条件的怜悯之外,他自己决无生路。我们看瞎子的祷告是怎么样的「锲而不舍」:
 
  太20:30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31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他们如此坚持不舍地祷告呼求,「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不是由于甚么「信心操练」的原则或理论,而是出自他们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深度认知。那些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因为这些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人必须具备某种特殊的「资格」,或在某种特定「场合」,才配与主耶稣讲话(或祷告),却不知道,祷告以至于祷告蒙允的最决定性的「条件」,是人知道并且认定自己可怜──不能自救,必须完全仰赖上帝无条件的可怜。
 
  雅比斯不可怜么?客观上,他没有做错甚么,一出世就落在母亲的「魔咒」里,本来很值得同情,十分可怜。问题却在于在主观上,他没有真正认定自己是「可怜」的。请大家再比较雅比斯与瞎子的祈祷:
 
  雅比斯: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
 
  瞎子: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
 
  人穷则呼天,未可厚非,雅比斯与瞎子都遇上难以负荷的痛苦,于是呼求上帝(基督)解救他们脱离痛苦,都合于人情常理。不过,二者的祷告却有一个决定性的差别:
 
  瞎子虽也有某个祈祷的目的(要眼睛能看见),但没有指明要主如何达到这目的;雅比斯却不但列明目的(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连达到目的的方式和路线也向上帝清楚列明(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这就好比一个「病人」指示「医生」要如何医他一样。
 
  雅比斯这种这做法哪里是「祷告」?简直是在向上帝「训令」。一个真正明白、认定自己可怜的人必定不会这样向上帝训令,他或会提出自己的想望,不过,却低下头来,默默等候上帝「按衪的旨意」来施恩怜悯。这种最能感动上帝慈心的「内里谦卑」,瞎子们的最短的祷告──主啊,可怜我──就完全做到了。
 
  所谓雅比斯的祷告,既没有认定自己是必须仰赖可怜的人,亦没有认定上帝是唯一能怜悯我们的主,自始至终,都只着眼于所求的事物与如何应验之上,没有真正看到自己和上帝,更没有借此建立起他与上帝的生命关系。这种「事件中心」和「目标导向」的所谓祷告,祈一辈子也不能使人多亲近上帝一步,因为求得到,他就转而求下一个「目标」,求不到,他就转而向另一个「上帝」(假神)求了。
 
  反之,瞎子的心灵并不是「目标导向」的。他们当然也希望「眼睛能看见」,但他们在意的焦点却先是「主的怜悯」(呼叫「主啊,可怜我们」),然后是「怜悯的主」──得着医治以后,令他们心里感动的,不仅是眼睛开了,而是眼前这位主耶稣基督,竟是这样的可怜和在乎他们,于是,这两个瞎子不是「医好就走」,而是「追随基督」:
 
  34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好一个「就跟从了耶稣」──我们清楚看到,瞎子们的祷告,自始至终都带着浓厚的「主体意识」,因此,他们蒙主应允赐下的,就不仅是得到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是得到「基督的怜悯」以至于「怜悯的基督」。
 
  结语:主祷文的精神──注意那个注意你的上帝
 
  原来,天父要我们祷告,为的只是得着我们的心,好让我们得着天父自己。
 
  雅比斯的祷告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说他母亲对他的论断与命名是对他的「咒诅」,那么他对上帝的所谓祈祷就是「反咒诅」。不过,这个「反咒诅」的祈祷根本不可能使他脱离母亲的阴影,弄巧成拙的是,反而使他更加念念不忘自己是活在母亲的阴影底下,一生也无法自拔。(这也是我反对那些教人过度注意自己的心理辅导方式的主要原因。)
 
  与雅比斯的祷告相反,以瞎子的祷告为典范的祈祷,却可以帮助我们先注意自己的彻底无能,然后很快将目光移离自己,专注在上帝的大能与慈爱之上,于是心灵谦卑开放,终而能大大领受上帝的恩典,以至得着上帝自己。「最短的祷告」而能够蒙允,奥秘就在这里。
 
  其实,主耶稣设立「主祷文」的精神亦正正在此??引导、帮助我们注意那个注意我们的上帝。(记住,天父一直都在注意我们,只是我们常常不注意衪!)主祷文这样说:
 
  我们在天上的父──------主祷文的第一句,就呼唤我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天父身上,注意衪的大能、恩义以及衪与我们的「父子关系」,而不是求甚么和怎么求。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主祷文的第二部份,呼唤我们全心在意上帝的事情,先求衪的国和衪的义。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主祷文的第三部份,却不是叫我们将目光移离上帝,移到自己身上,求完一样又一样。不是这样!所求的虽关系我们自己,但目光却始终不可离开上帝──将今生来世的一切身心需用,都交付上帝的怜悯手上。
 
  可以这么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等句,是帮助我们在「上帝的事情」上注视上帝,「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等句,是帮助我们连在「自己的事情」上也注视上帝。总之是念念不忘「我们在天上的父」。
 
  在祷告中,注意到自己的彻底可怜,无力自救,然后全心仰望唯一能可怜救助我们的天父上帝,无论就「上帝的事」或「自己的事」,都完全专注在衪身上,最后,藉此重新连结起上帝与我们的「父子关系」──这个就是「主祷文」的真正精神和目的所在,与瞎子的祷告──主啊,可怜我──完全一致和吻合。
 
  希望大家都学会「活用」(不是重重复复啊!)这种「最短的祈祷」──主啊,可怜我──认定自己的可怜,也认定天父的怜悯,好得着你从来意想不到,甚至没想过可以「求」得到的美好福份。

  TAG:最短 祈祷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能忘记见证上帝  上一篇:放下內心的主见 打印文章   录入:华美   责任编辑:华美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