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长大了

作者:石立青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5-05-11 07:04:25

   撒上2:21耶和华眷顾哈拿,她就怀孕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渐渐长大。

 
  撒上2:26孩子撒母耳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
 
  撒上3:19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一个变革的大时代
 
  一位美妙的小男孩
 
  一代伟大的见证人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成长的机会,我们是“行在成长的路上”—人生是成长的机会,卓越是成长的喜悦!当然所谓“卓越”不仅是指个人价值的体验,更是指活回神的定规中!
 
  小孩子是会渐渐长大的,有的孩子只是个子长高,心智却没有随之增长,使得他的父母感到失望。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孩子,其身量和智慧均要同步成长,如撒母耳那样。
 
  撒母耳是最后的一位士师,是以色列民立国后的第一个先知。他不但是一个先知,也是祭司;更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zh i家、宗教家。我们查考他的一生,必能发现许多值得赞许的美德。撒母耳,意即“神听到了”。
 
  如果评选令人最喜爱的圣经人物,旧约中的撒母耳肯定会上榜。
 
  撒母耳堪称是完美的典范。他未出生就被献给神。他一断奶就被送到耶和华的殿中,随着大祭司一同服事神。那时他还是个孩子,穿着细麻布的小外袍礼服,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晚上就睡在神的约柜旁。他是在神的面前长大的,深得神和人的喜爱。
 
  当撒母耳长大后,神与他同在,不断将话语赐给他,让他把神的默示传给以色列人,且一句都不落空。在大祭司还执掌大权时,撒母耳已成为公认的先知。
 
  当约柜被非利士人掳走,大祭司气绝身亡,以色列面临国破家亡之际,青年的撒母耳挑起了重整山河的重任,他巡回各地,以神的话语,律法教导以色列人,把他们带回到上帝面前。在他治理下,以色列人团结在一起。终于在米斯巴大败非利士人,自此非利士人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在撒母耳的带领下,以色列人不断收回被非利士人占领的城邑,恢复了以色列的荣景。
 
  撒母耳一生都在努力完善和建筑大祭司治国的神治制度,在他的教导下和治理下,这个制度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度,国泰民安,以色列全数归向上帝。
 
  人们几乎无法从撒母耳一生中的经历中挑到毛病,他不像亚伯拉罕,信心不足时,会想下埃及避饥荒,也不像雅各,心机重而显得狡诈,不象大卫有情欲的捆绑,撒母耳简直是个品格上的完人。
 
  总观撒母耳的一生,由幼年而成年,由成年至老年,均能以神的事为重,终生守道不渝,确是难能可贵;我们当以他的一生事迹为佳范,共同勉励,蒙神悦纳祝福。
 
  一、一个变革的大时代:
 
  那是一个分裂、混乱的时代。约书亚和迦勒去世之后,“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士2:10)。没有一个人,或一个支派,能够联合百姓,归於一个领导权之下,或者使他们重新敬拜耶和华。整个国家松散如一盘散沙,每一个支派或大城市各自为政,国家的脉息已微弱不堪,我们再度引用圣经的那句话来描述士师时代的光景:“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以色列人偏离神的道又缺乏有力的中央领导系统,以致於他们不断受异族侵略,且情形日益严重。从亚伦的孙子非尼哈开始,祭司职即明显落入软弱无能的人手中。从一件特殊事例即可证明这一点:以利不是亚伦的长子以利亚撒的后裔,而是亚伦的幼子以他玛的后裔。很可能以利亚撒这一支的代表无力应付当时的纷扰局面,因此他们被搁置一旁,而由任何有能力挑起重任的人取代。可能以利年轻时确实英勇非凡,所以赢得最高职位;虽然我们后来得知,他晚年时却表现得懦弱无能(代上6:4/15,24:4)。
 
  偶尔也会有先知兴起,担任短期的领袖。神“给他们设立士师......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耶和华为他们兴起士师,就与那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徒13:20;士2:18)。在那个黑暗、多灾难的时代,士师的统治只是一线微弱的光。他的权力只在他自己和毗连的支派中受到承认。以参孙为例,他充其量也不过是南边各地的英雄,而耶弗他则是约但河一带的领袖。很多时候危机来临,士师的职分就告结束。只有两三个例外,譬如底波拉和基甸,他们起身迎接挑战,因着卓越的事奉而终生担任领袖。
 
  因此,这个国家可谓内忧外患,交相压迫。没有团结力,没有斗志,没有公认的领袖,他们凭什么抵挡境内迦南人的骚扰,和边界诸国的侵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这三个句子不断出现,成了士师记的特色。更甚者,他们在信仰上的联合也极脆弱。举例来说,在提到扫罗家族的名字时,假神巴力的名字就出现了三次(代上8:30、33、34)。米迦,路得的故事,以及但族人的灭绝,都是生动的图画,描绘出当时以色列的孤立,漫无法纪,以及外患连年。
 
  所以以色列人需要新的秩序。为了完成国家的统一,用君王权取代祭司权的治理,以及重新恢复以色列与他们列祖之神的关系,将整个国家由最后一位祭司带到第一个君王--这项大业是一个极大的变革。
 
  +神如何满足这需要?
 
  神不是需要g e命
 
  不是需要金钱
 
  不是需要制度
 
  不是需要强权
 
  而是神需要……人(被神验中的人)
 
  【帖前2:4】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神需要一个合他心意、极其坚强、卓越出众的人来担当重任。不久我们就看到,神用先知撒母耳,满足了这要求。他没有动用g e命的手段,没有掀起任何惊涛巨浪,就平静地领导以色列子民从一个世代,进入另一个世代。
 
  +一个转变的时代需要一个伟大的人物
 
  神给人最大的赏赐是透过患难而来的。不论我们从属灵或世俗的范畴看,都会发现任何重大的改革,造福人类的发明,唤醒人心的大奋兴,没有一次不是从痛苦,眼泪,和磨炼中生出的。那些不费力气,平白得来的东西对人的得救助益甚少。那些定意救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人类的救星。若要圣殿建立,大卫必要忍受痛苦;若要神的福音不受犹太人遗传的束缚,保罗的一生必须长经忧患;若要欧洲得到大复兴,胡司(Johi1Huss)这一类的人必须殉道,死在火刑柱上;若要伟大的科学发明被认可,伽利略(Galileo),爱迪生(Edison)等必须长年不眠不休地耗费时间在实验室里;若要伟大的真理宣告出来让世人认识,像巴克斯特(Bax-ter),本仁约瀚(JohnBunyan)这一类的人必须甘愿受人误解、批评、轻视。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里,神将撒母耳带了出来。
 
  撒母耳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伟人吗?—没有人天生就是伟大的,所有通往伟大的路途都不是美丽宽敞的阳光大道,这种路艰辛而漫长,坚持到头者方为英豪。因神的事工庞大而艰巨,没有成熟的生命,卓然的品质,高贵的心志绝无没胜任,但这一些的因素都非一朝一夕而能成就的。好吧,我们就从撒母耳的童年说起。
 
  二、一个穿以弗得的小男孩
 
  【撒上2:18】那时,撒母耳还是孩子,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
 
  +父神是最有耐心的训导师,他往往花几十年预备一个合用的器皿来解决危机:
 
  摩西如此,以利亚如此,施洗约翰如此,甚直主耶稣也是如此…
 
  父神在这个穿以弗得的小孩身上投注了极大的关注与激情,父神创造了条件,预备了环境来营造他仆人的的成长:
 
  1、祷告之子:
 
  撒母耳是“祷告之子”,在他身上我们可洞察祷告的真义。
 
  +祷告不是把人生的事成就在天上,而上天上的神把他的意旨成就在地上。
 
  例如:(结36:37)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加增以色列家的人数,多如羊群。他们必为这事向我求问,我要给他们成就。经文中有几句话把祷告和灵感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有启发。
 
  这里说到神的心中有个计划,要增加以色列人的人数,神的子民领会神的这个心愿,于是为此祷告。最后,神悦纳自己子民的祷告,以色列家的人数增加了,这里所题到的仍旧是祷告与神心意的关系,为了使这节经文的意义更为明白,明朗,用序列方式加以阐明。
 
  ①神在天上有个心意或计划,要“增加以色列的人数,
 
  ②神把此心意放在自己儿女的心中,使儿女也有这心意,产生负担。
 
  ③神的儿女将神的心意“化作自己的心意”并切切求各。
 
  ④神悦纳儿女所献上的祷告
 
  ⑤神动手作工,创造条件,预备环境,使“人数增多”的祷告成就。
 
  这个序列式的解经方式,使(结36:37)的经文产生美味,发出亮光,启发人心,它使我们看见神作事的方法,使我们明白,神是怎样通过祷告使我们得以与神同工。
 
  +成就父神旨意的人大有尊荣与祝福:神拿去了哈拿的辱耻与痛苦
 
  +祷告的母亲是伟大的前奏:(卫斯理约翰的妈妈、奥古斯丁妈妈)一个伟大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个女人不是指太太,而是一个祷会的母亲。
 
  2、委身之子:
 
  +奉献的意义,不是你给了神多少或什么?而是你把从神而得的归回神手中。【撒上1:27】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撒上1:28】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乐意的奉献必得加倍的祝福:
 
  【撒上2:20】以利为以利加拿和他的妻祝福,说,愿耶和华由这妇人再赐你后裔,代替你从耶和华求来的孩子。他们就回本乡去了。【撒上2:21】耶和华眷顾哈拿,她就怀孕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渐渐长大。
 
  3、清心之子:
 
  史坦利(DeanStanley)告诉我们,路德马丁(MartinLuther)常常喜欢安静沉思撒母耳记上的头几章经文,让其中的温柔,来使他在繁忙生活里的急躁情绪得到平衡。确实,每个时代研究圣经的人,都会被这个身穿以弗得的小孩深深吸引。
 
  这几章经文的记述里,不时穿插着对小撒母耳的描写,非常令人感动;特别是他的温柔、天真,与以利二子的放荡恶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一好像狂风暴雨中响起的甜蜜铃声。
 
  +学习在平凡平淡中成长:开殿门,点灯,打扫等杂务。撒母耳整个童年一直活在神面前长大。学习听话,警醒、机警,每天按时开关耶和华的殿的门,学习神的话语,学习敬虔祷告,与神亲近,忠心在各小事上,以致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
 
  +在浮躁的时代里,清心的人能洞悉神的心:以利的眼目昏花了,但撤母耳却能听见神的微声。
 
  【撒上3:1/4】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
 
  +成熟是一个持续操练的过程:(撒上3:)少年的撒母耳需要不断的操练才能听见神的微声,与神接轨。
 
  +【箴29:18】没有异象,(或作默示)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请留意,耶和华是用他的话语向撒母耳启示他自己。让我们不从梦或异象,而是从神的话语中去寻找他。若养成习惯只听声音,或只从梦去解释神的信息,是非常有害的。那样作会替幻想、妄想打开一扇大门。最好的方法是打开圣经,以虔敬,谨慎,细密的心读,向神呼喊:“主阿,请说,仆人敬听。”然后回应就会从圣经的每一部分出来,告诉我们一个清楚、确定的信息。“这是我的道路,你要行在其中;这是我的旨意,你要遵照而行;这是我的话语,你要去传扬。”让我们静听神将要说的话。
 
  4、蒙爱之子:
 
  撒上2:26“孩子撒母耳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这节经文见证了撤母耳的懂事乖巧。(参撒上3:)神三次喊叫撒母耳,他以为是以利叫,圣经描述殿的灯都快熄灭了,撒母耳都已经睡了,已时至深夜凌晨。但撤母耳毫不迟疑的顺从,起床。这是一种很美的品质。
 
  1)神爱之—心灵美好
 
  2)人爱之—品德美好
 
  得母亲哈拿的怜爱:
 
  【撒上2:19】他母亲每年为他作一件小外袍,同着丈夫上来献年祭的时候带来给他。
 
  孩子是母亲放不下的思念,母亲是儿女割不断的挂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每个人都能琅琅上口,而且也知道,它是借着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上帝为分享照顾人的祝福,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从这句谚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比的温馨,母亲呵护子女,关爱子女,完全是出自天性,而又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就像游子吟里的慈母,把自己的爱心与期盼,完全溶入一针一线里,让人读了好似一股暖流通过心底。在这短短的六句里,作者已把母性的光辉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要体会出这番意境、把感恩之心付诸行动,就不枉费诗人的一番苦心了……
 
  在此我藉《撒母耳记上》二章19节经文来看撒母耳的母亲“每年为他作一件小外袍,同着丈夫上来献年祭的时候带来给他”。她同样在告诉我们:
 
  +是母亲亲手制作的。亲手作的小外袍是母亲对孩子生活上知冷、知暖的关爱。
 
  外袍寄托着母亲的情。“哈拿每年为儿子撒母耳作一件小外袍”,我想她不会是早早的作好了,然后就放在一边,应该是天天拿在手中,时时放在心上,针针寄托着对儿子思念之情,每天为儿子的服侍祈求祷告,一年的牵挂一针一线的连成了一件小外袍。正如游子的母亲是“临行密密缝”。
 
  +是母亲每年新作的。孩子是母亲心中的思念,是母亲心里的牵挂。孩子在长大、长高,母亲的心里都知道,都清楚。每年为他作一件小外袍,是妈妈对孩子生命上长进的关爱。
 
  得士师以利的关爱
 
  在一般属灵或世俗的作品里,以利都是一个反面的人物。但细读圣经我们发现,老以利其实是个不错的人,他最大的错失就是对儿子管教不力。所以,我给以利的定位是:尽职的士师,糊涂的父亲。特别是以利对撒母耳的照顾与态度,实为一个教牧同工,特别是领袖学习。爱才的以利:给撤母耳提供了一个很美的成长空间,对其关爱有加。(撒上3:)还给我们看见以利的谦和,乐意接受撒母耳宣判有重语,这些话又重又不中听,以利能容忍领受,不失为一个长者风范。并说:【撒上3:18】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以利对待撤母耳的方法极有智慧。他可以俨然以神奥秘的保管者自居,或者警告这孩子不要胡思乱想,或者自己心中萌生嫉妒、怀疑,或者出於骄傲或职位的尊严来教这孩子如何行。但他并未如此作,他没有丝毫表示自尊心受损,相反的,他引领这孩子进入神的同在里,他完全明白圣职的印记已从他身上挪开,将要落在这孩子身上。
 
  如果以利只承袭了祭司职位的各种遗传,他会站在孩子和神中间,倾听孩子的困惑,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定夺此事。然而这位老祭司未如此作,他只亲切地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罢;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阿,请说,仆人敬听。
 
  以利的声调非常柔和,对小撒母耳充满怜爱。神为撒母耳预备的成长环境:他的家庭因老爸多妻本是不和谐的,但他一直学在恩爱的气氛里;他所在的圣所,一直有以利两儿子作恶,但他一直学在关爱里,单纯的成长,清洁无暇,初子之情。所以,当他显明在百姓前面时,得众百姓的喜爱。
 
  三、一个伟大的见证人
 
  撒母耳童年的生活给我们很多温馨美丽的画面,充满馨香祝福的气氛。这个美丽的生命慢慢成长着,神多年而小心的训导着他的学生(撒母耳公开事奉已大约40岁),直到他显明在百姓面前,就好像一个颗成熟而充满浆汁的果子一样,带给人祝福。这是一个美丽的生命一—有强烈的行政才能,凭着智慧将国家由士师时代,带领到君王统治之下;他那无可指摘的公义和洁净,使他在同时代的人中间出类拔萃,好像阳光照耀的山岭,矗立在众山谷之上。
 
  1.为神代言,忠诚不二
 
  (撒上3:11/21)耶和华对撤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撤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撤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撤母耳为先知,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撤母耳,撤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撤母耳受教学习“慎传”耶和华的言语,一句也不敢隐瞒。不受人间关系或利益的驱使而改变。直到中年、老年,无论大小事物,他总是藉祷告呈明在主面前,恭听神的指示。直到耶和华明确指示后,就立刻遵照祂的意旨行。
 
  多次指责扫罗,看出他的忠诚与坦率,为领受的圣言而尽忠不怠。
 
  2.大隐于市,荣辱不惊
 
  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七节经文的记载虽简略,却是跨越了大约四十年的时间。
 
  (撒上4:10/11)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败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杀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神的约柜被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杀了。
 
  (撒上7:2)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其实撒母耳一生公开事奉的年日并不多,圣经只大概记录了两段公开的事奉,每一次都不超过五年,与其说圣经记载他的生平是残缺的,倒不如说是自隐的一生。他只在关键时刻出现,比如膏扫罗,膏大卫等事。他活在神前的时间多于在人前。退隐神前是他事奉成功的秘诀。继续按着神的心意,爱神爱民,以祷告服事他们。
 
  其实一个人疲于奔命的服事倒不如隐藏神前明白神旨能在关键时刻出来打几场漂亮仗。
 
  3.谨守纯正,一尘不染
 
  在(撒上12:2/5)他自白于全民前: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百姓异口同声说: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甚么。愿祂为证。撤母耳是谨守纯正,分别为圣的人。
 
  使徒保罗也为自己的事奉辨白:(徒20:33/34)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林后8:21)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
 
  (提前1:5)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迈尔说:“通常在众人中担任指引、仲裁、缓和工作的,都是那些从幼年起即过着洁净、良善生活,并由其中培养出无限能力的人;这种人能回顾他的壮年、青年和孩童期的生活,而心中了无悔意,他们的生活洁白纯净─这就是撤母耳的写照。”
 
  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生活和事奉在人面前可得印证,是光明磊落,手洁清心的。
 
  4.一生事奉,坚持不懈
 
  “我从幼年直到今日,我已年老发白,都在你们面前行”(12:2节)。一个人能自小事奉主,一直持守到老都不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语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常是一个最好的考验,许多人年少时很单纯,很热心地事奉主,但当他长大了,学会了赚钱,享受,又成家立室的时候,他会很容易受不住世界名利的引诱,家庭的缠累,就把信仰丢淡甚至放弃。那个曾经与伟大的使徒保罗一同事奉主多年的底马,也受不住世界荣华的吸引,结果竟变节离开了主的道,往帖撒罗尼迦享受世界去了。
 
  撤母耳一生和他的事工,深远地影响以色列国的历史。他结束了士师时代,之后退隐了多年,为国家祷告,开创了先知的圣职,创办了先知学校,膏立以色列第一位王扫罗,又退隐多年年,再膏立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正如他自己所作的见证,“从幼年直到今日,我都在你们前面行。”(撒上12:2)
 
  他一直在百姓面前,行在光明中。他一生少有过失,因他是属神的,是位专心祷告代求的人。他忠心事奉,敬畏上帝。他行在众人面前。但愿我们也能同心学效他的榜样。
 
  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一连串洁净,正直,公义的记录。有一个特定的旨意贯穿他一生的岁月,将各事件串连起来。其中没有任何缺口或漏洞;在那个纷扰混乱的世代中,他不曾显露出任何放纵、自私的行为。到了晚年,他能够坦然无惧地站在百姓面前,要他们证明他那毫无玷污的正直:我已年老发白……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她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众人说,你未会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会从谁手里受过什么?(撒上122/4)。
 
  撒母耳不是那种豫言长久未来的先知,他也没有以赛亚的天赋和口才;但他对那时代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树立了圣徒的典范,他使我们想起耶稣的兄弟雅各,雅各的洁白袍子代表了他无瑕疵的品格。撒母耳是旧约的雅各;因着他高贵的道德和品格,他深深得着百姓的心。

  TAG:撒母耳 长大 哈拿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信心之父的信心也经过理性  上一篇:话“舌” 打印文章   录入:心安草   责任编辑:心安草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