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与无信仰

作者:大漠     来源:原创 时间:2010-07-23 06:07:06

  

 有信仰与无信仰

  大漠

  

  信仰的概念

  

  按照《辞海》的解释,信仰是指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照这么解释信仰这个词,那么,现在具有信仰的人就很多。就象烂漫的山花,一簇簇一朵朵的遍野开放。对那些无信仰的人构成了一股子强大的吸引力。信仰之花,摇曳多姿,色彩缤纷,缭绕和晕眩住了人们的眼睛。无信仰的人,无论远望还是近观,只觉得好奇和懵懂,不知道是红花好,还是绿叶美。有的人摘取了“红花”,有的人摘取了“白花”。最叫人感到奇怪的,是有的人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态,竟然全部摘取,所以出现了一批人什么教都信。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的,甚至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山神野鬼,没有他不信仰的。今天求菩萨,明天求黄仙的,一天到晚忙个不休。

  我们出差或者到哪办事,很容易听到有人说,我是有信仰的,以此来叫对方信任他。这里就出现一个关于信仰概念的问题。信仰基督是信仰,信仰释迦牟尼是信仰,信仰黄仙是信仰,信仰山神也是信仰。这就让很多假信徒假信仰的人钻了空子。商厦街头,不时出现披了袈裟或是穿了道服,冒充信仰某教,对路人大加行骗,骗财骗色的例子屡见不鲜。

  我是信仰基督教的,而基督教对信仰的解释是别有洞天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我们的信仰不是建立在自己的行为和道德上,而是确定在主的恩典的基础之上的。主的拣选是第一位的,没有得到主的这一恩典,行为再好也是枉然,只能停留在道德的标准线上。行为道德的标准是从人的理性里产生的,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比如,搞男女关系在中国是被歧视的,而在美国却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在中国玩妓女就是错误的,在国外就是很平常的并有合法的妓院。所以依据行为道德基础上的信仰,不能叫做信仰。信仰本身不可能从理性中来,不能从人的标准而来,信仰的产生是先于人的理性的。应该说真正的信仰是从神那里而来。主拣选了我们,才使我们产生信仰,才能认知主的真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信仰不重视行为道德,恰恰相反,主拣选我们,我们是要按照神的话而活的,在神的旨意下我们会成为一种新造的人,其行为与道德准则远远胜于世俗的标准。有很多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上的表现是大受世人尊重赞赏的,就因为他是有真正信仰的人,是神的儿女,是生活在神的恩典之下的。

  因此,不要认为凡是有信仰的人就是我们的同道。在信仰概念上首先要加以澄清。


  信仰如水

  

  有了信仰,我们就会守圣日听道,就会天天读《圣经》,就会天天与神交通地祷告。灵命的鲜活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快乐。然而,伴随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痛苦和磨难。这些痛苦和磨难很容易让我们的信仰发生动摇。

  我是一个刚刚信主的人,根基浅,所以每次遇到一些工作或者家庭里的挫折,在信仰上就表现出一种疏懒,精神状态就萎靡不堪。比如,我的孩子特别任性,不自己找工作,嫌弃家里穷困,没给他带来幸福。我听了这话,心就自卑,认为神没有成全我,没有让我的孩子幸福,让他怪罪父母。更没有给我钱财和富足的生活,却使我的孩子跟我一样受苦。所以,本来有时间到教会去听道,我也不去听了。《圣经》也不读了。与没有信仰的人一样了。远离了神,远离了主耶稣。甚至以为信仰有什么用,信仰再好也没人给钱。甚至还得给教会捐献钱,一点回报都没有。

  可是,当信仰落到低谷的时候,每天都陷入悲苦中,一点快乐也没有。日子一久,很多倒霉的事都会出现。俗话说,物极必反。于是,我又不得不再一次地求告神,乖乖地回到神的面前。神的确是爱我们的,不仅原谅了我的罪,而且让我的孩子很快也有了工作,对父母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了。看到如此的神迹,我的心真是很感动。并下决心绝不能再一次丢下信仰,离开爱我们的主耶稣。

  有信仰的日子就快乐,心志和身体就健康。无信仰的日子身体萎靡不振,心里就痛苦。如同我们喝水一样。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是身体需要的,你喝了就对身体有益,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浑身都会舒坦。反之,不按照人体需要的去喝水,或者不喝,那么,身体就会因为缺水而受到伤害,人的寿命就会逐渐缩短。应该说,信仰就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水,是神恩典的清泉甜水,是属灵生命里所必需的。

  这是我对有信仰与无信仰的最基本的感受。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得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我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许多危险劳苦重担,今日已经脱离,全靠主恩大得平安,并领我回家去。”

  

  

  不可藐视无信仰的人

  

  按照常理,有信仰的人总比无信仰的人强,这是基督徒普遍的观点。可是,往往在实际生活里,我们有信仰的人,其行事为人远不如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比如,那些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肯于助人的人。他们的思想内质大大超越了我们。使我们不能不向他们投去敬慕的眼光。

  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我的理解是,神的恩典是无处不在的。从圣经来看,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以斯拉记里的波斯王塞鲁士,神为要应验先知耶利米的话,就激动他下诏通告全国在耶路撒冷为神建造殿宇。塞鲁士并不是以色列人,也不是犹太人,却为神而激动,通过他的口发出神的话语,这是神给他的特殊的恩典。神要救赎的是整个人类,主的宝血也不是为某个人而洒的,也不是单指信仰基督教的信徒。除了主的特殊恩典外,神还对普世的人实施了普遍的恩典。对于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所以表现出令我们刮目相看的事情,应该看做是神普遍恩典的昭示。况且,神创造人是按照他的样式所造,人的悔悟之心,辞让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以及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善良之心或者说是仁爱之心,这些美好的品质本是神所有的,在人的罪性未有之前,神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安放在人的里面。是人本来就固有的。因此,非信徒表现出的优秀品行依然是神在人类身上的一种功用,它显示的是神的荣耀,并不能说是这个人如何如何好。

  正是由于神的做工,在非信徒里面,那些善良和美好的品质彰显出来,无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恰恰因为这一点,在生活里很多人才误认为,我们什么也不信都比有信仰的人好。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上帝的做工在发生效应,更不知道神的灵降临在这些人的身上,就连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善良和美好。拿我自己做例子,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练习写作,当我的文章在报纸或杂志上发表的时候,我捧住报纸,反复读着,觉得我怎么会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呢?居然自问,这是我写的吗?以后文章发表的多了,便自以为是起来,认为自己聪明有才华。等我信仰了基督以后,才猛然醒悟,很多文章很多的话语并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于一种灵,既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那么,灵感是怎么来的呢?显然,我的灵感来自神,尽管那时我还没有认识神。依此类比,那些伟大的政zh i家、科学家、文学家之所以成就卓著,都是我们的神我们的上帝在做的工。上帝要成全的不是某个科学家或政zh i家,而是要通过他们成全和完善整个人类,实现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只是我们不认识神,把这些成就和荣耀都归功于自己。所以我说,我们基督徒在认识上帝以前,上帝就已经拣选了我们,并在我们的身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只是我们罪性的心太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做为基督徒不要因为自己认识了神而骄傲,更不能因为被神亲近而轻狂,流露出看不起天下一切的眼光,鄙视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把别人都看成是罪人,而把自己看成是被神赦免的无罪的人。如果我们在信仰上总是摇摆不定,没有把信仰的根基立在磐石上,而立在了沙土上,那么虽然具有了信仰,但未必就比没有信仰的人强。甚至会重新犯罪,抛弃神的恩典。所以主耶稣告诫我们要谦卑,这种谦卑不仅仅是指在主内,而是包括主外。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将主的福音传达给那些还没有来到主面前的人。

  

  信仰的永生之门

  

  同是有信仰的基督徒,但是这其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旦来到主的面前,就会接受他的教导,使我们的灵命生活走向圣洁。但是,马太福音第六章十三节主耶稣有关于两条门路的比喻,他告诫我们“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我们虽然信靠了主耶稣,但是能够进入主耶稣的指引的那个门里是不容易的。稍不留意,我们就有可能随波逐流地走进宽大的灭亡之门。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切身的体验。我家的墙上贴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幅对联的样式,左联写着: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右联写着: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横幅写着:神爱世人。中间一个大大的“爱“字。底下写着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8节的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为了按《圣经》的话改变自己,我没有急着读《圣经》,只把这句话默记于心。于是,开始在我的日常生活里,以这段话作为指南。谁知,一走进生活里,这些话立刻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舟,要做到一句话都很难。譬如:“不求自己的益处”这句话,领导给我安排了不好的差事,我第一个想的就是,这个工作对我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我就拒绝,找个理由地拒绝。再比如:“不计算人的恶”这句话,每当我遇到曾经对我不好的人,总是斥之以鼻,说些不好听的话,还故意让人家听到。对于那些做过坏事的人,更是疾恶如仇,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

  其实,不用说对外人,对家里人也是如此。如果妻子对我不好,我都不能容忍,何况别人呢。所以,真正能够做到《圣经》里的话,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是很难很难的。因为,罪恶的磁场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有着强大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刻都在吸附我们肉体的私欲。正如一位教师给我们讲道的时候所说的那样,罪因经过长久的胚胎,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逐渐长成了。要想除去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主耶稣说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我们虽然找到了这个永生之门,但是能否进去还需要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走向永生之门的必经之路。谁能闯过去,谁就可以进入这个窄门。所以,有了信仰,不等于身上脱离了罪。我们脱离的只是过去的罪。耶稣用宝血洗去了我们以往的罪过,我们轻松了,但是,要真正走到主的面前并不轻松。罪的因子每秒钟都在窥视我们,趁我们不注意它就介入到我们的身上,在我们的心里胚胎发育成长,使我们成为新的罪人。

  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检点查验自己,谨慎谦卑地按主的话去做。并恒切地祷告,请求主的引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

  

  信仰不该小信

  

  有信仰的人,尤其是年龄比较老的信徒,一走进主的面前,关心的不是心灵的变化和改造而是渴望神迹的出现。这是一种我实在不敢恭维的现象。四福音里的确出现了主耶稣让瞎子看见,让四千人吃饱的神迹。但是,耶稣施展这些神迹,是有重大的寓意在里面的。我们所见的只是表层的现象,完全没有体会到主的深意。主耶稣通过神迹是让我们这些愚昧的人相信主耶稣就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以此见证神的存在。通过神迹是让我们坚固信仰,不要做小信的人。绝不是叫我们去信仰神迹。

  其实,在信仰的过程中,我们小信的时候很多。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的信仰很容易发生动摇。因为是小信,就希望神迹出现。希望某一天一下子发财。甚至在祷告的时候都这么说。我们信仰要以那些信仰坚定人做榜样,譬如亚伯拉罕,譬如以撒,譬如雅各,譬如约瑟,譬如摩西,譬如约伯等等,不要等待神迹的出现。其实,神迹是无所不在的。信仰不坚定,神迹出现了也是看不见的。

  这让我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凡是有信仰的人除了被里面的男女主人公的那种生死不逾的爱情感动之外,不能不被里面那几位有信仰的人所感动,在死亡面前,他们快乐地拉起小提琴,显出泰然自若慷慨赴死的气概。这样的信仰,真是令我们不禁汗颜和惭愧。假如换了我们,是不是赶紧求神迹的出现,以拯救我们脱离死亡。如果没有神迹出现,我们就会埋怨神。他们虽然也祷告祈求,但依然说按主的旨意而不是按人的旨意。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没有来到主的面前,心灵都为之震颤而心生敬意。这样的信仰与我们的小信相比,真是落差悬殊而不可比拟。

  因此,有了信仰以后,就该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一切交托给神,乃至包括生命。信仰不是求神迹,而是要认真读懂神的话语,按神的话来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行事为人。并且通过我们的言谈话语和行为,让那些没有来到主面前的人能够看到我们身上闪现出的信仰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他们,使他们在我们身上认识神的存在,认识神的慈爱和伟大,感召他们尽快地和我们一样匍匐在主的脚下,做一个忠实的基督徒。也就是多做一些我们常常提到的荣神益人的事。

 

  TAG:有信仰 无信仰

【作者简介】 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沈阳东关教会受洗归主。2012年开始在《雅博网》网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后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国》及网站发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芬芳的情萦绕我心  上一篇:This is our finest hour(这是我们最棒的时刻) 打印文章   录入:大漠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