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时,人眼红你;没钱时,人瞧不起,怎么办?

作者:肖遥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4-12-23 07:02:14

1_副本.jpg

  

  十年前,我认识深圳广告公司的一个老板,他是内蒙人,开着一辆心爱的大奔,生意很红火,有人问他,想没有想过回家乡呢?他说,我从前没有钱,别人看不起我,现在有几个钱,别人眼红我,嫉妒我,我不回去了。

  这位老板选择了逃离熟人社会,生活在人情冷淡的深圳,后来我不知道他情况了。但是绝大多数人必须生活在一个熟人圈子里,如同学群、老乡群、亲属群,或者相同的宗教信仰群、价值追求群。人本质上是一种群居的活物,退隐山林的和尚或者修士,也会选择群居性的寺庙或者修道院,而不是孤苦一人,像小说中的人。

  坐 l a o的人知道,最怕的是长年累月一个人住!

  

  五年前,我才知道,我三十年前,在我们乡村学校打预防针,许多免费的“井”字疤痕,原来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中国人的,我还真的在感谢党和人民z /-府,我感谢的对象错了。洛克菲勒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商业才干(赚钱的本事),他妈妈告诉他三件事,必须遵循:坚持十一奉献,每次收入要拿出十分之一给上帝;每次聚会的时候,坐在教堂的前排;不要成为让牧师担心的人。洛克菲勒终其一生,都听了他妈妈的话。

  洛克菲勒,是当时的世界首富,他一辈子赚了近十一亿元美金,有人计算是现在的两千多亿元美金,我不知道如何计算的,但他将自己的十亿美金奉献给了社会慈善和福利事业了,他有一句名言,见上帝的时候,裹尸布里不需要放着钱。

  有人说,美国的制度,如遗产税,鼓励富人奉献,这是事实。其实,任何社会制度都应该鼓励人行善,而不是逼人为娼。但稍微有点见识的学者,知道美国人之所以没有产生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大规模的社会g e命,是因为基督教(更正教,或新教)的传承,洛克菲勒从小就有奉献的习惯,富人早就自我g e命了,不需要别人动手,你又何必费力呢?

  有人说中国人都仇富,这不合适,因为中国人不仇恨比尔·盖茨,北京有一次民意调查,最爱的富翁就是比尔·盖茨,香港人最喜欢的富翁是李嘉诚,其实比李嘉诚有钱的香港人还有好几位,但惟独李嘉诚的钱可以摆上桌面,不怕港府查核。

  但李嘉诚的警卫团是世界有名的,他的住宅安保措施是一流的。生活在一个罪人的社会,不能不提防第二个张子强啊。

  

  最近这三十年来,人们重新研究中国的乡村地主,例如刘文彩,当地的碑文称刘文彩“慷慨好义,有燕赵豪侠风。”当年还有民谣:“我们不盼家乡出贵人,只盼家乡出善人”贵人指刘湘,他贵为省主席,却没给家乡做过一件实事。善人指刘文彩,他回家乡扶困济危,修水利,修公路,修学校,修剧院,把一条街修成七条街……所以大家公认他是刘大善人。1992年,中共大邑县委统计历史上谁给本县贡献最大,统计结果:第一人是刘文彩。刘文彩和《血染收租院》的故事,完全出于当时49年后意识形态的需要而编造的,现在随便上百度搜索,都能发现这方面的真实。

  如果某人的财富来历不正,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司法不公,那就改变司法制度,让司法变得清廉就好了,但是阶级斗争,本质上是一种嫉妒,一种群众化的嫉妒,我小时候,读教科书,×××主义的经典作品中,有这一个故事,说如果大家住的房子一样高,大家没有意见,如果你的小房子旁边盖着豪华的高楼大厦,这个人就会愤愤不平,教科书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矛盾。不如说:嫉妒是人类一直存在的本性。

  “不患穷,而患不均(孔子语)”是一种平均主义,乃至于今天的人思考公平问题的时候,也是用这种平均的态度,费正清等学者研究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时发现,农民通过大规模的红白喜事,平时很节省的农民这个时候敞开消费对方,其内在因素是通过这种享受的浪费,达到农业经济的平均化。如果某家有钱而办红白喜事,很节约,一定会引起公愤和长久的舆论攻击。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性的嫉妒。

  

  在所有指责基督徒信仰中,有一个问题是指责上帝的不公平。

  什么是公平呢?很多人没有思考过。习惯性地用平均代替公平。

  如果上帝给每一个人100万人民币,同一个时间,如果张三用这一百万去买车,李四用这一百万在乡下修房子,王五娶老婆,那么十天半月后,这三位手上剩下的钱,肯定不一样了,上帝的公平就太脆弱了!

  《圣经》向人启示的公平是:“给谁多,就向谁多要”,这是上帝的终极审判,不信这个,就没有公平。我常引用《蜘蛛侠》的台词告诉朋友们:公平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向谁负责呢?向上帝!

  洛克菲勒在商场使用的手段,现在许多人还有非议;刘文彩虽然称为大善人,但是也有娶小老婆等问题,人是日光之下的罪人,背后都有被人说的地方。喜剧和悲剧的区别是:洛克菲勒生活在一个被基督教信仰所影响的社会,没有g e命运动清洗他,捏造各种恶事污蔑他;刘文彩生活在一个充满平均主义思想的中国社会,即便他做了很多善事,也在劫难逃。

  

  深圳不是中国的伊甸园或者世外桃源,许多有钱人选择逃到国外,网上有一句话“满朝文武持绿卡”,虽夸张,也反映了大部分事实。

  多数不能出国的人,一方面渴望多赚钱,又要防止亲朋好友,以借贷的名义骗取或拖延不还,不能把自己真正财富显露给人;一方面要装出有钱的样子,防止别人看不起自己,买车买房子名牌衣服——其实内心并非真的有需要,而是面子问题。

  活得累啊!
 

  TAG:有钱 没钱 矛盾

【作者简介】 肖遥,雅博网作者,男,40岁,基督徒,家有儿女,现居广州,家乡,湖南益阳。自由撰稿人,目前已出版了三本小书。写作主要涉猎文史哲、时政、家教、宗教信仰等。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苦难与祝福  上一篇:圣诞礼物的思考 打印文章   录入:华美   责任编辑:华美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