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信心

作者:林鸿信     来源:旷野原创 时间:2017-12-13 08:09:16

擷取-5.JPG

 

讲道内容
讲题:唯独信心
经文:罗马书3:21-22
主讲:林鸿信牧师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信息是「唯独信心」。罗马书第三章21节到22节「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经文清楚提到人藉着信领受上帝的义,这个义要加给一切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并没有分别。今年是宗教改革500週年,对于宗教改革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几个口号,也就是宗教改格的目标:「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唯独圣经、唯独上帝的荣耀」。这几个「唯独」事实上是紧密的连结在一起,人是通过信心来领受上帝的恩典,而基督带来上帝的恩典。圣经让我们明白上帝启示的中心就是基督,上帝就是上帝,一切荣耀归给上帝。宗教改革就是因坚持这几个「唯独」而生,最初起源与梵谛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有关。圣彼得大教堂是一栋非常庞大的建筑,虽然很有艺术与传统的价值,但所需的建筑经费非常庞大,以致于中世纪当时的教会难以承担,寻求财源的过程中跟一个不恰当的神学解释产生连结。当时的教会认为罪有两种,一是死罪也就是必死之罪,可以经由接受洗礼得到赦免。但人在接受洗礼之后还是会犯很多小罪,也称为微罪,中世纪教会认为这些微罪必须在炼狱裡面炼淨,也就是必须烧乾淨才能去朝见上帝;同时教会也相信教堂裡积存了许多圣人的功德,可以施行大赦以减少人在炼狱裡面被烧的痛苦。于是教会主张信徒可藉由购买赎罪券(大赦证明书)来减少在炼狱受苦的时间,除了可以为自己买,也可以为家人为朋友甚至为去世的亲友买,赎罪券上的文字清楚记载某人的奉献金额与可减免在炼狱裡面烧炼的时间。贩卖赎罪券背后强烈的经济动机其实是为了筹款建教堂,于是大量贩售甚至推销赎罪券。马丁路德当时是一位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修道士,他严正反对赎罪券,因为赎罪券造成信仰上的偏差,让人们以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拯救,也就是用钱来换取赦免,溷乱了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真理:唯有上帝,而且唯独上帝,才是人得以被拯救的终极原因。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列出「九十五条论纲」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徵求学者公开辩论,强调人应当真心悔改跟随基督,而不是用购买赎罪券的方式来得赦罪。由于古腾堡印刷术盛行,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在两週内便传遍全德国。古腾堡印刷术同时对宗教改革的一大贡献就是使圣经普及化,而大家阅读圣经便会明白赎罪券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教皇委託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出面制止马丁路德,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召开帝国会议,教皇委託皇帝要求马丁路德撤回他的九十五条。皇帝在诸侯与贵族面前公开要求马丁路德收回他的立场,马丁路德拒绝了,大部分人都知道马丁路德当时的回答:「Here I Stand」(这就是我的立场)。但很多人忽略他接续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说「除非你们有人能够用圣经证明我是错的」,又说「除非你们有人用理性根据圣经说服我说我是错的,如果不能,这就是我的立场。」他拒绝收回。会议中有一位被称做智者腓利的诸侯担心马丁路德的安危,筹划劫持马丁路德使他躲藏于小镇瓦特堡,对外则声称马丁路德被绑架失踪。马丁路德在瓦特堡其间,不到十个月就完成新约经德文译本。直到今日,德文圣经版本仍是以马丁路德当年翻译的版本为基础。

        我要与大家一起来思考「因信称义」的意义。所谓称义,到底是谁称谁为义?简单的说,称义是指上帝称人为义,人处在被动的一方,人被上帝称义。那么因信称义的信又是什么意思呢?信是指信靠、交託,人藉着信靠、交託上帝而领受上帝称人为义。英文说「Justification by Faith」可能有误导,我们并不是被「信」称义,是被「上帝」称义。信是领受被上帝称义的一个管道,严格来说应是「Being justified through faith by God」。人藉着信来领受上帝称人为义的恩典,这个道理非常宝贵。有时候我们会有偏差,不自觉的以为人是因聚会称义、因服事称义,因奉献、因在社会上有美好的成就、因为有好行为或好品行而称义,这些都是错的,圣经让我们看到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藉着信靠上帝而得以被称为义。

        「义」这个中文字本身并不完全等同圣经原来使用的希伯来文原意,希伯来文的「义」是指上帝的性情,藉由律法我们得以认识上帝的性情,那是一方面带有公正的意涵,另一方面带有慈爱的意涵,中文的「义」表达了公正,却没有表达出慈爱。上帝的「义」是公正裡有慈爱,慈爱裡有公正。「称义」就是被宣告合乎上帝的性情,合乎义,罪人被上帝的慈爱接纳算作合乎祂的公正,基督已经为罪人死,罪人藉着信领受这上帝的恩典被称为义人。马丁路德说,一个人藉由信靠上帝领受这样的恩典后,虽然在人的眼中看来仍不完全,仍是罪人,却在上帝的眼中被当作义人,是上帝的儿女。他说,我们就好像生病的人遇到一位大有能力的医生,这医生看诊后觉得没什么问题,宣告我们将得健康。我们是在这医生治疗当中慢慢恢复健康的病人,既不是完全的病人,也还不是完全健康的人,而是同为病人与健康人。这是我们基督徒目前的处境:我们虽然是罪人,却是蒙恩的罪人;在人眼中,我们仍不完全,但在上帝眼中祂看我们为儿女,是义人,人藉着相信领受上帝称罪人为义人的恩典。在因信称义的过程当中,人被动而上帝主动,人领受而上帝给予。「称义」这个词很容易联想为人是主动的一方,严格来说「称义」应当翻译成「被称义」。我们在宗教改革以后体认到,人对自己的得救无能为力,完全倚靠上帝恩典,如马丁路德说,只有当人对自己全然失望时,才能够真正接受基督的恩典。弟兄姊妹,「信」很简单,就是一个字。但马丁路德说,如果有人真的以为「信」很简单,这人一定是个外行。所谓简单,是因为「信」只是一个看来很简单的动作,问题是「信」的放手交託这动作违反人类的天性,我们总是喜欢抓取而不喜欢放手。人若要学到「信」就是要学习放手,而人在什么时候会放手呢?马丁路德说人通常只有在苦难的时候会放手,在苦难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抓在手上的东西都不重要,在痛苦中我们才学会把手放掉,不倚靠自己的能力与影响力,就好像树叶随风而行,单纯倚靠上帝的带领。

        马丁路德进一步地说明,一个因信称义的人与上帝建立了倚靠的关係,于是这人被改变,于是行为也被改变。有如耶稣所描述,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太7.17-18)。一个因信称义、信靠上帝的人,整个人被上帝改变了,他的行为也随之改变。从改变人到改变行为这程序是单向的,不能反向进行,如加拉太书五章6节说:「原来在基督耶稣裡,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唯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割礼这种表面的礼仪对人不会发生功效,发生功效的是信,而且,真正的信是会产生爱的,「faith working in love」,凡信靠上帝的人被改变后就会有爱的行为,因为他成为好树而结出爱人的果子。因信称义主张,藉着信人被改变,好行为随之而来,不能倒过来。因此,因信称义的基督徒体验到一种极大的自由,因为人改变了,很多事情变得发自内心,比如很想参与服事、很想聚会、很想奉献,那是出于自由,不是出于任何勉强,也不是为了要表现给人看或给上帝看,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我们能够想像吗?有那么一天当教会复兴时,我们不再觉得主日早上要准时到教会好困难、不需要苦口婆心邀请人来参加诗班或查经班、神学院不需要辛苦地募款,因为大家都出于自由抢着参与服事与奉献。今天我们还缺少这些的原因是,我们对上帝的信靠还不够深入,还不够彻底。

        信上帝的人一定会爱人,换言之如果我们不爱人的话,往往意味着我们跟上帝的关係出了问题。当有人在提醒我们说:「你最近怎么越来越没有爱心!」这并非单单改变声音、态度,或摆出笑脸道平安就可以,修改表面行为没有办法真正改变自己,只会变成伪善的法利赛人,真正的问题在于自己与上帝的关係出了问题,只有信靠上帝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当训练一个厨师或运动员时,比教导技巧更重要的,是全面性地培养人本身;我们希望培育一个好同工,不能只是教导各种服事技巧而忽略整个人的全面提升。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强调技巧,最终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个具有表面技巧的工匠,而非全心信靠上帝、被上帝改变的人。有一位路德宗的神学家说,马丁路德带来了一个上下颠倒的大改变:我们需要上帝是因为我们是罪人,而不是因为我们是圣人。很多人都以为基督徒都是比较有好行为、比较有爱心的人。错了!如果比较有好行为、比较有爱心的话,就不需要作基督徒了!就是做不到,因此才需要信靠上帝。我们不要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基督徒都是天使,其实基督徒是找不到其他出路的罪人,唯独需要上帝恩典。

        另一位宗教改革者加尔文提醒我们,「信」是一种容器,好像是装宝贝的瓦器。我曾问学生:「如果信是一个装宝贝的器皿,你们觉得这个容器应该愈怎么样愈好?」学生马上回答:「愈大愈好。」其实光是容器「大」有用吗?假若容器很大而裡面是满的,还能装东西吗?除了大以外,还要愈「空」愈好。人要把自己的容器空出来其实是最困难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放手,必须全然倚靠上帝,容器才会是空的。往往我们的人生唯有在苦难中才学会把自己裡面的一切倒空。保罗为了身上的刺向上帝祷告,他三次求主拿掉肉体的刺,得到的回应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

        雨水代表的是上帝的恩典,总是落在最低的山谷处,山谷代表人生的逆境或苦难,唯有人生的山谷能够累积上帝的恩典,领受雨水的土地必定肥软丰饶而具有生产力。人生处在顺境的人就好像那又高又尖的山顶,是乾旱枯竭的,没有办法容纳任何雨水,人若想要得着上帝的恩典、领受天上的雨水,必须有预备心成为山谷。接受上帝恩典最大困难往往在于人们不肯承认自己是罪人,我们总是指责别人的罪,却很难接受自己就是罪人,因为我们裡面有一个很强大的自我而不肯放下,我们的容器常常是满的,如何能够装上帝的恩典呢?人最难说出口的一句话就是「我错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无法领受上帝恩典。

        C.S.Lewis提醒我们,在耶稣基督的时代,那些看来明显的罪人,不论是有罪的女人或者税吏,比较没有那种骄傲而无法归向上帝的危险;反而那些表面上看来很高尚、熟读圣经的人,包括神职人员,却是远离上帝的。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自以为义,如果我们从内心深处终于省悟,每次遇到上帝时都再一次明白我们是错的,其实那一刹那我们就要开始经历上帝恩典了。马丁路德最后遗言说:「我们都是乞丐,这是真的。」我们只是如乞丐般地倚靠上帝恩典,当我们领受了这恩典,自然会欢喜地去报给其他乞丐这个好消息,一个领受上帝恩典的人一定是传福音的人,没有任何犹豫,体验到大的好消息就去告诉其他人!

 

  TAG:唯独  信心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圣经》叙事的历史性  上一篇:在耶稣里重燃希望 打印文章   录入:嘟嘟接力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