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的人生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1-06-16 04:54:19

微信图片_20210615150116.jpg

  约2: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3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4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7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8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9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10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11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变水为酒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这件神迹既不是医治疾病解决生存问题,也不是驱除污鬼解决灵性问题,但却成为耶稣三年侍奉的开始。对今天的你我有何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这神迹背后的故事:
 
  一、喜酒的尴尬
 
  1、喜酒的妙用:
 
  和中国人结婚要“喝喜酒”一样,犹太人的婚宴必当豪饮尽欢。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颜。
 
  为何人们如此中意饮酒?中国文人墨客有许多谈及酒的诗文,所谓诗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唐·杜甫)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唐·白居易)?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唐·杜牧)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一醉能消万古愁。(唐·杜荀鹤)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唐·高适)?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宋·欧阳修)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元·王实甫)??
 
  当然,借酒消愁愁更愁: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明·唐寅)?
 
  有关诗酒的诗词,我最喜欢的还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作品《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为什么人们中意饮酒?因为酒表达欢畅,麻醉愁苦,逃避失意,借酒壮胆。圣经就说:
 
  箴31:6可以把浓酒给将亡的人喝,把清酒给苦心的人喝,7让他喝了,就忘记他的贫穷,不再记念他的苦楚。
 
  圣经中的wine从发酵的葡萄汁制成的饮料。有着某种属灵的象征意义:
 
  士师记九章13节:「使神和人喜乐的新酒」;
 
  诗篇104:篇15节:「酒能悦人心」(参斯1:10;传10:19;赛50:5:1、2;亚10:7)。
 
  犹太人节制用酒是生活的一部分(创14:18;士19:19;撒上16:20)。
 
  在圣殿供职的利未人(利10:8、9)、拿细耳人(民6:3)和利甲族人,都不准喝酒。
 
  在旧约时代,酒有很多用途,其一是用以献「奠祭」(出20:9:40;利20:3:13),且敬拜的人也经常备酒献祭(撒上1:24)。再者,圣殿中要备有酒,在祭祀时使用(代上9:29)。
 
  有时,酒是用以帮助软弱、疲乏和患病的人(撒下16:2;箴30:1:6)。
 
 微信图片_20210615150109.jpg
 
  不过圣经更是劝诫人不要沉醉于酒的的麻醉,清醒地面对人生使命:
 
  箴言23:29谁有祸患?谁有忧愁?
 
  谁有争斗?谁有哀叹(或作“怨言”)?
 
  谁无故受伤?谁眼目红赤?
 
  30就是那流连饮酒,
 
  常去寻找调和酒的人。
 
  31、32酒发红,在杯中闪烁,
 
  你不可观看,
 
  虽然下咽舒畅,
 
  终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旧约对於不节制的饮酒时加谴责,以赛亚指摘那些醉酒的人是犯了罪(赛20:8:1-8)。圣经里又有许多经文,劝诫那些狂饮醉酒的人(箴20:1,20:1:17,20:3:20、21,20:3:32-34)。
 
  2、无酒的尴尬
 
  对所有的家庭而言,结婚喜宴都是人生最为重大的事情之一。而对于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婚宴是必须有酒的。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的婚宴一般持续七天,客人都会尽情饮酒,表达欢庆。
 
  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3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结婚在犹太人和中国人的观念里就是“喝喜酒”。里可以想象,喝喜酒的时候突然没酒了,这是何等尴尬啊!而且,耶稣的时代,酒都是自己酿造的,你不无法随时到商场购买。故为了婚礼,至少要提前一年预备好自己的喜酒。没有酒了,你借不到,买不到,真是让人举手无措!。
 
  娶亲的美事遭遇无酒的尴尬!实在是结婚的一大阴影啊!
 
微信图片_20210615150813.jpg 
 
  二、变酒的神奇
 
  3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4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一般而言,犹太人喝喜酒的时候,女眷的宴席都是靠近厨房最近的地方。因此,她们会最早发现酒用尽了。因此,玛利亚赶紧禀报耶稣:“他们没有酒了。”
 
  耶稣的母亲或是要耶稣想想办法,虽然此前耶稣并未行过神迹。但玛利亚总是信任耶稣的。4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妇人:此词在我们听来有些别扭,但这句话的希腊语是当时对女性的最高敬语。这句话当时可用来称呼皇后,可见耶稣多么敬爱自己的母亲。除此之外,在十字架上称呼母亲与马利亚(19:26)和复活后称呼抹大拉的马利亚(20:15)皆使用了此单词。我与你有什么相干:对这句话有两种解释:
 
  ①可解释为“什么事”;
 
  ② 也可解释为“你对我有什么权利呢?”。
 
  「我与你有甚么相干?」原文是『这与我、与你有甚么相干?』乃犹太人的惯用成语,其确实意思须视上下文而定。此处应系拒绝她以主肉身母亲的地位,想越权指挥神子的行动。因为耶稣知道,从此祂将开始第一件神迹,进入神圣的侍奉,玛利亚将不能以肉身母亲的身份来指挥神子的侍奉了。
 
  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7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8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9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10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耶稣不仅帮助娶亲的家庭解决了没有喜酒的尴尬,还赐给了他们最美的美酒。
 
  清水如何变成了美酒?尴尬如何化为了千古传颂的美事?变水为酒的神迹背后有三个重要的属灵定律:
 
  请主赴席
 
  求主施恩
 
  听主命令
 
 微信图片_20210615150103.jpg
 
  三、美酒的人生
 
  为何要变水为酒?水与酒有何不同?
 
  水:淡而无味,死水会浊,不能解愁,不能欢畅。
 
  酒:越久越醇,越过越香,解愁除忧,防腐杀菌。
 
  变水为酒的神迹让我们看到,分明有两种人生:一种是平淡无奇,随波逐流,最终沉溺于世俗之中。一种是越久越香,永不变质。变水为酒让我们看到,上帝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平淡的人生变为美酒的人生。越过越醇,历久弥香。
 
  如何拥有美酒的人生?
 
  1、我们要请主做主——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2、我们要求主施恩——3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3、我们要听命顺服——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4、我们要有容乃大——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5、我们要警醒预备——7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6、我们要为主所用——8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7、我们要坚信主恩——9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10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相信上帝总能将好酒留到后头!
 
  你要舀出来——照着主的旨意,为主所用,你那淡而无味的清水人生,就会成为美酒的人生。
 
 微信图片_20210615150054.jpg
 
  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就是变水为酒,说明祂在乎人的需要,愿意与人同乐,更重要的是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美酒的人生!显出了上帝的荣耀,也令祂的门徒信服了祂。
 

  TAG:尴尬 平淡 祝福 喜乐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按主吩咐下网捕鱼  上一篇:提前规划 打印文章   录入:王庆荣   责任编辑:王庆荣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