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新约如何引用旧约

作者:陈济民     来源:向山举目的blog 时间:2013-10-14 09:01:37

 
  三、《马太福音》2:15
 
  最后,我们要看的是《马太福音》2:15的引用:“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太》2:15)。
 
  《马太福音》1~2章的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经常引用旧约。除了2:15以外,马太在1:22-23就引用了《以赛亚书》7章14节:“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跟着在2:5-6,他又借着祭司长和文士的话指出耶稣的出生是应验了先知弥迦的预言。2:15的话是第三次的引用。
 
  谈到2:15经文的出处,圣经学者都同意是先知何西阿的话。而学者们也都同意,在《何西阿书》11:1,先知讲的是上帝召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而我们面对的问题也就因此而生:为什么马太却说耶稣从埃及回巴勒斯坦,是应验了先知何西阿的话?
 
  初读这节经文,相信有些读者和笔者以前一样,会觉得它所反映的解经原则非常符合我们印象中的灵意解经或寓意解经原则,有时甚至会觉得──说得难听一点,这是对号入座,望文生义。骤看之下,《马太福音》的作者好像是说:从前以色列人是神的儿子,从埃及出来,现在耶稣也是神的儿子,也从同一个地方出来,所以耶稣应验了旧约的圣经。可是,再仔细思考,又难免觉得两者之间有一个基本不同: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隶,但耶稣并没有在埃及做奴隶,因此两者其实并不对称。再看《马太福音》的作者在整本福音书引用其他的旧约经文,他也不是这样粗陋。例如,他在《马太福音》1:22-23引用《以赛亚书》,在2:5指出文士们提到《弥迦书》,非常准确,因此,马太福音的作者整体上显然不是采用灵意或寓意解经法。
 
  后来,读了一些圣经学者的研究,才发现有更好的解释。首先,在《何西阿书》11章,先知已经讲到,上帝从前带他们的祖先出埃及,祂也会为后世的以色列人做类似的事(《何》11:11)。在《以赛亚书》,我们也看到以色列先祖出埃及的经验,成为后代历史的先例(参《赛》42:18–21,63:7-14)。
 
  其次,在新约中,有时作者虽然只是引用一节旧约的经文,但他想到的却是整段的经文,《马太福音》2:15便是其中的一个例证。换言之,《马太福音》的作者是说:耶稣这次出埃及是神要借着祂在历史的终结时代进行救赎的开始,祂因此成全了旧约何西阿先知的预言。这种现象在释经学中称为“预表”。这种解经原则不是片面地根据旧约经文中某些用词,而是旧约经文中救赎的原则。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旧约经文本身并不一定明文说它是指着耶稣说的,可是它却清楚地指出旧约的事件本身并不是上帝救赎的高峰;到了新约时代,由于耶稣成全了旧约经文所应许的救恩,新约便说这是应验了旧约的预言。《马太福音》第2章这段经文如是,主耶稣在《约翰福音》6章宣称祂就是神所赐的真粮,也同样是根据这个原则。
 
  结语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所处理的经文不多,也都是比较难解的。不过,从讨论的一些经文,我们还是可看到两个要点。首先,我们可以说,当主耶稣和新约作者读旧约的时候,他们都会注意旧约经文的用字,却不是断章取义,而是整段地读,有系统地读。根据旧约本身的提示,他们都看到上帝在旧约时代所行的事并非历史的高峰,而是指向将来;而且,当他们将旧约的教导与主耶稣的救赎比对的时候,他们也都发现耶稣所成就的正是旧约所说的。其次,当他们读旧约的时候,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陈述一些历史事迹而已,而是将上帝在旧约所说的话应用到自己的世代。他们表达的时候,是针对着他们当代的情境而讲,也是采用他们当代的语言。这种新约解读旧约的基本精神,是我们现代解经原则的依据。


 
  作者曾任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现住美国洛杉矶。
 
  本文原刊于《举目》杂志第45期,2010年。

 

  TAG:埃及 召出 引用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那九个在哪里?  上一篇:建立与拆毁 打印文章   录入:沐雪冰蕊   责任编辑:沐雪冰蕊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