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所要的“善牧领袖”在哪儿?

作者:林博     来源:温州恩约浸信会 时间:2018-04-19 08:41:24

t012a1a6543fc684399.jpg 

  在市面可见的基督教诸多教牧类书籍中,卫天牧的这本《善牧领袖》毫无疑问是属少有的佳作。正如弗格森牧师毫不吝惜所评论的,他说:“(这是)一本阐述基督教会真正领导力本质的书,很有见地,符合圣经,合乎中道,在属灵方面有指导意义,思维敏锐,切合实际;而且还有双重的益处:这本书不仅可读性强,而且饶有趣味。”[1]读完此作,本人完全认同弗格森牧师所给出的是诚实、中肯的评价。
 
  卫天牧教授以回应“如何在教会中有效地牧养群羊”的问题,他给出了非常简洁的三步曲。首先,他把对牧养一词的理解,稳稳的建根在整本圣经的释经之上,还不时透过教会历史查看人对它理解的变化;第二,他进一步给出对“牧养”一词的准确定位,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详细加以解释;最后,他非常实践性的给出具体如何进行认识、喂养、引领和保护的七要素见解与指导。
 
  在对此书框架性的查看之后,以下本人要从两方面切入,来对此书做省思和学习。首先,从作者给出三步曲的框架出发,做对眼下教会牧养事工反思性的观察;第二,要站在改革宗浸信会的长老治会立场,来辨明本书中一些个人认为存在不一致的方面。
 
  首先,从作者给出三步曲的框架出发,做对眼下教会牧养事工反思性的观察。
 
  第一步曲:从释经和历史层面看。
 
  一开始,卫天牧教授就以非常娴熟的圣经神学,带我们领略整本圣经中典型的牧养者。从中,他提出几个很重要的概念,如:全方位看顾的牧者、代理牧人、善牧君王。
 
  他提到,耶和华是诗人的牧者(诗23篇)。诗人以一种全方位被认识、被供养、被引领、被保护的角度,来描述这位耶和华牧者对他的照看。正因如此,所有地上他所设立的代理牧人,他们都应当展示出耶和华牧者那“全方位看顾”的特质,以此表达向那位大牧人的忠心。然而由于堕落的事实,以色列中鲜少有这样至死忠心的牧者,他们当中要么有人由于软弱而跌倒,要么有人因为犯罪而有失败。这样,作者带我们去到圣经所揭示的,那位真正完美的善牧领袖那里。这位善牧领袖,跟所有其他人间代理牧人的极大差别就是,“在人间牧人跌倒之处,道成肉身的耶稣是不会跌倒的。”[2]并且,这位善牧以借着为羊群的过犯牺牲舍命的方式,进行对他们的搭救和保护,使他们脱离最终被定罪的险境。这正应了耶稣在约翰福音10:11那里所说的话,“好牧人为羊舍命。”而这正是“爱”的最高表达。因此,在这位善牧耶稣升天之前,他就将这一牧养他子民的神圣使命,托附给了他的使徒(太28:18-20),以后,是由教会长老来接续的执行对神子民的牧养(徒20:28;彼前5:2-4)。
 
  浏览了以上的事实,再转眼于我们眼下的教会教牧层面,我们自己着实问题重重,难以述尽。所以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的最好办法,就是先从对自己下手开始。
 
  本人必须得承认,从自己的本性喜好来说,我是喜爱之前在牧区中做派工传道时的那种悠闲情景的。那时,我们只需把分配到要讲的道讲好,将负责的团契带领好、工作分配好,就差不多了,无需过多思想什么牧养的事情,并且那时,各人毕竟都有所属的教会、牧区会作为他们最终的牧养遮盖的...但现在,因着对圣经中神命令的察看,对神圣传道呼召的认识,我宁愿努力追求处在现在必须要为神子民交帐,以致在喜乐中有压力、在压力中有喜乐的服侍情景,也绝不要再回到那种必定会受到神严厉审判的所谓悠闲时光。
 
  我开始越来越深的体会一点,带领一个机构团契和服侍牧养一间教会,是存在多么巨大的差别啊。从教牧的方面来说,现在,我必须要将所有的教会成员装在心上,要对他们作公开教导,为他们祷告守望,给他们打电话,与他们探讨信仰,思想如何帮助他们长进;在他们忧伤无力时鼓励他们,在他们有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回复,甚至有时候,在他们对你产生极大误解时,你仍还要继续爱他们、关心他们。。。哎,有时候软弱的时候想,真的希望从没开始过,要面对的何止是这些呢?而当中那么大的责任,那么多的背负,谁又曾明白呢?所以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好像很反文化、很反理性啊。。。但圣经做出回答是什么?这就是做牧者,其实这就叫做呼召啊,这就叫做做事奉啊,而只有那些真正在主面前计算了代价的人,才会被他加力前来受命。所以很快回想过来,如果我是真正蒙神所召,神绝不是召我们悠闲的过传道日子,而是叫我们为羊舍命的,他也会在这点上加我力量往前行...这样,我真的定下心,要全力以赴了吗?
 
  看了自己,也了解周边一些更大点的教牧现实问题或危机观点。我看到:
 
  ·  有些人认同全方位牧养的理念,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我想,有这样认识的牧者,他相对来说还是好的,他的问题只是找不着系统牧养的门路,但至少他的心是乐意这样进行服侍的。希望我们这些年轻的同工都属于这样的行列。而神为我们眼下预备这本书,这样的分享,无疑正是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的。
 
  ·  另有些人,他们认同教会要进行全方位的牧养,但他们只想要别人去做,自己却懒得去做。说实话,这样一个不愿好好花时间委身于去牧养上帝交托群羊的人,不仅必须得反思自己是否蒙受了呼召,而且,他应当赶快放下他一切传讲或事奉的工作,因为成为一名雇工式的牧人,他所招致的审判一定是更严厉的审判。所以依稀记得司布真牧师所说的,如果神没有呼召你,你绝不要碰它,反而你要像逃避地狱的火一样去逃避进入这样的事奉。这再次也给我们自己提醒。我是否是神所呼召,如果是,我就一定会认认真真努力去做事奉的。
 
  ·  而再有人说,他的主要事奉是传道,牧养不是他的呼召。所以这些人喜欢讲道,而且到处讲道,却独独不喜欢扎根在一个地方教会,实际的进入到教众的人群堆里,去到信徒私下的生命中,他们不喜欢,因为在他们看来,羊太臭了,不喜欢他们散布出的那种麻烦味道...个人认为这种错误的理论像撒旦放出的,持守这理论的,不知道要害苦多少上帝的真百姓。
 
  深究一点我们或许会发现,这种邪恶理论的一项强有力助推器,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派工制”。(我们必须承认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它是起了万不得已的正面作用的,但现在我们必须回归到圣经了。)这种只强调派工讲道的突出重要性,却将讲道与牧者私下本该要辛勤进行对群羊的牧养全然给切割开,从此,问题就变得十分巨大。
 
  这些传道人会认为,“万邦皆下品,唯独讲道高”;常听到一些这种体制下的传道人说,“我只想好好做教师,牧师或牧养那是其他人去做的”;有些人说,“我只想做神学院的老师,教会里的那些除讲道外的事,我一概不感兴趣...”如果一间教会,大多传道人都这样思想,教会会糟糕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呢?怪不得有人评论今天在教会中的状况也是,羊没有牧人一般的光景,因为传道人对牧养根本不感兴趣...
 
  这样,整个教会就越来越呈现出以事工为中心的导向,最后仅是靠事工推动人去做事;而因为会众根本没有被牧养,鲜少有真正委身的心,因此极个别几个较委身的人累死累活不说,在教会中还要被那些不做事的人评头论足,最终这些较委身的几个人的热情也消耗殆尽,教会里真实主动要事奉的人就变得廖廖无几了,最终教会领袖也就只能借着搞搞一些特会活动、邀请人来做一些震撼性的音乐演出等,来充当充当门面了。这样真是可怜。
 
  ·  再从代理牧人的概念理解来说,许多教会的长老牧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一位代理人。只有在符合圣经神所定义的资格标准,领受他的呼召,才能上任。所以有时候我们说,将自己放错了位置的可怕,往往是在一位长老的身上体现出来。他越过圣经,在背地里捣腾一些类似见不得光的虚假之事;或在实际带领中,将自己的意思凌驾于圣经的表达之上,让人更敬重于他的权威、观点,而不是圣经。于是,看起来基督好像只是他事工的一位中介人而已,而他自己反而像成了真正的老板。这是多么可悲。
 
  ·  最后有些的事奉牧者,他们的事奉毫无喜乐,充满疲惫,心被压伤,最终以受伤害而离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真是不胜枚举。不过究查原因所在,跟一点很相关,就是他忽略了谁才是那位真正完美的善牧领袖。要知道,真正的善牧不是你,不是我,不是长老牧师,而是基督自己。我们只是他的代理牧人,我们绝不是全能的,反而总是有限的,会出现瑕疵和错误的,但忠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要尽力按圣经去做那就好了。对于这些的事奉者,我们应当回到合乎圣经的看法里去。
 
  第二步曲:从给出对牧养一词具体的定位层面来看。
 
  在这部分,作者在阐述牧养到底是指什么的问题,卫天牧的回答就是:牧养就是认识;牧养就是喂养;牧养就是引领;牧养就是保护。而每一个方面都包含了宏观和微观的层面。
 
  在这一部分,作者已经非常精彩的做了书写,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但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是绝对值得我们一看再看,要多多研究和省思的。
 
  本人只想在这里提及一个对眼下教会的一种观察,是跟作者这里提及牧养就是认识群羊的表达有关的。
 
  在我回到自己原来的教会做服侍以来,我希望努力依照羊的认信,对羊做出区分,为要真正可以认识哪些是羊,这却显得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后来猛然想到,对于传统教会最大的危机点是什么呢?我看到,教会中为什么团契想改革总是处处受阻力,主日来聚会的人总是很少?为什么分配小组鼓励大家用心学习渴慕圣经,总是屡屡失败,后来来的只有廖廖几人,为什么?很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此,我们的教会,我们的传道人,从来不曾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信徒,而有些人不是。我们的一个极大问题就是,将所有来到教会聚会一段时日的人,都看作是基督徒,或者都以基督徒来对待他们。我们容让前门放低,致使许多根本没有真正归信的人,都让他们受洗进入教会,而从不开启后门,将一些根本不是信徒、毫不悔改的人给排除出教会之外。请留意,再软弱的基督徒是基督徒,他们有神的生命在里头,神的恩典会帮助他归回;但,再刚强的非信徒不是神儿女,除非他们以真实的认信和果子表明出这一点来...个人认为,如果我们的传统教会不开始首先在这方面做革新,一切的体制改革、教牧创新都很难走的长久。
 
  第三步曲:如何进行有效牧养的见解与指导。
 
  作者在这里提出实践的七要素理论,是非常值得我们一一进行深究的。对我深具影响的有这样三方面:
 
  1、牧养事工必须系统、全面、有计划。之前在我们的概念里,牧养更多是属于细节,是属于特定对像就特定分析处理,但哪里知道,其实这是细节中的盘大工程。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宏观牧养,即公开讲道,小组带领等,却忽略微观的对每一只羊的认识、照看,保护,一个系统就只是一个空系统,根本没有生命成长的实质。简单的说,我们的教会不仅要有信条,有章程,有核心价值观,异像使命,有一定的预算等,我们还必须有一个在牧养教会方面的大局层面和个人化层面的牧养计划,并且真实的照着去执行。每一位牧者应当有这样全局性的牧养理念,与同工协商之后,在地方教会的会众中实践出来。
 
  2、牧养事工必须有问责的执行力。人的本性都是趋向拖延、没有纪律的松散的,因此问责的机制正是对人这些本性的监察,并且借着问责的机制,推进教会事工的进步。毫无疑问,向神的忠心必须驱使我们在教会的服侍上忠心,有爱心,又要彼此问责,因为我们只是代理牧人,有一天要向大牧人交帐。
 
  3、牧养事工必须借着常常祷告。太多时候我们会落入的试探是,努力以头脑来想通一些事,在头脑中以逻辑来向人辩明一些事,这当然是重要的;但往往我们却不晓得,很多时候,头脑折服不代表心被折服;逻辑给力不代表全心认同...我认为这是今天一些改革宗教会牧者,改革宗的一些神学院,和一些改革宗神学学习者的悲哀,就是我们严重忽略在祷告中对上帝全心全意的依靠和仰赖,至少我自己需要不断在这事上悔改。因为很多时候,我的心是冰冷的;理性的火热并没有带动心一起火热起来...而这,正是上帝叫我们一定要跪下来祷告的原因,因为万事是他来引领,是他在成就,不是我们。我们只有交托,求他来行事,照他的计划来等候。
 
  这样,让我看到有几点的思考:
 
  A所以,不要再炫耀我们教会有多少多少人,教堂有多么多么大,要看看我们里头有几个牧师?在传道的中间有几个真心做牧养的神的仆人?
 
  B从对圣经的查看和实践方面来说,教会不是需要更多董事会领袖,不需要更多商业界有威望的企业家,教会只需要向神忠心于每一件小事的牧羊人。许多的领袖,只是按自己的行程计划,在他得空时,偶尔式的会探望下某只羊,但他与真正牧羊人的区别在于,他从来不会放这些羊放在他的心上;放在他心上的只是事情,只是场面,而不是这些具体、特定的羊或这些羊的具体的需要。
 
  C我们事奉者团契的聚集,应当有更多祷告,是的,更多更多为各教会、各位牧者专一仰赖的祷告。求神来成就他自己的大事在各教会和各事奉者的生命中!
 
  第二,站在改革宗浸信会的长老治会立场,来辨明本书中一些个人认为存在不一致的方面。
 
  毫无疑问,本书作者卫天牧教授是一位改革宗长老会人士,所以他在本书的最终的结论是用来支持长老会中治理的观点的。他相信教会结构有地方教会、区会、总会之分;他认为在一间地方教会中有教导长老、治理长老、教师和执事这些职份。而本人是作为一名持守1689改革宗浸信会公认信条的学习者在阅读此书的,改革宗浸信会也是一样认同长老治理,只是我们并不认同有治理长老和教导长老以及教师等职份之分,我们认为这三个词都只是描述同一职分而已。因此改革宗浸信会的治理,较完整的表述可以说是复数长老(也就是牧师,也就是教师,也就是监督)带领会众做决定的治理模式。
 
  了解了这些简单的表述之后,本人不得不提,卫天牧教授在本书中,特别在长老治会的圣经和历史研究方面,有一些个人认为不一致的地方。如:
 
  在本书27页,他清楚引用约翰加尔文和布鲁斯的话表明,在圣经徒20:21节那里,主教与长老并没有不同之处,与公元二世纪之后的情形不同的是,在之前以弗所的教会领袖那里,他们对长老、主教或监督,以及牧者或牧师,是不加任何区别的来同一看待的。
 
  在本书38页,他仍然认同在第一世纪,地方教会就是由多位长老带领,执事进行辅助去牧养当地信众的。他再次引用林赛的话透露,在变成三重的,即牧师或主义,长老,执事职份之前,每群地方教会的组织形式就是由长老和执事双重治理的。
 
  再次,到本书41页,他引用威克利夫的话表明,在初期教会,就是在保罗的时代,教会只有教士和执事两个等级的神职人员。
 
  最后,在本书的42页,他甚至直接引用了约翰加尔文的话见证,加尔文在提到主教、长老、牧师和传道人这些名称时,其实都是等同于地方教会的牧师一职而说的。
 
  个人认为这些都是清楚表达和支持了改革宗浸信会的治理模式,然而他在书的后边却又不顾之前这些看起来是坚定相信和支持的描述,仍旧采用长老会的立场来表达不同的名称,即教导长老,治理长老,教师和执事。个人认为这是第一个他不一致的地方。既然从圣经和历史你看到是如改革宗浸信会所描述的这般,为何将这些的事实放在一边,采纳一个第二世纪才开始的治会立场呢?
 
  第二个不一致的地方在于,他多次的见证提前3章的监督清单与执事清单的区分只有一个,就是做监督或长老的,就是必须要善于教导。而他却又在本书的32页说,并非所有的长老都具有教导恩赐,虽然他们本应当善于教导。这样,他与所有持守长老会这观点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尴尬,就是找不到经文来支持这种治理长老恩赐的经文,他们不能用提前3章提到监督资格标准的那一段,因为那里明显谈到监督必须善于教导;他们也不能引用徒20章,因为那里保罗谈到他们要效法他将神全备的旨意向他们尽情解说的做法。他最后只能说,“考虑到圣经画面的完整性,如果一个人确认治理长老是存在的,却不将之前提到的那些经文应用到他们的呼召、资格要求及职责上,那真是匪夷所思的。”[3]问题是在于,圣经哪一个地方提到跟教导分开的单单进行治理的长老职份呢?答案是没有。
 
  总体来说,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在教牧实践方面的上乘佳作,本人在阅读中受益良多,且倍受鼓舞;作者给出的许多教牧意见是非常具有见解性和可操作性,只是我们需要将作者所提及的一些理念,结合在我们当下的中国会众或温州会众的具体处境里边。同时我也相信,卫天牧教授的这些的见地,一定也可以促使今日教会的许多方面进行省思,为什么我们的教会牧养一直处于不大有进展的状况呢?如果我们能借此书做抛砖引玉的思想,这都是上帝对我们极大的怜悯和对他教会的爱。感恩!
 

   
  (本文作者为改革宗浸信会恩约教会的牧师)
 
  [1]卫天牧《善牧领袖》(山行文化出版社,2015),3。
 
  [2]卫天牧《善牧领袖》(山行文化出版社,2015),18。
 
  [3]卫天牧《善牧领袖》(山行文化出版社,2015),63。
 

  TAG:善牧 领袖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基督徒玩微信应该多长几个心眼!  上一篇: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打印文章   录入:刘长川   责任编辑:刘长川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