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阿摩司的名意为“背负担子的人”。书中没有提及他的家族,甚至连他父亲是谁也没有说明,可见他出身卑微。
他是提哥亚人。提哥亚是位于伯利恒之南六哩的小镇。阿摩司在这贫瘠的山地牧羊及种桑(1:1,7:14)。他是羊毛商人,故常来往北国以色列各城,亲眼目睹以色列民的腐败。
神在阿摩司牧羊时呼召了他(7:15),任先知共十年之久(主前765-755)。
阿摩司——工人的模范
1)谦卑:深感自己不配。7:14
2)智慧:深入浅出,用大众化的语言讲述。
3)勤奋:举例皆源于生活,足证他殷勤,且善于观察。这对他写作讲道都有帮助。
4)忠心:不奉承、不谄媚人,忠实传讲。
5)坚强:不怕威胁。7:10-17
6)信息:常强调“耶和华如此说”,表明其信息从神而来的同时,他不传自己的话。
7)成功:他的影响遍及以色列全国(7:10)。
二、写作日期
阿摩司于耶罗波安二世在位的末期写这书,约主前760年。全书共九章,以阿摩司的“默示”(1:1,指信息或讲章)为主,7:10-17节则是述事。
其听众主要是以色列人。那时他们的政zh i及经济情况正达颠峰,外无战争威胁,国内商业蓬勃。然而物质的丰盛使人心高气傲、远离真神,偶像之风遍满全国。国家已陷于灾难的边缘,事实上三十年后就亡国了。故斥责其罪,切望悔改。
三、历史背景
阿摩司事奉神的时代乃是国家内外太平的时代。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领导下成为兴盛强国,南国在乌西雅朝政下也是一片升平的迹象,人民丰衣足食,不免陷入过分享受之弊病,物质主义至上,属灵的向往冷淡,道德生活糜烂,毫无公道正义可谈,强权夺理,贫富悬殊(3:9-10;5:10-13)。阿摩司在他们中间以凛然不可犯的态度,赤裸裸将社会的黑幕揭露,并宣告公义的神必不坐视不管,必要讨伐他们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孽。
四、信息目的
阿摩司的信息尖锐而严厉,引致伯特利的假先知亚玛谢诬他造反(7:10-17)。
其信息的要点
1)百姓的罪;
2)将临的惩罚;
3)神的公义与圣洁;
4)神因怜悯而施拯救。
这书常被人批评为“灰暗”。但阿摩司的目的是激发人们认罪悔改。他切望他们认识神。这书钥节是神恩慈的邀请:“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5:4)。
五、大纲图表
1、八祸灾(1-2)
外邦受罚(6国) 1-2上
选民受罚(2国)2下
2、三信息(3-6)
责备现今的罪 3
宣告过去的罪 4
预言将来的罚 5-6
3、五异象(7-9)
蝗虫的异象 7上
火烧的异象 7中
准绳的异象 7下
夏果的异象 8
祭坛的异象 9
六、文体结构
本书的引言简短(1:1-2),没有正式结语。
文体分三种:
1)诗体式预言(圣谕)1-2章。经常重复的钥句是:“耶和华如此说”(如1:3)。
2)训诲式讲辞(讲道)3-6章。经常重复的钥句是:“常听这话”(如3:1)。
3)戏剧式启示(异象)7-9章。经常重复的钥句是:“耶和华指示我”(如7:1)。
9:11-15是最后部分,弥赛亚的应许。
七、书之亮点
1、以民现今之罪(3章)
1)以色列之蒙恩(3:1-2):在地上万族中,神只「认识」以色列(3:2),这种伟大的恩惠若没有报答实是弥天大罪了。
2)以色列之受罚(3:3-8):作者先用七个问题引证一个原则:「有因必有果」,也是说神审判以色列并非无原因的;而第七问题「灾祸若临到一城岂非耶和华所降的么」(3:6b)可作全段之主旨了。
3)以色列之毁灭(3:9-15): 此后作者直接宣告神将来审判以色列之方法和工具,乃是藉着外邦国的手追讨以色列的罪。
2、预备迎见神(4:12)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信息。
人在地上的生活都是有意无意地在迎见神。今天若不能因恩典迎见他如同慈父一般,将来必定在公义的气氛中迎见他。
特别是神的仆人,要预备迎见神,因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
你预备好了吗?
3、饥荒之因(8:11)
神的话就是我们属灵的粮食,维持我们属灵的生命,满足我们属灵的需要。
可有时因着罪的缘故,神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以致在神子民中间缺少供应,造成属灵的饥荒,使人的灵性生活受到极大威胁。
自然饥荒问题尚小,最严重的还是灵性饥荒。人只知道饥饿,但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各处飘流找刺激,可望梅不能止渴,画饼也不能充饥啊!
八、问题思考
阿摩司何年蒙召为先知?蒙召时身份是什么?
阿摩司的性格怎样?
请列出受罚国家的名单。
以色列有什么特别的罪?(2:10-12,4:1,8:4-7)
请写出五个异象,第一个是蝗虫的异象。
二人同行的前提是什么?找出经文出处。
“大卫倒塌的帐幕”指什么?何时建立(9:11,徒15:14-17)?
TAG:阿摩司书 预备 迎见神
【作者简介】
黄晓远:雅博网作者。男,家居浙江温州,传道人,一个蒙主耶稣拯救,同时蒙主呼召去服事他的人。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