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见亦实

作者:恩惠     来源:《天风》 时间:2015-08-29 08:13:19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说明传闻不如眼见,但却并非是普遍真理。如果以此推断唯眼见的东西才可信,那是对这句话的“耳听”,既不客观也不科学。

 
  古人观察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便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其实是地球围绕太阳转;人的眼睛看到的是白光,实际上却是含有七种颜色的光。可见,人的观察力受空间和观察技术的限制。如果说眼见以外再也没有客观存在,那人类怎么会不断地发现新的矿藏、发现新的宇宙星系呢?
 
  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而看不到全部。就物而言,眼睛不一定看得到整体;就事而言,眼睛不一定看得到始终。即使借用工具亦是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盲人摸象”故事中盲人的回答,错就错在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是“整个大象”,殊不知这仅是大象身上的一部分。
 
  眼睛看不到整体,就意味着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仍有客观存在。一个人把眼睛闭上,他什么也看不见了,但却不影响周围的客观存在。世界之大,没有一人能走遍地球上的山山水水;书籍之多,没有人能读完世界上现存的书。对个人来说,眼见为实,但眼未见的也未必不是客观存在。故判断客观存在决不能以己之见为准,也不能以现有的科学理论为准。因为科学理论是描述了已有事物之规律,但宇宙中仍有太多未知之事物,是现有的科学理论所不能阐释的。
 
  人类理论的局限说到底是感觉能力的局限。
 
  也许正是因为人是用泥土所造成的,故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常以他的感觉能力为基础,承认“三维空间”,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它。然而,因为“感觉”不到“多维空间”、“负空间”,我们因此就无法想象和推理,故难以接受。但是,若有一天我们感觉能力扩大与延伸了,认识也就随之改变了。
 
  宗教是什么?按牛津字典解释:“宗教是人类对一些更高、看不到的力量的承认。”基督教信仰讲“信”,“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来11∶6)信,就是要超越人类感觉与认知能力的局限,因为信仰者所崇拜的对象不属于物质范畴,无论人身体的感觉能力如何延伸也无法真的触及。神乃灵,认识他、体验他、敬拜他必须要用“心灵和诚实”(参约4∶23),而不是靠感官或感觉。着名物理学家伽俐略也说过:“五官所感觉到的东西,或是程度较低的存在,或仅仅是幻象。”
 
  在某科学院院墙内,一孩子正在放风筝。老教授路过,便问:“你在干什么?”“放风筝呀!”孩子回答。“风筝在哪里呀?”老教授追问道。孩子因为风筝线长离他高远而看不见风筝,顿时面露困色。忽然一阵风吹过,孩子的手颤动了几下,似乎给了他一个灵感,他就说:“我虽看不见它,但我能把握到它!”老教授连忙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看不见它,但能把握它……”“信心”是什么呢?“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这正是“看不见它,但能把握它……”
 
  其实,生活中你若思想一下,一个“眼见为实”的世界是多么贫乏和狭窄。在那里,黎明的曙光不会带来生命的希望;雨后的彩虹不可能寓意和平的盼望;钢丝和马尾的摩擦不可能产生悠扬的《二泉映月》;美丽鲜艳的花园不可能散发浓郁的馨香。若是这样,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保罗提醒说:“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8)当然我们不否认“眼见为实”,但也得承认“眼不见亦实”!
 
  

  TAG: 不见 亦实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约伯——苦难中真正的祝福  上一篇:人生只有五天!好好珍惜过…… 打印文章   录入:默想   责任编辑:默想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