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依然年轻

作者:大漠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7-04-27 07:03:34

       de3612ba97fc94b04ed20176db32fd37.gif

   剃头的时候,电动推剪在头皮上簌簌地滑动,被闷热弄得昏沉的脑袋,在这时,渐渐地清爽起来,眯着的眼睛被激活了一般,眸光掀开眼帘,在理发屋里扫视着。理发屋地面的瓷砖光洁如新,就是一只小蚂蚁爬在上面,也会被清晰地映进眼中。但这上面没有蚂蚁,有的却是理发匠从我的头上推剪下的缕缕青丝。一缕一缕的青丝,如片片花瓣,在一点一点地飘落,而且慢镜头似的,听不见一点声音。

  每个月剃一次头,每个月青丝都要飘落一次。看似简单的一次剃头,若仔细琢磨,青丝飘落一次,生命就递减一次,无数次的剃头,就是无数次生命的飘落与递减。在这无数次的递减中,人生逐渐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壮年,从壮年走向今天的花甲之年。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悄然的,谁也不会去在意,谁也不会去思考这个过程。所以,这个过程是不被察觉的。

  谁知,已逾花甲之年的这次剃头,意识里却陡增了一个惊觉。就在目光落定在地上的几丝白发时,意识里的惊觉,很像影视里出现的某个魔兽,巨大高挺,张牙舞爪,两只硕大的刺脚,一步一步地朝我走来,叫我浑身打了个冷颤,心跳加速,惶恐而惧怕。我清楚,这个魔兽是时间与岁月制造出来的,是专门来吞噬我的生命的,并且已经吞噬我六十多年的生命。这让我心生了一股凄怆,真切地感到青春不在,年华已逝,嘴角虽挤出不在乎的笑纹,但心里蠕动的却是丝丝悲凉的皱褶。白发静默于地,望住白发,我的肩膀却不由地颤抖了一下,继而萎顿若泥,自以为英姿犹存,健朗依在,但就在这个瞬间,都成为了幻觉,成为了一个个的气泡,在静静的空气中流转涡旋。

  北宋词人秦观对此情此景吟唱出的那句“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当是我此刻的心情。抖了几下衣襟上的发屑,心里辗转反复地低吟出一个令我无奈,又不得不发出的一个声音:“花甲之年到了。老了,老了,老了,老了……”

  没有人是不怕老的,更没有人是不怕死的。所以,每个人都懂得生命是可贵的,都希望自己高龄长寿。《诗篇》曰:“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34:12-14)这是在告诉我们,生命是可以增长的,拉长的,延续的。但却是有先决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不说恶言,不说诡诈的话,离恶行善,寻求和睦。若此,神就会给我们增加寿命,增加生命的年月。

  《列王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先知以赛亚告诉希西家王,神说他会病死的时候,希西家就转脸朝墙向神祷告:“耶和华啊,求你纪念我在你面前怎样存完全的心,按诚实行事,又作你眼中看为善的,希西家就哭了。”(王下20:2-4)神听了他的祷告,加增给他十五年的寿命。但是,这也是有先决条件的,就是诚实依靠神,按神的真理做事,做被神看为是善的事。这样,神才会垂听你的祷告。否则,即便是磨破嘴唇,祷告他十天八天的,都是一种徒劳。神依然不会增加你的寿命,如果做恶太多,还会减少你的寿命。

  按此推理,一个人要想增长生命寿数,就必须依靠神,按照神的话语离恶行善,寻求和睦,神才会增加你生命的年岁。应该说,这也是一条长寿的秘诀,是基督徒所独有的。

  但是,由于人的软弱本性的存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相信神给以人的应许。只要发现自己真的老了。走路,本来和先前一样,却总觉得脚步慢了。说话,本来没有改变多少,却总觉得话音模糊了。眼睛,本来还是好好的,却觉得看东西有些恍惚了。面部的皱褶虽然已现,并不是那么多,但总觉得每天都在剧增。在这种心态驱使下,身体也就随之发生了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腰酸背痛,手脚笨拙,拿东忘西等等毛病。这就像是在某个早晨狂风突然袭来那样,让自己不知所措,乃至毛骨悚然。早将神的应许抛诸脑后了。一曲人生的悲凉之歌,不知不觉地缠绕激荡在自己意识中,把自己的每根神经都死死地咬住了。

  还是在孩童时,被我称为爷爷奶奶或者大爷大娘的人,看他们一个个笨手笨脚的,一张张的面孔,就像我家窗前那棵柳树皮似的,没有光滑,粗粗糙糙的,脑袋上不是半秃就是白发杂生,下垂的眼角挤满了皱褶,弯腰驼背的,这叫我很是纳闷,很觉惊奇,他们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但还来不及去思考这些,岁月便已远去。好像只是在某个瞬间,我们这辈人已然跟了上来,有了与他们一样的伛偻和衰退。

  前阵子在幼稚园做打更工作,这里的老师都是花季少女或少妇,学生都是学龄前的孩童。她们在绿茵茵的塑胶地上唱歌跳舞,花样的舞姿,甜润的歌声,一颦一笑都那么俊俏与嫣然,如同簇簇绽放的花朵,蹲下来是芍药,站起来是月季,走起来是风惹黄菊,那浓郁的青春气息,在触摸缕缕阳光的一刻,焕发出了一片生命的绚烂与美好。

  这样的生命谁都有过,但生命的流变,最终总是叫人感到残酷和冰冷。不仅是人,万物都是如此。由盛而衰,由生而死,这是个永恒不变的生命定律。生命之美,与这个定律相比,就是夜空里划过的流星,转瞬即逝。难怪诗人顾城对此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感叹:“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一个人的生命从诞生那刻起,拣好听的说是成长之路,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生命的终结。但是,无论怎么好听的语言,在这个所谓成长的过程中,都难以掩盖这个过程里蕴含着的一个冰冷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生命的逐渐死亡。少年来了,童年就死亡了。青春来了,少年就死亡了。壮年来了,青春就死亡了。老年来了,壮年就死亡了。这个过程是悲怆的,滴血的,更是无奈的。不管这个过程里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一个人经历了怎样的辉煌与颓败,最终是殊途同归,在生与死这件事上都是平等的,也是谁也逃不掉的。

  正是如此这般,当有人称呼自己“大叔”或者“大爷”的时候,心里便泛出一股子酸涩。当有人称呼自己“爷爷”的时候,心里便汹涌出一阵悲凉。当有人呼骂自己“这个老不死的”时候,那简直就会恼羞成怒,恨不得一砖头拍死这个人。这都是一个人害怕“老”的征兆。也是一个人对“老”的一种拒绝,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再往深度说,就是怕死。

  同学经常聚会,彼此搭肩握手,微笑拥抱的。激动过后,看见对方眼脸下垂,一脸褶巴巴的,自然会冒出一句“哎呀,你可真变老了。”熟知,这句话一落地,就会令自己后悔不叠,因为他老了,你又怎么会年轻?也许脸上的皱褶比他少一些,也许眼脸没有下垂,但这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出现这种现象,完全因为自我心理对年龄值的定位出现了差错。

  说了这么多,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是怕老怕死的。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也不必讳忌这么说而加以否定。因为这是事实,是自然规律,是上帝赐予人类乃至万物的一个铁定的法则,任何人都难以改变。只是基督徒与常人不同的是,上帝给以基督徒一颗感恩之心,一个对永生的盼望,更有一个让我们可以长寿的秘诀。

  人一老,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愿意回首往事。曾经的跃马横枪,曾经的折戟沉沙,曾经的爱恋情仇,曾经的青梅竹马,曾经的一切都是回忆的对象。风中的一叶飘絮,脚下的一粒石子,远方的一块浮云,乃至什么人说的一句什么话,都会勾起我们对往昔的回忆,好像只有这些回忆,才会慰藉和充实自己快要失落的灵魂。回忆是美好的,但如果一个人沉溺和陷入回忆的失望与伤感里,那么就会很快让自己的生命失去颜色,迅速走向死亡。

  著名基督徒作家冰心在逝世前留给世人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谈生命”。她浓墨重彩,以形象之笔,把个体生命喻为涛涛滚滚的一江春水,把个体生命曲折的过程描写成水穿峭壁,冲倒沙石积土的过程。文章笔力雄劲,大气磅礴,成为她生命的绝笔。我最欣赏她文章里的这么一段话:“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这不是堪破红尘的彻悟,也不是故作清高的表白,而是她在一生信仰中结出的一颗晶莹之果,更是一个基督徒应有的本色。在我们盼望永生的同时,在把握住神赐给我们长寿的秘诀,于人生的晚景之中,敞开胸怀,感恩上帝赐予我们的人生,感恩社会,感恩周围的每一个人。无论我们的人生是苦是甜,是幸福还是痛苦,本应如此,因为我们是上帝的儿女。

  俱往矣,所罗门的智慧之书,定会在我滴血的掌心中灿然盛开。老与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延续。依此推理,花甲之年依然年轻。

  主啊,我当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TAG:花甲之年 年轻 依然

【作者简介】 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沈阳东关教会受洗归主。2012年开始在《雅博网》网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后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国》及网站发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花瓣上的感恩  上一篇:为但以理点赞 打印文章   录入:大漠   责任编辑:香膏飘逸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