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功效的祷告(一)

作者:司布真     来源:网络 时间:2009-09-16 10:58:35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约伯记23章3-4节

约伯在极度痛苦绝望中如此呼求神。像其他在苦难中煎熬的神的儿女一样,他所深切渴望的,是再次得见父的面。虽然饱受痛苦折磨,但他开口祷告时,并没有求神医治他的恶疾,除掉他身上的脓疮,使他的儿女从坟墓里复活过来,或希望从那破坏者的手中得回他的产业。他最先且最迫切的呼求是——“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我的神,能到他的台前!”

暴风雨来临之际,神的儿女都会赶快跑回家去。这是满有恩典的灵魂所特有的属天本能。这特质驱使他在遭遇任何危难之时,都会去寻求神的庇护。只有那些以神为荫庇的人,才配称为真正的信徒。一个伪善的人受到神的管教时,他会动怒,并像一个奴仆逃避主人责打一样地逃避神。但一个真正属神的儿女便不同了,他会亲吻那掌掴他的手。当神向他蹙眉,露出不悦之色时,他会在神的怀里,寻求荫蔽,找到那“杖与竿的安慰”。

你会发现,一个深陷苦难却无法得到安慰的人,更渴慕与神交通。当约伯远远看见他的朋友走近时,他可能希望他们对他善意的忠告和同情,能减轻他的悲痛,但他们才说话不久,约伯便沉痛地对他们说:“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伯16:2)因为他们的安慰,有如撒在他伤口的盐,并点燃他心头的悲痛之火。那些无情的责骂更加深了他尖锐的痛苦,他们以前曾沐浴在他温馨的友谊中,但现在他们竟使他的名誉蒙上了阴影,使他饱尝无情之苦,责备之难。于是约伯离开了他的朋友,仰望天上大能者的宝座,就像一个饥渴的旅人,丢弃了干涸的水袋,去找寻一口水井一样。这时候,他不再对人存什么希望了,他呼求说:“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只有我们了解一切都是虚空时,才会知道创造万物之神的宝贵。当你深切领悟到:“那依靠人和人血肉膀臂的人有祸了”,你就能体会到:“依靠神和以神为盼望的人有福了”这话之甘醇。转离那没有蜂蜜的属地蜂房,那里有的只是尖锐的蜂刺,空虚的喧嚣和无情的责难。因神的信实而喜悦吧!你会发现神的话语比那蜂房下滴的蜜更甜。你若因从人那里得不到什么而愁烦,那么你就会因神的信实而欢喜。

有时,一个身处患难的义人,因受不了别人的冷酷无情,会不顾一切,快步疾跑地到神的面前去亲近神,但这时候神好像也离弃了他,使他得不到任何慰藉,这是最惨痛的事。“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约伯的呼求是沉痛的,甚至在他失去了儿女和产业的一刹那,他的呼求也没有这样的深沉,还有什么损失比失去神慈爱的笑容更大呢?在此他先尝到了救主那哀痛的呼叫:“主啊!主啊!你为什么离弃我?”虽然神时时刻刻和他的儿女同在,在暗中看顾他们,但他的儿女却不一定能时时察验到他的存在,就像雅歌中所说的新妇找寻新郎一样,她们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心所爱的。她们虽然起来游行城中,寻找他却寻不见。神的儿女也同样会哀伤地一再追问:“你们看见我心所爱的没有?”虽然神很爱你,但你可能心中感受不到他的爱。虽然神很爱你,像他爱基督一样,但在某一时刻,他也可能离弃你,他发怒的时候也可能把自己隐藏起来。

这时,一颗信靠的心会因为得不到神的亮光和慰藉而更感迫切。他不会轻狂言曰:“若神他离弃了我,我便可以任意而为;没有他的同在和安慰,我可以靠自己挣扎前进。”不!这个灵魂会如此说:“这是关乎我生命的事,我不能没有神,因为我已在灭亡的边缘和陷于无底的深渊中,只有神能把我拯救出来。”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个崇高的灵魂会更热切地寻求神,它会虔诚地一再向上天呻吟、呼求、哀哭、叹息——“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如果一个灵魂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他会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地来到神的宝座前。他劳苦跋涉,经历千山万水,也发誓要来到神的面前。“在饥渴中我的灵能推倒铜墙铁壁,甚至攀上天国的城楼,只为见父神一面;若我与神之间隔着七个地狱,我也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地狱熊熊的烈焰中;若我知道我终能来到他的面前,尝到他爱的喜悦,那么什么又能使我畏惧,使我裹足不前呢?”约伯在呼求神的时候,他心中一定这样想。

但约伯的最终目的,不单是见父神的面,他寻找神,是为了向神祷告。他原先已向神祷告,现在他来到神的面前,希望神聆听他的祷告,并伸出他怜恤的手。他向那大公无私的审判者和智慧的神,把他的案件陈明,因他不满他朋友不公平的审判,所以要向神——那天上最高的执法者上诉,他说:“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伯23:3-4)

在以上的一节经文里,约伯教导我们怎样向神祈求。他把他祷告的技巧和秘密展示给我们看。我们若听从他的指引和神的教导,我们同样会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技巧,向神祷告。

一、在神面前将我们的案件陈明

一种流行说法认为:祷告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以漫不经心,毫不费力地随意而为;有人以为你需要借助一本书,翻开里面一页,找出一连串辞藻华美的字句,然后把书本合上,便是作了一次祷告;另一些人则批评这种方式近乎迷信,他们主张用“即兴”之法,就是将那在你脑中瞬间闪过的如万马奔腾的思想, 变成句子,并反复念诵。当你不经意地发出行云流水般的言语时,你就是在祷告。

但初期的圣徒不是这样祷告的,他们祷告的态度,较比今日很多的信徒严肃认真得多。首先他们十分重视祷告,并加以恒久操练,而他们中有很多是以善于祷告著称的,神也特别赐福他们,所以他们在祷告中获得丰收,在那施恩宝座上发现了无尽的宝藏。

初期的圣徒,包括约伯在内,都得到神的恩赐,懂得怎样在神面前将他们的案件陈明。当一个人来到法庭申诉请愿的时候,他一定不会因一时冲动而胡言乱语,必定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地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理由向法官陈述。同样,当我们来到万王之王的宝座前时,也应预先准备一切,认清自己的目的、立场、希望。当我们遭遇危难或忧伤时,我们可以立刻来到神的面前,如展翅飞翔,躲到岩石穴中的鸽子。但在平常日子,我们却不应毫无准备地去见主,好似一个孩子早上没有洗脸就去见他的父亲。

一个祭司在献祭的时候,他不会贸然走进圣殿,随便拿起一柄斧头去宰杀公牛犊,他会站起来,在铜洗濯盆中洗净他的双足,并穿上圣衣和其它祭司的衣饰,然后小心翼翼地遵照耶和华的命令,将祭物分开,甚至连如何安置公牛的脂油、肝脏、腰子这样细微的事,也不忽略。他把血盛在碗中,洒在祭坛周围适当的地方,而不是任意而行。他要用圣火,而非用凡火生火。虽然这种祭祀仪式现在已经完全被废弃不用了,但它所包含的真理至今仍然适用——就是我们在属灵的祭祀上也应采取圣洁而谨慎的态度。神不喜悦我们一清早从被窝爬起来,跪在地上,轻率而不假思索地向他随便说话。与之相反,我们应该以恭敬和虔诚之心等候我们的主。

让我们看看大卫在蒙神赐福后,是怎样祷告感谢神的——首先,他进入神的殿,来到主面前,因他知道他不应在外面,与神隔得远远的,他进入殿里,到主面前坐下——虽然有人反对坐着祷告,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他安静地来到神的面前,坐下来,他先思想神的完美,以培养祷告的精神,然后在圣灵带领下,他才开口祷告。但愿我们也以大卫一样的心志来寻求神。

于是大卫开始祷告:“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诗5:3)”这里我们看到大卫安排他的思想像预备战事的勇士一样,他把祷告当作射箭,他不会无的放矢,首先他把箭搭在弓上,瞄准箭靶的红心,然后尽力拉弓,把箭射出去,并抬首注视这箭前进,因为他希望神会垂听他的祷告。但很多信徒在祷告完毕后,便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大卫知道在祷告时,他必须集中自己的心思意念,于是他把自己的力量都运用出来,他相信祷告是有功效的,并相信神会答允他的请求。我们无论对于工作或祷告,都应同样用心,越是值得我们做的工作,越需要小心去做。若我们在工作时专心一致,祷告却漫不经心,这便是亵渎神了。若我们以为对神可以马马虎虎,对世俗的事却兢兢业业,这不是一种很大的讽刺吗?

若有人问我祷告应遵循什么秩序进行,我不会像一些人一样,给你一个模式,要你顺着赞美、认罪、恳求、代祷、歌颂的先后次序去安排你的祷告,我也不认为只有这样的祷告次序才有至上的权柄。我所指的秩序,不是一些如上所述的机械式秩序,而任何形式的祷告,同样都是正确,都是神所悦纳的,在新旧约中记载了不少祷告范例。

我以为祷告的属灵秩序,不单是次序的安排,我们更应感到我们所做的是实在的,我们是在向一位看不见,但真实与我们同在的神说话。我们虽然触摸不到他,也听不见他说话,有限的理性也无法测透他,但他就像一位有血有肉的朋友,在与我们交谈。当我们感觉到神的同在时,他就会施恩使我们谦卑下来,就像亚伯拉罕一样,当他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创18:27)只有这样,我们的祷告才不会像学生背诵课文般呆板,像老师教导学生般自大,或强盗拦路抢劫时那般粗暴,我们会变得谦虚却不畏缩,并借着救主的宝血求神怜悯。我们不会像一个讷于言辞的奴隶,也不会像一个放肆无礼、轻率卤莽的顽童,而是像一个驯良顺服的孩子使他的父亲得尊荣。他真挚地恳求神,并对他的旨意完全顺服。当我们向神祷告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正站在神的面前,并明白我们所想所求的,原是我们不配领受的,惟有靠着神的恩典和借着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我们才能得到这莫大的恩惠,所以我们要以救主为荫蔽。我们要知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基督借着我们在说话;我们恳求神的时候,是在恳求他身上的钉痕、他的生命、他的死亡、他的宝血和他自己。这才是祷告的真正秩序。

然后,我们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祷告祈求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楚明白地表明我们的需要。有些人在聚会中祷告,往往不着边际,令人困惑,不知他们究竟向神求些什么。我也常常害怕自己落入此套。在他们的祷告里,有关教义的理论和涉及个人经验的话说了一大堆,真正恳求神的话只是寥寥数语,而这些话又是含糊不清和杂乱无章的。我以为我们的祷告必须清楚明白。当我们心目中很明显地有某种需要时,我们才会向神祈求,所以在祈求时,应该十分肯定和清楚,不要转弯抹角和兜圈子,要直接入题,开门见山。我很喜欢亚伯拉罕采取的态度,他这样对神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创17:18)亚伯拉罕说明了他要代祷的名字,及所想求的恩典,只是寥寥数语——“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很多人就会兜圈子说:“但愿我们所爱的子女,能得蒙神的宠爱,就如你对……”等等。你若要为“以实玛利”祷告,你只要直接对神说“以实玛利”。有些人甚至为牧师祷告,也用这种隐晦的言辞,令人不知他指的是谁。

因此,我们祷告时必须清楚地把你内心要说的话,坦白诚实地说出来。当我们把自己的事向主陈明时,我们的思想就会清晰。你不须求神赐给你“人所认为好的东西”,也不用列出一大堆你可能得到,曾经得到,将会得到或必会得到的东西。你只要向神表明你现在的需要,就如日用的饮食等。你祈求的时候,要用简单的言语,因神不会看重华丽浮夸的词藻,在他的眼中,巧言令色,夸夸其谈是无意义的,只会暴露你的肤浅、喜爱自我炫耀的性格而已。在主面前,你的话要简短,但你的心却要火热。

当你奉耶稣基督的名,把自己的需要向神陈明后,还应该审视你所求的是否适当。我们若细心思想,就会发现我们所求的一些东西,原是不当求的,我们深藏在心里的动机,可能是自私、违背基督的旨意。我们可能只知为自己的方便和舒适设想,而忘记了神的荣耀。虽然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利益祈求神,但却不能因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神的荣耀,我们在祷告中必须顺服神的旨意。我很喜欢马丁·路德的祷文,他说:“主啊!我愿你成就我的旨意。”在此你也许会惊讶我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祷文,但且听他说下去,他继续说:“我要坚持我的旨意,因你的旨意就是我的旨意。”祷文的前半部看来是狂妄自大,但加上了后面的话,就变成了很出色的祷文了。若我们清楚知道自己的祈求是为了神的荣耀,而我们又有这样能力的话,我们便可以这样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我们甚至可以像雅各与天使摔跤一样,不得到祝福就不罢休,但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我们所寻求的,是为主的荣耀,我们方能如此。

现在把上面所说的三点归纳起来,你便明白何谓在主面前将你的案件陈明——先是把要说的清楚明白地说出来。深刻的灵性乃是把祷告视为与看不见之神之间的真实交谈,这也是祷告具有真实性之所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求什么;然后以虔敬和炽热的心志,相信你所求的是你所需要的,并决定在祷告中求神的恩赐;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完全地顺服,把一切都交托给神。 (待续)

  TAG:功效

【作者简介】 1834年6月19日,司布真出生于英国艾赛克斯郡的凯维敦(Kelvedon)。他的祖先是荷兰清教徒,1568年避难来到英国。祖父是英国独立教会(Nonconformist)的牧师,司布真7岁以前与祖父同住,并喜欢上了本仁约翰(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据说,他一生读了《天路历程》一百遍。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行为比教义重要?  上一篇:有关同性恋之经文 打印文章   录入:天堂鸟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