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种的比喻

作者:凡仆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7-10-09 06:39:06

QQ图片20171009051834.png 

  经文:太13:l—9,18—23。

 
  耶稣在世时,多用比喻,以能看见的来阐述看不见的,以地上的来引发属天的。
 
  撒种的比喻大家比较熟悉,这个比喻主要说明的是:道在不同的心田里有不同的反应。我们在逐句分析前先来明白一下这段经文里的几个用语。这样有利于我们领会整个比喻。“撒种的”是耶稣的自比,即耶稣把自己比作撒种的农夫。“种”是指神的道或福音。
 
  “天国”是指上帝的国。犹太人认为“上帝”一词很神圣,一般情况下不直称上帝之名,而是用“天”来代称。马太福音作者写作主要对象是犹太人,故用天国。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则用上帝的国,这样有利于外邦人接受福音。
 
  “天国的奥秘”是指神的国要借着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通过地上的教会和信徒的团契建立起来,叫—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个奥秘是神的预定计划,但一直隐藏直到现在才透露。
 
  “田地”,指人的心。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种不同的田地对种子(道)的反应。
 
  第一种田地是路旁,落在其上的种一子后来被飞鸟吃尽了。耶稣对此句的解释是: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自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我们从耶稣的讲解中清楚的知道,恶者之所以把心中种子夺去,是因为这种人不明白天国之道的缘故。他们不知道天国之道是什么,永生是什么,耶稣为什么降生、死、复活?认为十字架的道理为愚拙,所以无法和神建立父子关系,救恩与他们无关。因信称义,赖恩得救真理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意义的。今天许多人不相信上帝,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别的,而不知道耶稣并他钉十字架。即使听过一点道,也被世俗的东西所同化。一些信主时间很长的同道之所以仍然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顺着自己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被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也是因为没有领会福音的真谛,把握住圣经真理,明白天国之奥秘。
 
  第二种田地是土浅石头地,落在其上的种子发芽快,死亡也快。耶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喜欢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 -/迫,立刻就跌倒了。”耶稣的讲解相当透彻,完备,没有人能解释的比他更好。真正的信仰,笃诚的信心是深层次的,而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外在表露,只有信仰根基坚固的人,才能经得住日晒,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有时,外在的各种不利因素不是信仰的坟墓,而是有利于有信仰根基的人信心更加坚固,保罗是一个信主很诚,知识渊博,爱主很深的人。他的信仰经受了各种试炼而没有改变。他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主耶稣也教导我们:“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因此,信仰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是听福音后的感情冲动,或是随大流,赶时髦,而是把道——福音的种子埋藏在心田的深处,在耶稣里生根建造,使之有根有基,信仰坚定。只有这样,在为道遭受各种试炼时,才不至于跌倒。
 
  第三种田地是荆棘地,所撒的种子被荆棘挤住了。主的解释是:“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根据圣经,种子在这种田地里,不象在“土浅石头地”和“路旁”,使种子的生命无法存在,信仰的根基不好建立,而是能生根,能成长,只是不能够结实。换句话说,具有这种“田地”的人,他能接受福音,也相信上帝,但因对世界上的事,诸如:名誉、地位、权力,周围的环境、家庭、妻子等等考虑的太多,又贪爱钱财,因此影响了他(她)从耶稣那里得到的属灵生命。使其不能流露。他们只有认信,没有经历,只有信心,没有行为,整天思前顾后,忧衣忧食。这种人就象有生命而不结果子的树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自然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果效,结不出丰硕的果实来。其实,圣经早就告诉我们:要一无挂虑,将一切所要的告诉神,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贪财是万恶之根,若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可见,一个相信上帝的人,不仅要听道,也要排除万难,消除各种障碍,活出自己的信仰,见证自己的信仰,使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第四种田地是好土地,种子在其中发芽、生长、并结实。耶稣的解释是:“撒在好上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这个好上地由于本身素质较好,故种子能够很快、很好地在其间生根、发芽、生长、结实,根据树的大小会结出的不同数址的果实。”同样,一个素质较高的人,他不仅很容易接受福音,明白福音,而且能活出福音,靠圣灵的工作,得人如得鱼,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主耶稣,我愿你来。”这是每一个信主之人的心愿。但若两手空空,又岂敢见主?!求主怜悯我们,带着收成归天家.
 

  TAG:撒种 比喻

【作者简介】 凡仆(网名),实名;王俊,男,第四代耶稣信徒,基督教牧师,金陵协和神学院首期教牧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首期中国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研修生学历,陕西圣经学校兼职教师,陕西省基督教“两会”驻会同工,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管窥约拿书的真谛  上一篇:认识自己重塑生命 打印文章   录入:心安草   责任编辑:心安草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