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神迹的目的

作者:仆人之歌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6-03-17 08:36:09

02.jpg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核心目的,是要为罪人在十字架上舍身流血,成就赦罪的恩典、永生的救恩。(参路19:10;太1:21;来10:7)但耶稣在地上行走的时候,也医病赶鬼,行了许多神迹(有人统计耶稣大约行了三十五个神迹)。这也是旧约圣经的预言,即弥赛亚来临时必然伴随有神迹奇事。(参赛35:5-6)

  耶稣是神的儿子,在他凡事都能。所以耶稣行神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怪,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地创造宇宙万物,任何神迹对他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耶稣所行神迹的步骤各有不同,有的神迹甚至还颇费周折,这就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了。

  耶稣多数的神迹是靠说话完成的,有时他伸手触摸,有时他要做好几个动作。比如耶稣曾医治一个耳聋舌结的人,他把病人拉到一边,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又望天叹息,然后开始说话。(可7:31-37)还有一次医治一个瞎子更费周折:“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可8:23-25)耶稣为什么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呢?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在他没有难成的事。任何神迹,他都不需要人的帮助,甚至也不需要他自己特别的举动才能完成,因为他的话语本身就带有无上的权柄,直到如今,他依然“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1:3)

  主耶稣所行的神迹,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其目的大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为着神的荣耀,彰显主的慈爱和怜悯,为着人的益处,坚固人的信心,还有就是纠正法利赛人的谬误,尤其是有关守安息日的错误教训。

  马太福音第九章记载,耶稣医治一个瘫子,“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神。”(太9:8)马太福音十五章记载,“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带着瘸子,瞎子,哑吧,有残疾的,和好些别的病人,都放在他脚前。他就治好了他们。”(太15:30)众人都稀奇,“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太15:31)路加福音第七章,耶稣是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复活,“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路7:16)路加福音十三章,耶稣使一个驼背十八年的女人直起腰来,她“就归荣耀与神。”(路13:13)约翰福音第二章,耶稣变水为酒,圣经说是“显出他的荣耀。”(约2:11)约翰福音十一章,耶稣听说拉撒路病了便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所以耶稣所行的神迹,既是主对人的怜悯,也更是为着神的荣耀。

  主耶稣最常用的神迹方式是直接说话。

  多数情形下,耶稣医病赶鬼是靠他口中的话语。“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太8:16)

  在海上遭遇风暴,门徒叫醒耶稣,耶稣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可4:39)海就平静了。

  耶稣对群鬼发命令,那群鬼就进入了猪群。(可5:1-17)

  一个罗马百夫长求耶稣医治他的仆人,耶稣没有见仆人的面,只对百夫长说话,他的仆人就好了。(太8:13)

  还有一次更神奇,一个大臣求耶稣医治他的儿子,耶稣对大臣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约4:50)在远距离之外的大臣的儿子就好了。

  马太福音第九章和马可福音第二章,分别记载了一个瘫子得医治的神迹。这一次耶稣也是说话,但他的说话有点特别:耶稣看见瘫子和他的朋友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5)耶稣没有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可2:9)反而说,“你的罪赦了。”耶稣的话引起文士的不满:“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可2:7)

  “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就说,‘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可2:8-10)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样容易呢?在人看来,‘你的罪赦了’容易,因为‘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是要当场兑现的,至于你的罪是否被赦免却是谁也看不见。但对耶稣来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容易,说‘你的罪赦了’更难。耶稣之所以这样说,是要众人知道,他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然后耶稣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可2:11)耶稣用他‘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的权柄,证实他所说的‘你的罪赦了’的真实性。于是,众人“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可2:12)

  约翰福音第五章,耶稣也是说话医治一个三十八年的瘫子,但这一次耶稣的说话略有不同,主耶稣对这个瘫子一共说了三句话:

  “你要痊愈吗?”(约5:6)

  “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约5:6)

  “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约5:14)

  耶稣的第一个问题“你要痊愈吗”似乎多余,因为每当有天使下来搅动毕士大池子里水的时候,他都盼望有人将他推下去,所以这个瘫子三十八年来每天都盼着痊愈。但耶稣说“你要痊愈吗”,不单是说“你要站起来走路吗?”“你要痊愈吗”有英文版本译作“Doyouwanttobemadewhole?”意为“你想要得以完全吗?”“你想要身心灵都得以健全吗?”

  然后,耶稣才发出他权能的命令:“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约5:6)

  根据上下文,这个瘫子得瘫痪可能与他的罪有关,因为耶稣后来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约5:14)而这个人马上告诉犹太人,是耶稣让他得痊愈,经文似乎有告密之嫌。总之这个瘫子与约翰福音第九章那个感恩敬拜的瞎子明显不同。

  马太福音第八章记载主耶稣用手触摸一个麻风病人。

  “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拜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疯立刻就洁净了。”(太8:2-3)

  主耶稣医治这个麻风病人,其实用不着触摸他,主只要一句话那麻风病人就好了。但主耶稣却伸手触摸他,这对麻风病人是多么不寻常的事。

  人们对麻风病人唯恐躲避不及,不仅因为麻风病是传染病,在犹太人的文化里,麻风病是犯罪的标记。米利暗反对摩西,她的身上立即出现大麻风。旧约律法规定:“身上有长大麻疯灾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头散发,蒙着上唇,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利13:45)因此,麻风病人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遭受深切罪恶感的折磨。他们被隔离于家庭亲情和社群生活,人们对他们唯恐躲避不及。

  然而正是这样的连自己都讨厌自己的麻风病人,耶稣却伸手抚摸他,触摸那不可触摸的。这对那麻风病人是多大得震撼,一种被接纳和被爱怜的暖流涌入他整个身心。

  耶稣医治这个麻风病人,不需要触摸他,但耶稣爱怜的触摸,完全是为着这个遭人遗弃的麻风病人的益处。何等慈爱怜悯的主!

  马可福音第七章,耶稣医治一个耳聋舌结的人:耶稣“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望天叹息,对他说,以法大,就是说,开了吧。”(可7:33-34)同样,耶稣用不着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吐沫抹他的舌头,耶稣可以直接命令,这个人就立刻痊愈。但耶稣亲自探他的耳朵,抹他的舌头,让他实实在在地经受主恩手的触摸,而且就摸在他的耳朵、他的舌头上,亲自经历主的医治。主恩手的触摸总是他慈爱的涌流,流入病人的身心。

  马可福音第八章,耶稣医治一个瞎子,拉着他的手到村外,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又按手在他眼睛上,都是将主爱的暖流传递到瞎子的心间。当彼得在海面上行走将要下沉时,主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同样,耶稣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彼得送回到船上去,但主耶稣伸手拉住彼得,使他终生不忘。

  类似的神迹是那个患血漏的女人得医治和睚鲁的女儿复活的神迹。

  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他的女儿快要死了,请耶稣去按手在他女儿身上,使他女儿得痊愈。耶稣去的时候,有许多人跟随他。一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挤在人群中躲在耶稣的背后,心想只要摸耶稣的衣裳繸子就必好了。这女人得了医治,但因为这样的耽延,等耶稣到了睚鲁家的时候,睚鲁的女儿已经死了,耶稣拉着那女儿的手吩咐她,于是她从死里复活。

  这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可5:25-26)

  十二年漫长的煎熬,使她受尽了疾病的苦楚。同时血漏病又使她羞愧难当,这是她为什么夹在众人中间,躲在耶稣的身后偷偷地摸他衣裳繸子的原因,她不敢光明正大地行走在人群中。当她摸到耶稣的衣裳,她的病立刻就好了。耶稣转过来问,“谁摸我的衣裳?”耶稣知道谁摸他的衣裳吗?当然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问呢?主耶稣要这女人自己勇敢地站出来。因为甚至当主耶稣问谁摸我时,患血漏的女人还是“恐惧战兢。”(可5:33)主耶稣不要她这样远离人群、恐惧战兢,主耶稣要她从此以后可以自信喜乐地生活。于是主耶稣慈祥地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可5:34)于是,这个女人从此不再受疾病的苦楚,也不再受自卑的缠磨,她可以幸福、快乐、感恩地生活!

  在耶稣去睚鲁家的路上,发生了血漏女人打岔的插曲,所以耽误了耶稣的行程,可以想象睚鲁当时一定是心急如焚。等到了家,女儿已经死了,睚鲁该是何等地悲伤苦痛,说不定他心里会埋怨那血漏女人的打岔耽误了自己女儿得性命。

  有人从家里来对管会堂的睚鲁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可5:35)

  “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可5:36)

  耶稣到睚鲁的家里,“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可5:41)

  圣经记载,“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可5:42-43)

  看主耶稣的一系列动作:“拉”着孩子的手,对她(已死的孩子)“说”,那闺女立时“起来走”,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又“吩咐”给那孩子东西吃。

  主耶稣这一些列的行动,对睚鲁、对门徒、对周围站着的人,是何等大的震撼,门徒尤其是睚鲁亲眼不读主的作为,他的信心该是得着怎样的坚固!

  无饼二鱼喂饱五千人,是四本福音书共同记载的神迹。把四本福音书的记载放在一起,可以看出这个神迹完整的图画。

  耶稣带门徒退到旷野,众人就从各城中步行跟随他去。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医治了许多的病人。天将晚的时候,门徒求耶稣要将众人散开,好让他们各自去买吃的。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吧。”(太14:16)门徒回答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太14:17)

  接着耶稣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可6:39-44)

  耶稣首先吩咐门徒叫众人一排一排地坐下,门徒一定很纳闷,那些饥肠辘辘的众人一定也很纳闷:耶稣这是要做什么呢?

  然后耶稣做了一连串的动作:耶稣拿起这五个饼,两条鱼,抬头望天祝福祷告,然后他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他也同样把那两条鱼分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

  如果耶稣想要单纯地喂饱这五千人(五千男人,加上妇女孩子应该更多),他可以瞬间把饼和鱼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但他却颇费周折,他叫众人一排一排坐下,拿起饼,抬头祷告祝福,擘开来,递给门徒,门徒再递给众人,然后又照样分鱼,递给门徒,门徒递给众人。

  当众人一排一排坐下的时候,当众人看着耶稣擘饼分鱼的时候,当门徒兴高采烈地把百倍、千倍、万倍扩增的源源不断滚滚而来的饼和鱼递给众人的时候,当万人之众高高兴兴地分享这神奇而来的午餐的时候,当他们在每个人都吃饱后,剩下的零碎又收拾了十二个篮子的时候,他们正在经历着一个怎样终生难忘的场景啊。这个神迹是如此生动地刻画在他们每个人的脑海里,使他们确实低知道并确信:耶稣---他是生命的粮、他是生命的主!

  拿因城寡妇儿子的复活,彰显主的怜悯。

  “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路7:11-12)

  在拿因城门口,有两组人群在那里相遇。一群是正准备进城的耶稣、他的门徒和很多跟随耶稣的人,他们有说有笑、欢喜快乐;另一组是正从城里出来、为一个寡妇儿子送殡的队伍,悲痛凄凉、哭喊连天。这两组人走到一起是多么地不协调。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路7:13-14)

  寡妇是丧夫之人,如今儿子也死了,于是就彻底失去了指望。

  主耶稣看见寡妇就怜悯她,对他说,“不要哭。”但对一个死去儿子的寡妇说,“不要哭,”又如何能安慰她的悲伤呢?于是主耶稣上前按住抬棺木的杠,众人就都站住惊诧不已,心想耶稣要做什么呢?众人都定睛看着耶稣,那寡妇也一定是在惊异中夹杂着期待:耶稣真的能让神迹出现吗?

  耶稣在众人的瞩目中开始说话:“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路7:15)

  死人会坐起吗?死人会说话吗?但寡妇已死的儿子真的坐起,真的说话。耶稣就把他活活交给他的母亲。

  请看主耶稣所做的一系列动作:主安慰寡妇不要哭;伸手按住抬棺的木杠;命令少年人起来;死人坐起说话,耶稣将他交给寡妇。

  当忧伤与盼望相遇就转悲为喜,当死亡与生命相遇就起死回生!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路7:16)

  主耶稣还有多次行神迹是在安息日,与法利赛人冲突。但耶稣不是故意要和法利赛人过不去,乃是要纠正法利赛人的错谬教训。

  神设立安息日的本意,一面是为着人工作休息的一张一弛,每七天有一天身心放松休息的时候,合乎神造人的生理节律,为着人的益处;另一方面是要人在安息日身心放松的同时,多思念神的事、属灵的事,用心去敬拜神、感谢神。但法利赛人将安息日变成教条,规定许多繁文缛节,成为人们难以承受的负担,完全违背神的心意和初衷。

  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2:27-28)

  马太、马可、路加福音都记载耶稣在安息日使一个枯干了一只手的人复原。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他抓住拉上来呢?人比羊何等贵重呢。”(太12:11-12)但法利赛人却商议要除灭耶稣。

  路加福音十三章,耶稣医治一个驼背的女人,法利赛人为此恼怒不已。主耶稣说,“假冒为善的人哪,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吗?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路13:15-16)

  约翰福音第九章记载,主耶稣医治一个生来瞎眼的人。

  “(耶稣)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约9:6-7)

  主耶稣为什么把医治的过程弄得这么复杂?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再吩咐瞎子到西罗亚池子去洗。

  “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约9:14)

  用唾沫和泥,又抹瞎子的眼睛,被认为是做工,违犯了安息日,因此耶稣又一次似乎是故意与法利赛人作对。

  耶稣定意选择在安息日医治这个生来瞎眼的人,来警告只有宗教教条、没有信仰实际的法利赛人。“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约9:39)

  耶稣为什么吩咐生来瞎眼的人到西罗亚池子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的意思。这个生来瞎眼的人蒙主拣选,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不仅如此,主也拣选他,让他“奉差遣”为主做见证。他也真的是不辱使命,不畏权势,大胆为主做见证,他见证的经典台词是:“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约9:25)这个生来瞎眼的人的信心、感恩和敬拜实在了不起(参约9:35-38)。

  生来瞎眼的人得医治,几乎全方位涵盖了耶稣神迹的目的:为着神的荣耀,为着人的益处,坚固人的信心,纠正法利赛人的错谬。

  约翰福音十一章记载拉撒路死而复活,是主耶稣神迹的高峰。

  马大、马利亚的弟弟拉撒路病了,她们就打发人去告诉耶稣。“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于是就在原地又住了两天。

  当耶稣和门徒到了伯大尼,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马大和马利亚先后迎见耶稣,说的话都是一样:“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11:21;32)

  耶稣看见马利亚哭,看见与她同在的犹太人哭,就心里悲叹。圣经记载说,“耶稣哭了。”(约11:35)

  耶稣来到坟墓前,吩咐人将挡在坟墓洞口的石头挪开,然后举目望天祷告,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约11:43)圣经记载说,“那死人就出来了。”(约11:44)拉撒路出来时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周围的人说,“解开,叫他走!”(约11:44)

  拉撒路复活是耶稣神迹的高潮。

  这个神迹,主耶稣发出了约翰福音七个伟大“我是”的宣告之一:“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约11:25)

  这个神迹,充分彰显了主耶稣的怜悯:“耶稣哭了。”(约11:35)

  这个神迹,极大地彰显了神的荣耀:“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

  这个神迹,坚固了马大、马利亚、门徒和周围众人的信心:“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约11:40)

  这个神迹,彰显了主耶稣神儿子的大能:“‘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约11:43-44)

  拉撒路的复活,是信徒末后复活的预表,是信徒永生生命的盼望!

  哈利路亚!

  TAG:主耶稣 神迹 目的

【作者简介】 仆人之歌,真名任运生,笔名阿摩司。来自中国大陆,牧师,现在美国牧会。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乃缦的医治之路  上一篇:耶稣摸与摸耶稣 打印文章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离箭红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