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育儿路,更是父母成长路

作者:沉静     来源:偶溪 时间:2019-08-11 06:02:47

IMG_0858.JPG

  教养孩童犹如雨中生火,之所以困难重重,不仅仅因为孩子是罪人,更无奈的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深受堕落世界的影响。

  关注孩子内心,不看外在表现

  从小在赞誉声中长大的我,不知不觉陷入渴求赞许的痛苦中,在乎别人的评价,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曾料到,作为母亲,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如此要求孩子,希望他能有好的行为举止,好使自己得着夸赞。

  一次,朋友带女儿来家里做客。我事先鼓励我的儿子,将愿意分享的玩具整理出来,避免争抢。内心多少期待着儿子在客人面前能有好表现。

  然而,孩子的行为由不得我控制!“客要一味地款待”(参《罗马书》12:13)的教导被儿子抛诸脑后,怒吼妹妹动了他的自制手枪;被拥挤冒犯后,怒气冲天,无法饶恕;不肯顺从,坚持带滑板车出门……

  看着儿子不随我愿的呕气、哭闹,我的第一反应是愤怒、羞愧。

  儿子的任性与不顺服,一度让我与先生心灰意冷,不免开始质疑,“为什么我们如此尽心教养,孩子并没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甚至有时还不如别人家放养的?”

  从前,我会痛苦许久。逐渐地,我学会迅速转向神,从神的眼光看待孩子。圣灵提醒我:孩子也是罪人,并不完美!

  “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参《撒母耳记上》16:7)

  如果我一再看重他的外在表现,只会将他往假冒为善的道路上推;如果养育孩子只是为了达到我自己的预期,我便不是上帝忠心的管家;如果仅仅为了追求好品格、好行为,孩子和我都必绝望!

  我需要不断从注重孩子的外在行为中抽离,转而关注和牧养孩子的内心。换个角度看,我当感恩!孩子遇到问题,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想法,不为讨好大人而掩饰自己!

  体会孩子的心情,胜过批评指责

  儿子是个情感丰富、容易激动的小男孩,每次掉进痛哭流涕的“泥潭”里,都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他上来。

  歇斯底里的哭泣,时常挑战着我的耐心。面对不可爱的孩子,我难以用“抱抱不哭泣”的温柔方式来安抚。凭着血气,我很想揍他,压制他,快速止息他的哭声。

  但神却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12:15)许多时候,我应当选择与孩子站在一起,体会他的心情,温柔地与他一同面对,而非站在审判官的位置,加以指责。然而,我常常做不到。

  我开始意识到,我无法存同理心接纳孩子,这与孩子做不到分享和饶恕是一样的。我们都是罪人,自私悖逆,毫无良善,得罪神,得罪身边的人。我们对自己的罪无能为力,对自己的悖逆束手无策。当我更多认识自己时,我开始怜悯接纳孩子的情绪失控,以及他行不出善的无可奈何。

  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只要在乎神怎么看我,我是被天父无条件接纳与爱的。之后,我才有能力向孩子表达爱,并让他真实感受到:上帝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经由爸爸妈妈流向他。他不用为做不好担心忧虑,不用为表现不佳而诚惶诚恐。因为他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会像天父那样爱他!

  在问题中遇见神,与孩子一同成长

  圣经上说:“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篇》127:1)

  我常常思索如何教导孩子,后来发觉,事实上,最应该被教导和改变的是父母自己。若父母仍以世界为标准,沉溺在老我中,不愿更新自己,孩子何以得着敬虔的教导?

  一如既往,每早晨,我们一起学习圣经。

  我随书念到:“小朋友,你快乐吗?你满足吗?”

  儿子迅速回应:“我很快乐!很满足!”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快乐?”

  儿子激动地说:“因为上帝垂听了我的祷告:让爸爸不轻易发怒。最近爸爸真的改变了很多,我很高兴!”

  我感恩地问:“为什么觉得满足呢?”

  儿子认真地说:“因为爸爸妈妈对我很好啊,总是尽量满足我的需要,我有零食箱、有很多玩具、很多书……而且天父爸爸赐我平安喜乐,我不用害怕下地狱。”

  与儿子身上层出不穷的问题相比,这次谈话真叫我喜乐欣慰,儿子开始懂得在害怕无助时寻求神,获得救恩的喜乐!

  信仰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乃是润物细无声的历程。父母真实生命的蜕变,是孩子对真理最直接的解读。

  深知,儿子依然会犯罪、淘气、不听话,但我已接纳了他的本相,不再紧张,不再患得患失。我为发现儿子的问题而感恩,我要将其当成我们共同成长的机会。在昼夜祷告中交托神,内心满有指望,因为主耶稣已为我们的罪钉在十字架上!
 

  TAG:育儿路 成长路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生命是一场偶然吗?  上一篇:妻子患渐冻症,我们生命经历大反转…… 打印文章   录入:溪水鹿   责任编辑:溪水鹿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