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复活》

作者:雁子     来源:雁子博客 时间:2007-04-08 16:23:51

今天是复活节,特写此文以纪念——雁子

                                      重读《复活》


 

fd3428355b454443bcef55bc80a83a37.jpg


 


“如果我们真想了解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深意,他们的作品把我们带到上帝的面前。有的人用书,有的人用画。”

                                                                --- 梵高

 

 


    最早读《复活》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被托尔斯泰笔下的景色和人物迷住了,从那时起,田园诗一般的俄罗斯就成为我心中遥远的梦,高尚而纯粹的美梦。聂赫留朵夫成了我心中的白马王子,他俊美善良高尚执著的形象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玛丝洛娃和喀秋莎却很难在我的心中吻合。


   大学生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姑姑家就爱上了喀秋莎。养女喀秋莎美丽、单纯、天真,敏感,最主要的是,她也深爱着聂赫留朵夫。他们在开满鲜花的原野奔跑,相互躲闪的目光,见不到面时慌乱的神情,和聂赫留朵夫离别时几乎绝望的伤感……让每一个少女都会砰然心动。


   后来的玛丝洛娃彻底改变了,她看起来庸俗、颓废、放荡、冷酷……成了一个堕落的妓女,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她居然断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实际上,我根本没有看明白小说的深刻含义。


   原来这是一本充满了基督精神的救赎之作。


    究竟是谁复活了?是谁让谁复活了?这是小说的核心。


   心中有没有神,阅读的视角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原来以为是聂赫留朵夫在挽救那个妓女,以为是她在好心的聂赫留朵夫的拯救下复活了。实际上,小说叙述的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之路。


    在小说中,聂赫留朵夫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这也差不多是我生命的三个阶段,或者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必经的三个阶段。


    聂赫留朵夫身上有明显的托尔斯泰本人的影子,都是出身贵族,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有一颗高贵善良的心。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聂赫留朵夫早期的单纯还表现在他受到g e命者的进步思想影响,把父亲留下的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写了许多文章,以自己的行动无私地支持当时的土地g e命。


    但是,他毕竟生活在一个罪的世界里,信主后我才明白,再善良的人也是有罪性的。聂赫留朵夫同样不能免俗,这个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终于在世界的诱惑下开始放纵自己,挥金如土、喝酒、打牌、玩女人……在第二次到姑姑家时诱奸了喀秋莎,然后扔下一百卢布走了。


    那是3年后的一个复活节,喀秋莎穿着洁白的连衣裙,红红的脸蛋,乌黑的眼睛,全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爱慕之情当然不会瞒过已经是爱情专家的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的情欲被点燃了。在这个复活节的晚上,他占有了这个天真的姑娘。


    我期待中的美丽爱情变成了丑恶的悲剧。聂赫留朵夫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纯情少年了,他被罪侵蚀了,这种玩弄女人的事情在他看来已经不是罪,而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在扔下100卢布之后他很快便忘记了她。


    影片中的一些镜头让我难忘:已经怀孕了的喀秋莎得知聂赫留朵夫部队转移当天要乘火车路过姑姑家,这个痴心的女孩忍不住和家里的女佣一起冒着大雨赶到车站,焦急地满车厢寻找,终于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看见了坐在头等车厢的公子哥聂赫留朵夫,正在花天酒地开怀大笑,她拼命敲窗户,大声喊叫,终于聂赫留朵夫站起来开窗,但是火车开走了,喀秋莎绝望地摔倒在地上,在瓢泼大雨中痛哭……


    再次相见是在10年之后的法院,喀秋莎摇身一变成了妓女玛丝洛娃,被怀疑偷了嫖客的钱包并杀害了他,聂赫留朵夫则是高贵的陪审团成员。


    聂赫留朵夫一眼就认出了她,实际上她作为女人的迷人之处是一目了然的,连法官都被她搞得惶惶不安。


   聂赫留朵夫善良的本性被激活了,少年时单纯热烈的爱情感觉在身体里重新温暖起来,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油然而生。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善良和丑恶的成分,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不同的释放。上帝同时安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个公正的尺度,它会在关键时候起作用。心中有神的人一定会在罪里痛苦。是的,神开始在聂赫留朵夫心里做工了。


    玩忽职守的法官宣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4年,冤枉的玛丝洛娃在法庭放声大哭,哭声唤醒了聂赫留朵夫的良心,他决定尽力补救,他去找法官和律师请求改判。


    此时的聂赫留朵夫正在和富家女子谈恋爱,当天去女友家赴宴的时候感觉突然变了,过去象征高贵的华丽大厅忽然变得庸俗,盛装的贵族们忽然显得那么陌生、虚伪、做作。他难掩厌恶之情提前退席。神的救赎开始了。


    回到家中他开始与神交通,他热烈地祷告:“主啊,帮助我,教导我,到我的心里住下吧,清除我心中的一切污垢吧!。”


    心中的上帝从他的意识里苏醒过来了。


    他突然感到了上帝与他同在,感到了一阵轻松,好象重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一种发自内心的喜乐占据了他的心,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身体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自信,好象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


    他决心要拯救玛丝洛娃,他对上帝和自己说了许多美好的话,他被自己感动得热泪长流……


    一个沉睡了多年的神性的人回来了。神打开大门,让扣门的孩子回家了。


   下面这段话,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心中有神的人的生命: 


    他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这些事情的全部意义,我不理解,也无法理解。我为什么有两个姑妈?为什么尼科连卡死了,而我却活着?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一个卡秋莎?我怎么会对她疯疯癫癫?为什么要发生那场战争?后来我怎么过起放荡的生活来?要理解这一切,理解主的全部事情,我无能为力。但执行深铭在我心灵的主的意志,那是我力所能及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我这样做,自然就心安理得。”


    是神在他心里作工,聂赫留朵夫决定脱胎换骨重新作人,彻底离开罪的世界。


    他辞退仆役,收拾好东西,向管家宣布自己要出走了,然后,这个公爵少爷毅然离开了属于他的宫殿般的大房子。


    他来到监狱,告诉玛丝洛娃他要救她。玛丝洛娃非常吃惊。接着,不但不感动,不感谢,反儿用戏弄的口气和他说话,还管他伸手要10个卢布买烟酒。


    过去看到这里我很不舒服,心里的天平倾向于聂赫留朵夫。我觉得他那么高贵善良,不嫌弃落难的妓女,他如果不来不会有人知道,并没有谁强迫他来这里,他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


   但是现在我理解玛丝洛娃了,更准确地说是理解托尔斯泰那刻伟大高尚的心灵了。


     一个深受伤害并被毁了一生的女人,一个被自己深爱的人抛弃了的女人,一个忍受了10年屈辱而且前途险恶的女人,突然发现这个罪孽的制造者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如果是我,会怎么样?


    10年来,因为他,她受到怎么样的身体和心灵的折磨,一个美丽纯洁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妓女,而这个害他的人现在却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怎么可能对他客气呢?怎么可能接受他的忏悔和怜悯呢?她恨他,恨得咬牙,但是一个无助的弱女子又能怎样表达自己的仇恨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他面前表现得更加堕落。


    他没有灰心,在和上帝做了更加深刻的忏悔祷告之后,他决定要和她结婚。


    看看他和姨妈的一段对话:


    “可我怎么听人说你要同她结婚呢?”
    “是的,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她不愿意。”
    “嗯,她比你聪明。嘿,你可真是个傻瓜!你真的想同她结婚吗?”
    “当然。”
    “她干过那种营生,你还愿意同她结婚吗?”
    “更加愿意了。因为我是罪魁祸首。”


     当上帝占据了一个人的心灵之后,罪肯定会无地自容。


    这时玛丝洛娃知道她是真的了,她不能再继续“堕落”下去了。在他们俩人之间,堕落的是他而不是她。她义正词严地对他说:“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聂赫留朵夫震惊了,意识到自己对她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这个“妓女”不仅自尊,而且高尚。她完全可以和他结婚,不管是否爱他。这样至少可以免去很多灾难,理所当然地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她没有,她不愿意聂赫留朵夫利用自己赎罪,她认为他罪不可赦,因为上帝说:不可奸淫。为此,她宁愿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同一个女犯人对他说的:对她来说,跟您结婚将是一种可怕的堕落,比以前干的什么事都更堕落,因此她决不会同意。”


   聂赫留朵夫对她的态度从同情怜悯转向尊重和真正的爱慕。他开始拼命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希望撤销对她的审判,但是上诉被驳回,他转而向皇帝请愿,要求与玛丝洛娃一起流放西伯利亚。


    还记得影片中的镜头,玛丝洛娃等一群犯人带着手铐艰难地走着,聂赫留朵夫骑着马一直跟着他们,沿途尽力照顾玛丝洛娃。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救赎之路。


    在上访和西伯利亚之行的路上,聂赫留朵夫经历了他从未经历过的恶,深深感到人间充满了罪恶,感到了人的无能。在绝望中他又翻开了圣经。这时托翁在小说中用大量文字抄录了《马太福音》18章,让他在里面找到了:禁发怒、禁奸淫、禁起誓、要忍让、要爱仇敌等诫律。“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象我怜恤你么?”有个声音在他心里回答说:“对,只不过是这么一回事。”


    聂赫留朵夫明白了:“社会和一般秩序所以能存在,并不是因为有那些合法的罪犯在审判和惩罚别人,却是因为尽管有这种腐败现象,然而人们仍旧在相怜相爱。”这才是基督教爱的真谛,是“尽管如此、仍旧相爱”的博大宽容的爱。


    托翁借聂告诉我们: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


    他觉得自己长久以来找不到的答案,终于在基督对彼得说的那一段话中找到了: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什么是爱,原来以为情欲就是是爱,善良就是爱,给予就是爱。现在明白,爱应该是神性的,爱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爱是无数次地饶恕,爱是爱那些恨你的人,爱是愿意为此而死,爱是人类的属性。


    托翁这样写到:他通宵没有睡觉。他象许许多多读福音书的人那样,读着读着,第一次忽然领会了以前读过多次却没有注意到的字句的含义。他象海绵吸水那样,拚命吸取面前这本书里重要而令人喜悦的道理。他读到的一切似乎都是熟悉的,似乎把他早已知道却没有充分领会和相信的道理重新加以证实,使他彻底领悟。现在他领悟了,相信了。


    我知道他写的是他自己的感受,亲爱的托翁,这感觉也发生在我的身上。


    终于,玛丝洛娃在政zh i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劝说下,原谅了聂赫留朵夫,她不再恨这个使自己堕落的人了,她的心变得平安,上帝也回到了她的心中。为了让他和自己的良心都解放,重新获得幸福生活,她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政zh i犯西蒙松结合了。


     这时,聂赫留朵夫完成了生命的复活。他在拯救别人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的拯救。在福音书的引导下,他所做的一切,都具有了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


     小说让我们看到,在这个罪的世界中,人类想自救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神的引领下才能走上真正的救赎之路。聂赫留朵夫的生命复活了,不等于他没有罪了,只是他赎罪的意识复活了,神住进了他的家里,生命得到了更新。


   重读复活,顿悟,托翁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是因为有神的光照。


 


     聂赫留朵夫身上的罪是一种普世的罪,情欲,贪恋,仇恨这些残留在血液中的罪是与生俱来的。当今世界,世风日下,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由于人的罪性导致的,为什么难以解决?根子不是社会制度问题,不是法律不健全问题,不是经济不发达问题,不是道德不规范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心中无神。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首先是因为神在心中复活,是神拯救了他的灵魂。我的复活同样是因为与神相遇,我忏悔了,悔改了,不是说我不再有欲望,而是控制这种欲望的尺度从此掌握在神的手中。


    感谢神,在复活节前,借着托尔斯泰让我冥想复活,冥想耶稣的复活和我的复活。

 


雁子写于2007年复活节

 

 

 

  TAG:复活

【作者简介】 雁子:雅博网作者、主内诗人、作家、音乐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浴火重生  上一篇:薪火相传、生生不熄 打印文章   录入:雁子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