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文:马可福音十:17—31
如果说耶稣基督的教导中,除了一再谈及上帝国的信息外,再来恐怕就是谈论到有关财富(或是说金钱)的问题。比如说,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就记载有一个人请耶稣基督替他和他兄弟分财产,接着就提到有个财主在准备安享晚年生活的计画,然后就有耶稣基督教导门徒,不要为了吃、喝、穿的事烦恼,只要先建立生命的中心倚靠在于上帝,其它的都不算是重要的了。耶稣基督也要我们把财宝积存在天上,并且谈到甚么样的僕人才认真管理主人财产。以上是路加福音第十二章裡所谈到的,是和钱财的事有关。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提到上帝国时,就特别用婚宴作比喻,有的人是因为刚买了土地,不能去参加,也有人是因为买了牛要去试试看牛是否健康有力,土地和牛都表示财富。第十五章耶稣基督的比喻中,提到有个人家裡的两个儿子,一个分了家产后就离开父亲的家,结果耗尽一切钱财,潦倒落魄回来。父亲接纳这样的弟弟回来,使身为哥哥的大儿子很不高兴,因为他怕弟弟回来又要分走他可得的财产。接下来的第十六章,又记载一则关于机警管家的比喻,也是跟钱有密切关係。而耶稣基督所讲关于财主和乞丐拉撒路的故事,以及第十九章税吏撒该的故事,都是跟钱财有密切关係。
马太和路加这两本福音书,都记载在耶稣基督出来传福音之前,有魔鬼对耶稣基督进行过严厉的试探,在所记载的三次试探中,其中有一则是魔鬼带耶稣基督到一个很高的地方,然后让耶稣基督看见「天下万国」,之后,魔鬼这样对耶稣基督说:「你若向我下拜,我就把这一切权柄和财富都给你;因为这一切都已交给了我,我愿意给谁就给谁。」(参考路加福音四;6—7)。
看,「权柄和财富」,这是多么诱惑人的东西啊!天下间有几个人能不受诱惑?而我们现在所读的这段经文,谈到两件重要的事,其一是提到一位年轻的财主,他也同时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询问耶稣基督有关永恆生命的问题。特别的地方是:他跟耶稣基督的对话,说出一般人对永恆生命很嚮往,生活中却远离永恆生命的目标。其二是这段经文记载了耶稣基督第三次预言他将在耶路撒冷受难,以及复活的事。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所读经文内容:
第十七至廿二节:
17耶稣刚上路,有一个人跑过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良善的老师,我该做甚么才能够得到永恆的生命呢?」
18耶稣问他:「你为甚么称我为良善的呢?除上帝一位以外,再也没有良善的。19你一定晓得这些诫命:『不可杀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窃;不可作假证;不可欺诈;要孝敬父母。』」
20那个人回答:「老师,这一切诫命我从小就都遵守了。」
21耶稣定睛看他,心裡很喜爱他,就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卖掉你所有的产业,把钱捐给穷人,你就会有财富积存在天上;然后来跟从我。」22那个人一听见这话,脸色变了,垂头丧气地走了,因为他很富有。
如果我们先看第22节所记载这个跑来跪在耶稣基督面前的人,就知道他是个有钱人。然后再对照一下马太福音第十九章20节的资料,就会知道他是一个「青年」,而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18节说他是「犹太人的领袖」,这样,我们可以清楚了解这个跑来跪在耶稣基督面前的人,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的年轻人,但他却跪在耶稣基督的面前,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从这裡可看出他认为耶稣基督,一定可以帮助他解决生命的困扰。
「良善的老师」,这是他对耶稣基督的称呼,也可看到他对耶稣基督的尊崇。耶稣基督现在正和他的门徒朝向耶路撒冷的旅途中前进,但他的名声早已经远播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甚至远至外邦人地区的泰尔与西顿附近之城镇(参考马可福音三:7—8)。而这点也是为甚么在耶路撒冷那些宗教领袖们很在意之因,他们实在无法容忍一个出身木匠家庭,且是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小镇拿撒勒人,会出甚么杰出的人物(参考约翰福音一:46a)。因此,这个在犹太人社会有名望的领袖,在众目睽睽之下主动地跪在耶稣基督面前,就是在表明他已经顾不了所谓「面子」问题。因为能晓悟生命的意义,远比面子问题更重要。再者,他必定被心中鬱卒的生命问题困扰甚久,希望能透过耶稣基督的解惑而使自己生命获得释放。
他提出了困扰心中甚久的问题:「我该做甚么才能够得到永恆的生命呢?」接下来耶稣基督就回问他几个问体,他很清楚地表示:他虽然有钱、有社会地位,年纪又轻等。这些都是每个时代的人穷尽一生力量所在追寻的,却还认为不够,也没有真正填补他生命的空虚。因为这些都与「永恆的生命」没有关连,而他所迫切需要的就是「永恆的生命」。
耶稣基督先纠正他用词上的错误,那就是他称呼耶稣基督为「良善的」这个问题。耶稣基督说:「除了上帝一位以外,再也没有良善的。」其实,当耶稣基督在回答这问题时,已经在解开这个财主对生命了解的问题了。他提出「该做甚么」,然后称耶稣基督是「良善」,将这两则连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心中所想的是:我该做甚么好事,好得到永恆生命。这问题很严肃,牵涉到对生命态度的认识。
一般人在看生命的问题是:透过做「善事」可以获得上帝赏赐永恆的生命。这点在马太福音第十九章16节就是这样写着:「老师,我该做些甚么善事才能够得到永恆的生命呢?」因此,当耶稣基督回答他,说「除上帝一位以外,再也没有良善的」这句话时,已经很清楚在跟他说,他对永恆生命的了解是错误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不要想从人的身上看到永恆的生命,应该是回到上帝的恩典裡才有。因为永恆的生命是上帝在掌管、负责,不是用人的条件可作交换之依据。
耶稣所提的这些问题其实对一个犹太人来说是非常平常的,没有甚么特殊,那就是诫命的问题。我们看到耶稣基督提出诫命的问题时,并没有提到关于上帝的部分,也就是第一至四诫,而耶稣基督所提的是第五到十诫,都是关于人的部分。耶稣基督的意思很清楚,如果一个人无法在人的问题上尽责任,要说对上帝尽忠,那是很难啊!
当耶稣基督提出这些诫命问题时,这个人的回答很清楚,他说:「老师这一切诫命我从小就都遵守了。」从小遵守诫命,这对一个犹太人来说,绝对不是一种骄傲,而是一种生活规律。对一个法利赛派的人来说,他们只会遵守过头,并不会疏忽或是遗漏。
真正的问题也是在这裡,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只要遵守摩西法律的规定,就可以获得永恆的生命。这个年轻的财主确实都遵守了,但却没有感受到永恆生命的力量,或是在生命中没有满足,总是觉得欠缺了甚么。也因为这样,他才来找耶稣基督,且是以迫切渴慕的态度请求耶稣基督给予指点迷津,这也是他会跑到耶稣基督面前,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跪下来,问耶稣基督他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永恆的生命之因。
第21节是非常有意思的一节经文,马可福音作者特别记载说,耶稣基督听了这个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的年轻人这样回答之后,就「定睛看他,心裡很喜爱他」。这裡所用的「喜爱」一字,是用希腊文的「agape」,表示耶稣基督对这个年轻人有一股非常大的期盼。这也是为甚么要这个人来跟随他之因,因为他是一个很认真的年轻人。
这裡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耶稣基督告诉这个人,说他「还缺少一件」。看吧,是「一件」,不是两件,或是三件,或三件以上,没有,耶稣基督只要求一件就好。但这「一件」却是牵绊这个人获得永恆生命最大的阻碍,也是这「一件」,使他一直感受到生命缺少圆满的原因。耶稣基督在这裡告诉这个年轻又有社会地位的财主,要他将所有的产业都卖掉,然后捐给穷人。耶稣基督跟他说,这样,就会有财宝积存在天上,然后来跟随他。
其实,耶稣基督这样说,已经说出了他虽然遵守了摩西法律,却无法获得生命的饱足之因,就是被财富和社会地位所牵绊。我们若是将这个场景拉回到耶稣基督受魔鬼试探时,在路加福音记载的第二项试探,魔鬼就是用世上的财富和权柄作为条件,只要耶稣基督向它下拜,就可以轻易地拥有财富与权柄(参考路加福音四:6—7)。想想看,这个世界上谁不要这两种东西?但耶稣基督却回答魔鬼说:「要拜上主——你的上帝,惟独敬奉他!」(路加福音四:8)耶稣基督抵挡了魔鬼的试探。但这个年轻又有地位的财主可不是这样,马可福音作者形容他听了耶稣基督的建议后,随即说这个人「脸色变了,垂头丧气地走了,因为他很富有」。从这裡可看到这个人确实是失望到极点,他原本是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从耶稣基督的话中获得他所想要的答桉。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问题,自己已经先有了某部分的答桉,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或是请人指点迷津时,并不是要听对方给的意见,而是要看对方所说的,是否就是我们所想要的。
这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这个财主虽然跟耶稣基督说从小都遵守了摩西法律,但这并不表示他真的是用真诚之态度在敬拜上帝,只不过是为了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依照法律之规定去行罢了。一个真正敬拜上帝的人,除了说爱上帝之外,还要将爱邻舍的法律给实践出来。他有那样多的钱,但社会中有许多贫穷的人,是他所疏忽的。就是因为疏忽,他才会感觉生命有欠缺。耶稣基督看出这个缺口,因此,建议他将财产捐出来賙济穷人,好让自己的生命缺口获得补足。但他的困难是:财富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我很喜欢神学家保罗‧田立克(Paul Tillich)的观点,他说一个人生命中最终极的关怀是甚么,那个终极关怀的对象就是他的上帝。当一个人把上帝看成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关怀,那么,这个人才是真正在敬拜上帝。用保罗‧田立克所说的这个观念来看这个有地位的财主反应出来之情形,就可以清楚看到他是把财富看成他生命中最大的关怀,所以,当耶稣基督要他改变对财富的看法时,等于是在改变他生命的终极对象。换句话说,财富等于是他的神一样。这样,他就不是真正地在敬拜上帝,而是在应付罢了。
第廿三至廿七节:
23耶稣环视左右的门徒,对他们说:「有钱人成为上帝国的子民是多么难哪!」
24门徒对他这话感到惊奇;但是耶稣又说:「孩子们哪,要成为上帝国的子民是多么难哪!25有钱人要成为上帝国的子民,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
26这时候,门徒更为惊讶,彼此对问:「这样说来,有谁能得救呢?」
27耶稣定睛看他们,说:「人是不能,上帝则不然;因为在上帝,事事都能。」
这段经文可能原本不是和上述记事相连结的,可能是一个新的段落,不过在马可福音作者巧妙的编辑下连结在此,就与上述年轻有势力的财主之故事,变成一个整体的故事。马可福音作者在这位年轻又是有钱财的社会领袖离开之后,剩下门徒围绕在他身边,将这段教导连结起来。
就像前面已经叙述过的,福音书中记载耶稣基督教导中,谈及有关生命和财富的问题相当多,也是除了上帝国信息之外,最多的教导。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基督在上帝国信息的教导中,强调必须在上帝和财富之间有个明确的抉择。他曾这样告诉门徒:「没有人能够伺候两个主人。他要不是厌恶这个,喜爱那个,就是看中这个,轻看那个。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钱财的奴隶。」(马太福音六:24)我们若是将此句教导用来看现在耶稣基督所说这句:「有钱人成为上帝国的子民是多么难哪!」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实在很接近,几乎是同样的教导。
上帝国就以上帝为中心,若一个人成为上帝国子民,就必须以上帝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条件有多少来思考。想用财富来进入上帝国的筹码,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这就像犹太人向来是用亚伯拉罕的子孙当作护身符一样,但施洗约翰出来宣讲信息时,就很清楚告诫他们说:「不要自以为亚伯拉罕是你们的祖宗就可以逃避审判。我告诉你们,上帝能够拿这些石头为亚伯拉罕造出子孙来!」(马太福音三:9)
从这裡我们得到一个新的认识:这裡的「有钱」,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钱财,知识也是钱财的另一种记号,社会地位也是,而名誉同样代表着这个范围,这些都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诱惑人离开上帝的力量。耶稣基督这样教导门徒,就是要告诉他们,真正想要进入上帝国获得永恆生命,就必须作明确的生命抉择。换句话说,人必须先将自己身上拥有足以自负的给予抛弃,才有办法真正地使人谦卑下来,让上帝成为生命的主宰。
耶稣基督看出门徒对这样的教导感到相当震撼,因此就在第24至25节再次重複叙述,且作进一步的解释。在这两节中已经很清楚在表明一个中心思想:想要倚靠自己的能力进入上帝国,那是很愚蠢的想法。因为人身上所拥有的能力,都是从上帝所赏赐的。而上帝赏赐这些能力,都是在表明上帝特别的恩典。因此,拥有这些恩典是应该感谢,而感谢最好的方法,就是见证上帝的拯救,不是用来图利自己,或是拥有才能而自负,且轻看上帝。这也是为甚么长老教会创会者约翰‧加尔文一再强调,要把一切荣耀归给上帝之因。
在第24节和第26节,我们看到马可福音作者用了很特别的比较级字词,就是第24节用「惊奇」,然后在第26节用「更为惊讶」。原因是他们听到耶稣基督在第25节这句:「有钱人要成为上帝国的子民,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作为一个犹太人,门徒会这样惊讶反应也是可以理解,原因是旧约圣经一再给予一个观念:财富来自上帝的赐福。财富既然是上帝的赐福,用上帝所赏赐的财富作为进入上帝国度之永恆生命,怎会永不可能呢?若此,旧约圣经所教导的又是甚么意思呢?
耶稣基督比喻中有个特色,就是鲜明的对比;骆驼和针眼,这是非常庞大和细小之间的对比,意思很清楚,就是想要倚靠钱财来进入上帝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因此,当门徒反应说:「这样说来,有谁能得救呢?」耶稣基督就很清楚再次回到上帝国中心思想:上帝主权。当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上帝手上,没有不能成就的事。这就很实在地告诉门徒,要进入上帝国,要获得永恆生命,就必须回到上帝面前。若不是这样,想要用人身上拥有的能力或是方法,那是会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永远不可能得到。
从这裡我们来想想看,当我们回到上帝面前,唯一可以做的事又是甚么?除了认罪悔改以外,还有甚么可以炫耀的?还有甚么可以拿来当作倚靠的?
第廿八至三十一节:
28彼得接着发言:「你看,我们已经撇下一切来跟从你了。」
29耶稣对他们说:「是的,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为我或为福音撇下了房屋、兄弟、姊妹、父母、儿女,或田地的,30必定在今世收穫更多。他将得到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亲、儿女,或田地,并且要遭受迫害;而在来世,他将得到永恆的生命。31可是,许多在先的将要居后,居后的将要在先。」
门徒中的彼得,他几乎就是门徒的发言人一样,经常发表意见。当他说门徒们都是撇下所有来跟随耶稣基督时,这句话也说出了一个真实面貌,就是这些门徒确实是撇下了所有,就像雅各、约翰这对兄弟,离开父母来跟随,而税吏利未则是把收入丰富的税务工作放弃,当然彼得和安得烈是放弃了他们原本的才能和捕鱼为生的工作,甚至有其他门徒放弃了自己的政zh i党派之理念,纷纷加入了耶稣基督宣扬上帝国信息的行列。如今又要跟随耶稣基督迈向耶路撒冷,而这趟耶路撒冷之旅,又是一趟受难的旅程,等等这些都在表明门徒彼得这裡所说的「撇下一切来跟从」之意。
耶稣基督回答彼得的话,也等于是在回答所有门徒的疑惑一样,他告诉门徒们,他们所撇下的一切,必定会得到上帝「百倍」的回报。而这跟耶稣基督对那想要来跟随他的人说:「狐狸有洞,飞鸟有窝,可是人子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路加福音九:58)刚好呈现相对的句型。
在这裡用「我实在告诉你们」,这句话在约翰福音出现最多,都是在表明耶稣基督是用很「真诚」、「严谨」的态度说这些话。
第29至30节是相对句型,耶稣基督很清楚地告诉门徒,为了他和「福音」的缘故,可能会丧失所有原本拥有的一切,甚至包括了亲人,但一定会得到更多。这些都可从宣教师在世界传福音的结果得到见证。他们在宣教地区得到了许多信仰伙伴,这些信仰伙伴所带给他们的,就像耶稣基督对我们所说的:「凡实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马可福音三:35)
要注意的是第30节这裡多出两样,一是「要遭受迫害」。耶稣基督并没有用世上物质的东西引诱人来跟随他,相反的,他要人们将身上看为重要的,为了福音的缘故有放弃的打算。因为福音是和上帝的拯救有密切关係,而上帝拯救的信息往往是魔鬼最喜欢将之隐藏,甚至将之扭曲,让人拒绝接受。为了阻止人来接受,魔鬼用各种方式激怒人心,使拥有权势者对接受福音的人进行迫害。而现在正好要迈向耶路撒冷去,耶稣基督对门徒说这些话,就是告诉门徒,这趟去,会遇到极大的迫害,但就是因为这样,「在来世」将会得到「永恆的生命」的补偿。
看吧,当这个年轻、有社会地位的财主来询问耶稣基督,关于怎样做才会得到永恆的生命时,耶稣基督现在很清楚地说到,永恆的生命是和福音相连在一起,而且需要有勇气,能够排除所有的诱惑,甚至迫害之后,仍然没有放弃,这样的人,必定会得到上帝最大的赏赐。
第31节是採用犹太人小孩玩游戏时,围绕着一个圆圈跳舞,然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前面带头转换舞姿,也随时可以成为最后一个跟随别人的舞步。这很清楚在说明一件事:在上帝国度裡,没有所谓最先的,也没有所谓最后的。对早期教会来说,这句话更具有鼓舞作用,因为犹太人基督徒总是自认是最先领受到福音,最有权威,他们当中甚至有人曾跟随耶稣基督四处去传福音,但耶稣基督的这句话,已经清楚说出在上帝的国度裡,大家都是一样,且都是以上帝为中心。一个以上帝为中心的信仰团契,没有彼此之间差距的分别。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段经文所带给我们信息:
一、用我们身上所领受的才能,回应上帝拣选的爱,这样才能看见永恆生命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这位来询问耶稣基督,想要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永恆生命的财主,他不但拥有许多财富,而且他还是一个年轻人,又是犹太人社会的领袖,这样的条件有几个人拥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有喜悦的心灵,和生命饱足的感受,否则他不会跑来找耶稣基督,且是在众人面前向耶稣基督下跪,请求耶稣基督为他指点生命的方向。但是,当耶稣基督告诉他必须将缠住他的财富放弃时,他却听了之后,脸色全然变了,很难过地离开。
为甚么会这样?其实,真正问题就是这个年轻又有势力的财主,他忘记自己身上所有一切都是上帝所赏赐的。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共同问题所在,总以为我们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我们常常忘记在我们成长、奋斗的过程中,上帝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伸出祂的手扶持、帮助。更重要的,我们所有的才能、知识等等都是祂的赏赐。若是没有上帝的怜悯和爱,我们就算拥有一切,也是枉然。因为这些很快都会消失。
这也是为甚么当这位年轻有权势的财主,在回答耶稣基督所提起的遵守诫命之问题时,他说从小这些都遵守了。但耶稣基督知道他并没有完全明白诫命的中心意义。我们都知道上帝的诫命浓缩起来有两条,一是爱上帝,另一是爱邻舍(参考路加福音十:26)。他既然说诫命都遵守了,可是还有许多贫穷的人,需要他的能力去帮助。耶稣基督一看见他的时候,就知道他的问题所在,因此,才会建议他将财产变卖用来帮助贫穷人。但他放不下,这才是他真正的问题。
最近有人传了一则故事给我,非常有意思。故事内容是:
「有一个年轻人看见一头牛被主人绑在树干,这头牛很想要吃草,可是无论怎样转,就是无法脱身。这头牛一直转来转去,结果反而被穿过牛鼻的绳索把牠的脖子给绑住了。后来这头牛又想回到原本简单的牛鼻上绳子之样子,好解开缠绕在脖子上的绳索,可是还是无法如愿,反而越转越紧。
这个年轻人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就跑去找他的老师,他问老师一个题目:「甚么是团团转?」
这位老师很有智慧的回答这学生说:『所谓团团转,都是因为绳子未断。』
这老师继续说:风筝无论放得多么高,因为一条绳子给牵着,就无法脱离它去。
一匹壮硕的马,也是因为被繮绳给拉住,牠就会被骑牠的主人牵引控制,甚至被鞭打。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往往因为手上有一颗图章,使我们放不下权力的记号。
我们也可能因为所坐位置职称,让我们睡觉不安,彻夜转来转去,不得安宁。
我们会因为一次得失,就让自己难过得要命,以为此生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们也会因为偶然际遇的情缘,使自己陷入爱情的迷失中而无法自拔。
为了钱,我们会东西南北转来转去。
为了权,我们会上下左右忙得团团转。
为了慾,我们会全身都热到昏头昏脑。
为了名,我们会日夜绞尽脑汁。
甚么时候,我们愿意把这种牵绊着我们生命的绳子给割断,生命就会因此而豁然开朗起来,不但自己生活得很愉快,也会因此而活得更有生命力。」
这位老师讲完,学生若有所悟地点头离开。
耶稣基督也是告诉他的门徒,当人想要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永恆生命时,就如同骆驼想要穿过针眼一样,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方向错了,认识也全然错误。原因是永恆的生命是上帝赏赐,除非我们愿意将上帝所赏赐的一切能力,完全摆在上帝的面前,顺服上帝的旨意去行,这样才能看到永恆的生命就在我们身边。
二、卸下我们生命中的牵绊,我们才能有轻快且愉快的脚步,迈向上帝国的旅程。
马可福音记载这位来问耶稣基督有关获得永恆生命之道的人,是一个财主,而马太福音说这个财主是个年轻人,路加福音则说他拥有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我们所羡慕也想要拥有的,可是我们却看到这个人并没有因此而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喜悦,或是满足,他一直觉得有欠缺,因此来找耶稣基督。当耶稣基督和他对谈了之后,很喜欢他的用心、热情,以及认真的态度,于是耶稣基督告诉他,想要获得永恆生命的方式,就是变卖所有的家产去帮助穷人,然后再来跟随他去传扬上帝国的福音。但他却觉得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原因是他的产业甚多,很富有。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看法,若是我们看永恆的生命是最重要的,那么,就要把这种关怀放在生命中的最高点,这样,我们才会为了要达到这个最高点,而将缠绊在身上的负担卸下来。否则就无法达成。
我常介绍大家看《教会》(The Mission)这部影片。影片中描述一个西班牙人口贩子,常常到中美洲的深山上去猎捕原住民,将他们卖为奴隶。在一次猎捕之后,回到家撞见自己的爱人跟自己的弟弟上床,一时情绪失控,竟然杀死自己的弟弟。但他却因此哀伤至极,并且认为这是上帝给他的惩罚,为要惩罚他过去贩卖人口的恶劣行径。
后来,他接受一位在原住民深山传福音的神父开导,帮助他知道若要把自己心中这种罪恶的重担卸下,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回去中美洲的深山上去,让那些原住民来惩罚他。这位献身在中美洲深山上原住民社区传福音的神父,陪这位人口贩子一起去。而这个人口贩子就是背负着他过去在猎捕原住民的所有器具,非常辛苦地要爬到深山去。但因为这些行头很多又重,使他攀爬断崖峭壁的时候,辛苦至极。但为了要履行自己真实忏悔的诺言,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果真爬到最后一层断崖,可是那时他已经精疲力尽,没有办法攀爬上去,因为身上的那些家当器具太重了。当地的原住民原本不欢迎他的到来,但是看到他真诚忏悔的决心,在头目与所有的族人代表开会之后,他们决定要宽恕这位人口贩子,因此,这位头目拿起猎刀将这位人口贩子背负在肩头上的绳索砍断,让那些家当全部都掉入断崖深渊中,使他在最后可以顺利爬上去,这些原住民接纳他真挚的忏悔,而他从此献身在原住民社区中传福音。
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重担,使我们很难认识耶稣基督的救恩。如果我们将认识耶稣基督的救恩看作是生命最高、最重要的要件,我深信,我们就不会再找任何理由来表示困难,而是会想尽办法来排除所有阻挡在我们面前的重担。
耶稣基督就曾告诉那些跟随他的人说:
「来吧,所有劳苦、背负重担的人都到我这里来!我要使你们得安息。
你们要负起我的轭,跟我学,因为我的心柔和谦卑。这样,你们就可以得到安息。 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十一:28-30)
没错,回到耶稣基督面前,我们可以卸下这些使我们生命过重的负担,也只有在耶稣基督裡,我们才能从生命的重担中,获得解脱。若是没有卸下这些生命的负担,我们就永远无法看见永恆的生命就在我们身边。而耶稣基督就是我们获得永恆生命最好的帮助者。
TAG:财主 问题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