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命的样式

作者:张玲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9-10-19 07:56:50

微信图片_20191018181123.jpg

   经文:路加福音17:1-10

 
  1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2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
 
  3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
 
  4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5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6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7“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
 
  8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
 
  9仆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还谢谢他吗?
 
  10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
 
  基督徒不仅是蒙恩得着救赎,更是以新生的样式,活在上帝面前、活在人群中,有见证的一群人。
 
  所读经文是耶稣对门徒的讲论,教导门徒当肩负对身边之人的责任,学会与人相处;当存着信心,经历主的大能;当有殷勤与忠心,面对永生的主人。这不仅是耶稣对门徒的教导,更是对神儿女的要求。
 
  一个跟随耶稣的人当有怎样的生命样式,主耶稣从对人、对己、对神三方面要求我们、察验我们,耶稣的教导让我们聚焦今生、又转向末世,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走向未来。
 
  一、面对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隔阂等问题,耶稣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因为双方都是罪人,都不完全、都有错失。
 
  1、严以律己
 
  “使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跌倒的意思就是“使犯罪”。“无论谁使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离弃我,倒不如用大磨石拴在他的脖子上,把他沉到海底去”(现代中文译本),因着我们的言语或是行为使他人受损,就如同置那人于死地。
 
  首先要约束自己的言语,我们常常会因着一句话绊倒他人。耶稣说:“那绊倒人的有祸了”。百体中是最小的舌头,却能说大话(参雅3:5),舌头就是火,可以把生命的轮子从地狱里点起来;箴言书教导我们,“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保罗说:“惟用爱心讲诚实话”(弗4:15),所以要管理自己的口舌。
 
  其次要谨慎自己的行为,每一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每一个行为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影响。父母遗传给孩子的不仅是长相,还有品行,以色列先祖亚伯拉罕称妻为妹撒谎,儿子也犯同样的错误。大卫在暗中犯奸淫,他的儿子公开犯奸淫。“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撒下12:12)。错误的行为自己受亏损,还会延及下一代。因此我们都需要在主道中悔改,不断地以主的话要求自己,对付己罪,而不是要求他人、指责他人。
 
  2、宽以待人
 
  人与人之间相处,有人会得罪你。“你们要谨慎”,这是我们与人相处时,耶稣的提醒。害人之心不可有,谨慎之心不可无。虽然在生活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两人之间的相处很容易出现矛盾和裂痕。首先我不要伤及他人,但如果他人伤及我、冒犯我、得罪我应该怎么办?
 
  耶稣的教导先是劝戒他,其原文字意是“责备和斥责”,旧约中常将劝戒的职分给了以色列的先知,在神话语中施行劝戒。当我们指责他人的过失之时,我们当用真理、用主的话责备。主的话带来光照和指引,显出人的不义;主的话带着权柄,让人自省认罪,“当面的责备,胜过背地的爱情”(箴27:5)。
 
  其次饶恕他,饶恕原文“赦免、遗弃、省略”,他人的言行伤害我们,如果他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懊悔”,有了转变,耶稣教导第二步对这个人要选择饶恕。不是一次饶恕,而是不断地饶恕,“你总要饶恕他”。马太福音18章那一位蒙了主人宽恕却不饶恕同伴之人,最终的结局是被下在监里,耶稣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神是宽恕我们的神,当我们选择饶恕,其实是让自己的心不陷在幽暗中。马可福音在这段相关的比喻的结尾,提及“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可9:50),这是神对我们人际关系的心意。我们与神建立关系的人,要与人达成和睦,“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
 
  二、对待自己——与己操练信心
 
  有时,我们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承受他人带给我们的伤害,我们自己的力量也不足以面对外在环境的险恶,我们的生命常在环境中起伏跌宕,这样我们个人的生命需要在信心中得着操练,使徒主动对主祈求:“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1、承认自己不足
 
  当我们开口向主祈求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坦承自己的无助,开始寻求祂的帮助。人在上帝面前必须承认自己的有限,主应许必搭救帮助我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11:9)。
 
  福音书为我们记载一位父亲为女儿患病寻求耶稣的医治,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9:24)。这是一位坦承的父亲,他知道自己的爱有限,无法医治女儿,他也知道自己的信心太小,需要主帮助。面对环境我们无力抗争,如频发的自然灾害,如恶者的攻击扰害,我们常常束手无策。基督徒在各样的艰难中,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信心来到主面前、寻求主帮助。
 
  2、经历主的大能
 
  耶稣说,只要有芥菜种一样的信心,就可以经历到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奇妙恩典。人的一点儿信心带来的果效可以将桑树连根拔起,投进海里。耶稣的门徒出去传道,为他人赶鬼,但没有赶出去,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耶稣应许一粒芥菜种一样的信心,可以移山。这是主对神儿女的应许和保证,耶稣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
 
  基督徒能力的大小,不在乎我们的信心,而在于我们信心的对象,祂是伟大全能者,在祂没有难成的事,有信心的人这样说:“不要对主说你的困难有多大,而要对你的困难说你的主有多大”,祂是诸般恩典的赏赐者,祂乐意扶持我们,帮助我们,只要凭着信心,“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我们今天需要祷告求神赐给我们信心,如亚伯拉罕一样的信心,踏足迦南得享丰盛;如约书亚一样的信心,争战得胜承受美地。信心可以使我们无惧艰难,完成主托使命;信心使我们心存盼望,得着那永恒的荣耀。

  三、面对主人——向主殷勤甘心
 
  这个比喻再次以筵席的情景论及末世将来,这是耶稣最后一次讲论主仆关系,仆人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在主人面前有当做之工和当有的态度。
 
  1、殷勤多付出
 
  这位仆人忙外又忙里,既耕地,是在田间劳作;又放羊,在旷野生活。农夫在地里的劳作非常辛苦,神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就是让他们学会从地里得享食物,需要及时撒种、适时浇灌、殷勤收割,否则没有收成。牧人的工作,常常历经危险,与羊群生活在一起,还要引导羊群,带他们到安全之地、到青草地上。仆人忙碌完外面的事,回家还要继续为主人摆上晚餐。每一个行动,每一次付出都需要殷勤努力不懈怠,最终才能完成主人所托付的工。
 
  以色列当年在会幕或圣殿中的祭司,他们早晨烧香,黄昏点灯,使灯不灭,每一份事奉都需要多有付出,保罗提及基督徒的生命“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神亲自晓谕摩西以色列当作之工“耕种田地,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利25:3),主赐福那些流泪撒种、欢呼收割的人,主应许殷勤人必得丰裕。用双手服事主,有一天才有机会带着禾捆回家、向主交帐。
 
  2、甘心作仆人
 
  按着常理,我忙碌完了,我理当先吃喝,但主人要求,“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人的本性,忙碌之后会有埋怨,就如同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作工之后还会居功自傲,但耶稣说仆人按着主人的要求做完工,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路17:10),这是仆人的甘心,更是仆人的忠心。
 
  在逾越节最后的晚餐前,耶稣留给门徒的样式,就是束上带子、弯腰倒水为门徒洗脚,耶稣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5)。照着主所行的去行,这是主对我们的要求,更应当成为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报答主恩的行动。
 
  当年建造会幕是一项大工程,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甘心献上”,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一圣工中(出25:2,35:2);甘心是人的祭物,摩西律法中提到以色列人可以献上甘心之祭,甘心得主赏赐,“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林前9:17)。主人察验的是仆人是否甘心,主人有求于仆人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
 
  基督徒的信仰是透过与人、与己、与神的关系表达出来。若我们与人爱心不足,彼此伤害很深;若我们自己信心不足,看不到神之伟大,困难就会加大;若我们对主没有摆正身份与态度,甘心不足,就会忙乱生发怨言。
 
  求主归正我们在神面前的心思,不是我们能爱他人,而是主的爱充满我们;不是我们能为主做,而是神赐信心让我们担当和完成;不是我们配作主工,而是蒙救赎之后甘心的献上。一如保罗的教导“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象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西3:23),愿主使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24:16)。
 

  TAG:基督徒 生命的样式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两等根基。  上一篇:七种致命的罪:罪的剖析 打印文章   录入:心安草   责任编辑:心安草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