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与收获

作者:陈鼎亮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5-05-01 07:15:11

07.jpg

   经文:太13:1-23

 
  耶稣当年布道,有无数的人群跟着耶稣,不止是粉丝,而是粉带。走到那里都是人山人海。面对那样多的人,耶稣只能到船上对岸边的人就讲了撒种的比喻,以此来提醒跟从他的人。最重要是把听见的道实行出来,只有实行出来才有意义价值,而不是听了多少教训。听了道持守实施出来才有价值。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播种与收获。
 
  一、撒在好土
 
  路旁、石地、荆棘都不是好的土地,最后没有收成。撒种的比喻中的四种土地是代表世界上四种人的不同的心灵情况。“路旁的”,是指他们拒绝相信神的信息。石地的,是指那些跟随耶稣的群众,相信神却从不肯花时间和精神为祂做任何事。荆棘丛所代表的是那些被物质引诱,以致生命中没有空间留给神的人。只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好土是既深且洁净,和经过细心耕耘的土地。它的泥层深厚,纯净并松软,使种子可以深入,获得它的养料,使它的生长不受阻碍,在好土里的种子会结出丰盛的子粒。好土代表良好的心田。只有撒在好土地的才会有收获。
 
  耶和华上帝对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说:“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为什么上帝要如此说呢?因为在耶利米做先知的那个时代,犹大和以色列都转离了上帝,他们行恶的事情,又侍奉外邦的神巴力,还有很多的偶像。圣经在耶11:13“犹大啊,你神的数目与你城的数目相等,你为那可耻的巴力所筑烧香的坛,也与耶路撒冷的数目相等。”这些都成为他们心中的荆棘,成为他们蒙福的难阻。植物被荆棘挤住后不能结实,是由于它们吸收不到养料,得不到日光的照射。荒地就是没有出产,杂草丛生的地方。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世人,甚至我们每一个信徒的心灵情况,都必然是属于四种土地中的一种。你究竟是哪一种呢?
 
  各位同学到这里来读神学,我们的心必须成为好地土。如果你的心是块荒地,就不会专心祷告、专心读。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所缠累,于是失去对属灵事物的兴趣,最后都有可能放弃传道的职分,更有放弃承认是基督徒。
 
  求主帮助我们知道如何去开垦自己心中的荒地,好使们们成为好土地。
 
  二、撒好种子
 
  何西阿先知曾说:“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何10:12)农夫都知道选优良品种,有好的种子是我们收获的重要前提。
 
  圣经也说,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6:7-8)中国人也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圣经里讲到两样种,一种是顺着圣灵的种子,一种是顺着情欲的种子。情欲是指所有属肉体、属血气、旧造的本性。保罗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
 
  今天我们是神学生,明天是传道人,后天是牧者,20年后有称我们为老牧长。我们要思考我们种的是什么?我们的生命、品格是怎样的情形? 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他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敬虔、公义、真知。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我们在这里求上帝塑造我们,能有美好的品格、性格。
 
  人种的撒谎、收取的是不信任;种下的罪罪孽,收获的是苦果。我们所收的是否有永存的价值,要看我们是不是顺着圣灵、照着神的旨意撒种。
 
  三、流泪撒种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的带禾捆回来。”(诗126:5-6)我想那些到圣殿的犹太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他们终于看到上帝可以回归,可以到圣城敬畏上帝,那是因为他们曾撒下悔罪的眼泪。这句经文提醒我们成为劳力的农夫,种下种子后要等待,要浇水,要施肥,才会有一天看到收回的禾捆。中国古人也讲:“天道筹勤”。
 
  神学生,当然要是要读书,多读书,而且殷勤的读书。古人讲读书人要青灯相伴,要耐得出寂寞。今天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志,肯坐下来,肯用心读书。王国维讲读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引用的是宋朝诗人柳咏的《蝶恋花》,原词是:“竚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就是说做学问是辛苦的,即使再辛苦,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能后悔。这是描写人生既然已经树立目标,就要不懈努力,决不后悔的意境。
 
  今天的流泪撒种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收获,为了在工厂更好的服侍。我们面对的知识,我们的服侍的技巧等等都需要我们装备。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播种就有希望,就有收获。愿我们都有美好的心志,成为一个流泪撒种的人。
 
  

  TAG:播种 收获

【作者简介】 陈鼎亮,牧师,陕西省基督教协会总干事。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哈拿与以利  上一篇:做王的大卫 打印文章   录入:默想   责任编辑:默想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陈鼎亮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