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作的真动力从何而来?

作者:班扬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9-08-27 09:39:10

 

640.png
 
        编者按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激发我们行事为人的动力很重要。没有动力的人生仿若一潭死水,动力错误的人生则像一团飓风,带着破坏的力量,却又转瞬即逝,留下一片狼藉。那么动力正确的人生呢?就像一个稳稳的发动机,带来创造、和平和永恒里可见的宝贵果子。愿我们都在主耶稣里保持工作的真动力!
 

 
 
        《指环王》三部曲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一个极具腐蚀力的魔戒展开的。人一旦戴上这枚戒指,权力意志就被放大,人心会越发邪恶。书中对那位反复戴上魔戒的霍比特人的描写是:“在戴上魔戒的瞬间,你成为唯一真实的存在;成为这个幽灵般世界中一块微小、黑暗、坚挺的岩石。其他的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朦朦胧胧。”
 
        我们身处的当代文化在某些方面就好比这枚魔戒,放大了人类内心深处自私自利的罪性,并且一再重申:无人有权为我判定是非——不存在高于自我选择的标准或权威。
 
        我们的意识和需要比任何外在更为真实;我们无需顺服于其他事物,我们自己的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我们无需为任何事物放弃自由。但圣经对热忱的定义——思想耶稣的受难——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自由。
 
        你的工作,需要寻求引导。
 
        真正的热忱从何而来?
 
        《罗马书》12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这条真理。保罗在这章的开始说:“所以弟兄们,我凭着上帝的仁慈劝你们,要把身体献上,作圣洁而蒙上帝悦纳的活祭;这是你们理所当然的事奉。”(罗12:1)
 
        保罗使用的是祭祀语言;他启发我们思考献祭的朝拜者。他在此处谈论的不是犯罪后与神和解的赎罪祭,而是燔祭——从牲畜中选取一只强壮、没有残疾的祭牲。燔祭表达了献祭者对上帝的绝对忠诚,仿佛在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毫无保留。”这是热忱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活祭”一词的吊诡之处在于祭牲本是要被杀死的。这也是祭牲的本意。对上帝的子民说,“愿你们成为活祭”,注定是一条坎坷之路;你当不断舍弃自己的好处,向神而活,这才是蒙神悦纳的热忱。但这是怎样一种状态?
 
        《罗马书》12章余下的部分对此展开了论述,其中一节经文细致地描述了活祭的状态:“殷勤不可懒惰,心灵要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
 
        此节经文有两点特别之处。首先,“殷勤”(zeal)一词的希腊原文兼具紧迫和勤奋之意。它可能是某种狂热的状态——无重点、无原则的十万火急;也可以形容磨蹭拖沓,勤奋却毫无紧迫感。上帝的要求是既有紧迫感又有自律。
 
        其次,经文中“心灵要火热”对应的希腊原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有如心灵在沸腾”。成为活祭意味着我们饱含热情、严于律己、具有紧迫感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热忱。
 
        那么,真正的热忱从何而来?保罗在开篇写道:“我凭着上帝的仁慈劝你们,要把身体献上,作圣洁而蒙神悦纳的活祭。”究竟何谓上帝的仁慈,使你能成为活祭——不求自己的益处,放下工作背后的工作,将全部热忱转向上帝?答案自然是耶稣,他是至高的活祭,是上帝的仁慈的最高形式。当你看到耶稣为你受苦而牺牲,当他受难的情景深深刻进你的脑海,你就会清楚自己看重的事物是否仅仅是罪的延伸了。
 
        耶稣为何要受苦?他的热忱与牺牲从何而来?在《约翰福音》中,耶稣望着门徒,对天父说:“我为了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约17:19)“分别为圣”一词本意是指像奥林匹克选手一样脱颖而出。我们知道,为奥运会训练意味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绝对服从于这一目标;每天的每一分钟、每项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即使承受巨大的痛苦,也无怨无悔。只有凭借这样的热忱与决心,才有望摘得金牌。
 
        耶稣及其受难也是如此。他为拯救我们将自己分别为圣;他失去了一切,忍受着一切,只为实现这一目标。耶稣基督受难是为了你我和天上的父,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是我们的榜样。当耶稣受难那长阔高深的爱打动了你,你在蒙召职位上的工作热忱便会被激发出来。当你意识到他为了拯救你所做的一切,你的骄傲和嫉妒便会消失,不再倚靠更多的金钱、权势或舒适的生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基督徒工作的动力是出于无私奉献的真热忱,而非怠惰利己的伪热忱。你被神国所接纳,因此得到了认可。你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因而无需再证明自己。你通过死祭被拯救,因而得享自由成为活祭。你拥有永无止息的爱,因此可以不懈地努力工作以回应内心的平安丰盛。
 
 
        从两个层面殷勤努力
 
 
        那些蒙拯救的人是蒙恩典的拯救吗?若然,就让基督徒殷勤努力,高举上帝的恩典。首先,在内心里;其次,在生活上。
 
        首先,在内心里;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相信那透过耶稣基督而彰显的上帝的怜悯,以此高举上帝的恩典。我的意思是,要真心地投身其中,要充满信心地投身其中,因为在上帝的恩典里面一切都充足。亚伯拉罕就是这样让上帝的恩典大大彰显。他“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并且仰望上帝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罗4:19,20)。
 
        第二,在你的思想中将上帝的恩典尊为高,以此高举上帝的恩典。当对上帝的恩典时时怀着美善、伟大的观念;反之,狭隘、渺小的念头是对上帝恩典莫大的贬损。
 
        为帮助你便于理解这个问题,请思考下面几件事:
 
        1. 这份恩典被比喻作洋海——你要“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弥7:19)深海从来不会因投进去的东西而被填满。[ 班扬在此极好地表达了先知弥迦所称颂的上帝赦罪之恩无限的完全和广大。那被沉于深海中的就永远消失不见了。——编者注。]
 
        2. 这份恩典被比喻作泉源,一个活水的泉源——“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亚13:1)。泉源是永远不会被汲干的。
 
        3. 《诗篇》作者论到上帝的恩典和怜悯时如此高声赞美:“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在其中一篇,这句话重复了二十六次 (诗136)。大卫当然从这句话中得到许多看见,受到许多震动。 
 
        4. 保罗说赐诸般(一切)恩典的上帝能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5 所以,上帝的话怎么说,你们就应当怎么样断定上帝的恩典。
 
        第三,借着真心的祷告坦然无惧来到施恩宝座前,因为这也是大大彰显上帝恩典的方式。使徒正是如此劝导的:“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在此你只要看见一点,就要惊异。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谈论的是上帝的恩典;现在,我们要来到他的宝座前,如约伯所说,“到他的台前”(伯23:3)。
 
        看哪,“那是施恩的宝座”。哦,当恩典的上帝坐在施恩的宝座上,可怜的罪人站在一边,祈求恩典,并且是靠着恩慈的基督的名来祈求,借着恩典的灵的帮助,这样一个罪人岂不是必定要获得怜悯与恩典,作他急难中随时的帮助吗?
 
        但是,不要忘了这句劝勉:“坦然无惧地来”(来4:16)。的确,我们容易忘了这句劝勉;我们以为,既然自己是这么可憎可厌的罪人,我们就别擅自贸然前往施恩宝座前;然而,我们却是蒙吩咐这么做的;若是在这里打破这个命令,就跟在别处打破上帝的命令并无两样。
 
 
 
        何谓坦然无惧地前来?
 
 
        你可能会问:何谓坦然无惧地前来? 
 
        我的答复——
 
        1. 就是满有信心地前来——“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上帝面前”(来10:22)。
 
        2.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时常地来——“早晨,晌午,晚上,我要祷告”(参诗55:17)。常常到我们门前的乞丐,我们往往看他们为坦然无惧的乞丐。
 
        3.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前来的时候要讨求重大的东西。坦然无惧的乞丐不只讨求,他还挑选所讨求的东西。
 
        4.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既为自己有所求,也为他人有所求,既为自己,也为天底下上帝的众圣徒祈求怜悯和恩典——“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为众圣徒祈求”(弗6:18)。
 
        5.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来到以后,不得首肯决不罢休;雅各正是这样来到施恩座前——“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
 
        6.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恳请上帝以他的公义和怜悯来兑现他的应许,同时,一心相信上帝必会赐给我们他所应许的——因为他已经说了——我们奉他儿子的名无论向他求什么,他必赐给我们。
 
        第四,时常在隐秘之处敬拜、称谢、赞美上帝,以此方式在你的内心殷勤努力高举上帝的恩典;上帝期待这样的殷勤努力——“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他说。“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诗50:23; 来13:15)
 
        其次,在生活上——
 
        正如我们当在内心高举这份恩典,同样,在生活上我们也应高举这恩典。我们的行事为人当在方方面面都荣耀我们的救主上帝的教训。使徒的这句话意义重大:“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福音就是上帝恩典的福音(腓1:27)。上帝盼望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都有一种有福的福音的味道,或者说,盼望我们在世人当中的生活能理所当然传讲出上帝福音的恩典。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实在非常奇妙地为着我们的利益而俯就我们;为了效法他,我们也应屈身俯就他人。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对我们实在满有丰富的怜悯、仁爱、慈悲和同情;同样,我们也应该对他人充满慈悲、怜悯、仁爱和同情。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满心愿意造福于他人。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是按着他的真理和信实对待我们,所以,我们也当在所有行动中如此彼此相待。
 
        透过福音,上帝宣告他赦免我们一千万银子(太18:24),我们也应同样赦免我们的弟兄那一百便士。
 
        现在,在我总结这方面的应用之前,让我再给你们提几件事情来思考,这些思考会让你们的心为着一项如此美善和喜乐的工作而倍觉亲切。
 
 
 
        几点安慰人心的思考
 
 
        第一,想想看,上帝已经用他的恩典救了你。基督徒啊,上帝已经救了你,你已经逃离了狮子口,你已经蒙拯救脱离了将来的愤怒;在你的内心和你的生活中高举这份拯救你的恩典吧。
 
        第二,想想看,在上帝用恩典拯救你的那一天,他任凭千百万人留在他们的罪恶中;他撇下了千百万人,却将你救拔出来。当你悔改的那一天,可能有成百上千人像你一样躺在上帝面前,听到福音的传讲,可是他却拣选了你。大卫想到这件事情的本质,心甚感动;上帝也要让这些事感动你,好让你在生活中,在行事为人上高举他的恩典 (诗78:67—72; 申7:7)。
 
        第三,想想看,也许在上帝用恩典呼召你的那一天,那些上帝所拒绝的人中绝大多数在行事为人方面都比你要好得多——我曾经是亵渎上帝的,逼 -/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哦!这理当要触动你的心灵,理当要占有你的心,让你学习高举上帝的这份恩典(参提前1:13—16)。
 
        第四,或许在你悔改的那一天,你比许多人都要更放任不羁。正如牛犊不习惯于它的轭,几乎无从驾驭,你也是靠强硬的手段才被带回家。你不愿意动,主耶稣必须把你抬起来,搁在他肩膀上,一路扛回到天父家中。这理当要占有你的心,让你学习高举上帝的恩典(路15:1—6)。
 
        第五,上帝借他的恩典使你悔改,拯救了你,这件事可能会引起许多人对上帝的反感,正如大儿子对父亲发怒,因为父亲为浪子弟弟宰了肥牛犊。然而,大儿子的发怒一点不能阻碍上帝的恩典,也不能使上帝减少任何一点对你灵魂的爱。这理当要使你学习在内心、在生活上高举上帝的恩典 (路15:21—32)。
 
        第六,再想想看,上帝许可给你从事这份善工的时间只有一点点,甚至只有你当前活着的这几天——我的意思,在罪人中从事的这份善工;尔后,你就要前去领工价,就是恩典为着你所做之工而赐给你的工价,好使你得着永恒的喜乐。
 
        第七,但愿这一点也能在你的心上占有一席之位——每个人都会对他所侍奉的神表示降服;是的,即使那个神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魔鬼和他肉体的欲望。那么,人哪!你既已蒙主拯救,“岂不更当顺服万灵的父得生”吗(来12:9)?
 
        哎呀!他们正在自己灭亡的道上直追,可他们竟以为是戏玩,一路载歌载舞。他们欢欣喜庆地侍奉那个“神”(撒旦),最终它要将他们全都掳到永恒的死亡之渊里去,在那里用地狱燃烧的火折磨他们;然而,你们的上帝却是赐下拯救的上帝,一切逃离死亡的出口都在上帝你的主那里。
 
        在享受一切美善事物的时候,你岂不要满心欢喜地来侍奉他,就是侍奉这位将让你永远蒙福的上帝吗?
 

  TAG:工作  动力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为主作工,地上做无名氏,天上是有名氏 !  上一篇:如何才能远离苦毒、怨恨的人生? 打印文章   录入:嘟嘟接力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