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胜于语言

作者:亚居拉之家     来源:新浪博客 时间:2014-07-21 06:23:38

  经文:雅各2:19—27

  主旨:因为虔诚的人不仅要听道并要行道,所以在听道中行道操练自己成为虔诚的人。

  引言:有个基督徒小男孩,在树林中捉到一只很可爱的鹦鹉,便把它带回家去,小心翼翼的饲养它;并且加以训练,教它说话及背圣经。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到他家玩,男孩便把鹦鹉拿出来。那只鹦鹉说:「哈啰!我是一只好鸟,要有爱心;圣经说,你们要以恩慈相待。」那个小朋友很高兴地把手伸入笼内,想逗逗鹦鹉。谁知那只鹦鹉一见生人,就飞跳起来,毫不留情狠狠地啄了他一下,使他痛得哇哇大叫。那只鹦鹉还在笼子里扑扑翅膀学人语:「哈啰!我是一只好鸟,要有爱心;圣经说,你们要以恩慈相待。」那位小朋友很生气地说:「你的嘴巴会啄人,还说什么要有爱心哩!」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言行一致,能说也能行;不要像法利赛人,能说不能行。圣经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廿三3)。当言语胜过行动时,行动变得没有苍白无力。基督徒若只说不能做的时候,基督徒就是一个虚假的人,这样为上帝所不喜悦。

  其实如此,正如今天所读的圣经,从领受真理的道到遵守神的道;从遵守神的道到敬虔生命的塑造。为此,基督徒要明白一个重要的信息,行动胜于言语。面对这一个话题,本段圣经自然给我浮现三个方面的信息:人的怒气并不能成就神的义,只有神的道所更新的生命才能成就神的义;从领受真理,更重要的行动,在遵守真理之时,基督徒为蒙福的人;遵守神之道的人,必须产生敬虔的行动。

  一、在领受真道中更新(一19—21)

  圣经的文本告诉我们,二个因果关系:第一个因果关系,因为人的怒气并不能成就神的义,所以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因为人的怒气不能成就神的义,所以领受所栽种的道,使自己的生命成长,可以仰制怒气的发作。本书的作者透过二个因果关系,告诉我们一个话题:人胜过怒心的秘诀就是栽种神的道,使神的道在心中成长,使人有能力胜过怒气,活在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的动怒的处境之中。

  领受真道成为基督徒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领受真道的途径有很多:如听道、读经、查经等,无论用什么途径,重要就是在每一次的机会里领受真理的道,领受真理的道让它在生命发生成长,这一种成长带给生命是一份了恩典,这一份恩典就是使可以胜过怒心,在怒气上有节制的能力。

  雅各也劝我们应慢慢动怒,他可能是驳斥那些强调责罚人的时候,怒气填胸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一点是绝无错误的;世界上若没有那些仗义执言,及那些嫉恶如仇的人,那么,这世界会变得更冷酷,更无情。很可惜,许多人却常以此作为急躁,发怒的藉口。

  教师常常会因那些学习迟钝,或懒惰的学生而大发雷霆。很多时候,忍耐的鼓励会比无情的责罚更有效。传道人也会动怒:‘不要责罚’经常都是很好的劝勉;一旦他不能以言行表达他对会友们的爱与关怀,他使会失去能力。假如他在讲台上,愤怒地表达他私人的爱恶,这并不能使人得救。作父母的也会发怒,但怒气只会培养出更顽固,更不受管教及不受约束的孩子。爱的温馨永远都比怒的狂吼更有效用;假如怒气不如约束,那么,急躁、吹毛求疵便自然滋生,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因怒气而生的破坏是不可言谕的了。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快快地听,永远都是生活的最佳原则。

  雨下了整整一天,放学的钟声响了,大家可以回家了。在一间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教师开始为他的32名学生穿雨鞋。来到最后一名学生的面前,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脏活终于要结束了。可以,这双雨鞋好像特别的紧,他忙了好一阵时间,又是拉又是拽的,嘴里还嘟嘟嚷嚷地说个不停。最后,终于把雨鞋给穿上了,刚刚弄好,小女孩却发话了:“老师,你知道吗?这双鞋不是我的。”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只能深深地叹了口气,又开始忙碌起了,他又是拉又是拽的,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个不停。最后,总算是满头大汗地把雨鞋给脱下来,小女孩抬起头看着老师,甜甜地说:“这双鞋是我的妹妹的,是她让我穿这双鞋的。”

  这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面对天真的孩子,你只有忍耐,同时还要面对每一个人都要需要忍耐的心,人的怒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学生更加受伤害。其实在每一天的生活之中也是如此,人的怒气并不一定会带给别人益处,也并不能成就事情,为此,我们在怒气上节制,提升自己在神的道成长,可以完全超越怒气的控制。

  为了使每一个在怒气上节制,作者告诉我一个秘诀就是脱去生命污秽与邪恶,怒气往往会产生出污秽与邪恶,或都是源于污秽与邪恶。这对基督徒的生命没有益处,为此,要脱去。雅各对“脱去”(opotithemai)这字的使用,更进一步支持了他是沿用通行传统的看法。这字通常是指“脱去”一套衣服(参徒七58),在新约中广泛用以指“脱去”成为基督徒之前的旧的行为模式(参罗十三12;弗四22,25;西三8;来十二1;彼前二1)。根据雅各的看法,应该脱去的是“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污秽(rhyparia)则在二2用及,以形容穷人的衣服;然后主的使者才能给他穿上一套崭新的华服。因此“脱去”这字在这里保有穿脱衣服的喻意。“盈余”这释法是从一意为“剩余”或“丰富”的字(perisseia)而来,塔斯克建议,在此它与perisseuma同义,意思为“余剩的邪恶”。但在罗马书五17及哥林多后书八2这字显然只指“丰富”,所以最好认为雅各将这字加入,是要强调基督徒必须与花样众多、势力普及的罪争战(参NIV,“theevilthatissoprevalent”)。

  脱去使变得空白,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状态之中,必须同时穿上。作者所有的读者,在“脱去”罪恶在的同时,要“接受”另一种东西:“所栽种的道”。何特辩称,译成“所栽种的”(emphytos)那字意思应为“天生的”(智慧书十二10,那是此字在所谓“圣经”希腊文唯一另一次出现),而雅各指的是人自然的,“天生的”接受神的启示的能力──“即那按照神形像所造的受造者所具之天然本能,使人类能够明白启示”。但此观念不但圣经根据可疑,且对上下文来说也太笼统,因为“道”在此处被形容成有拯救的能力(21节)且能带来重生(18节)。这些资料很平白的指明,“所栽种的道”必是指所宣扬的神的道,而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

  不仅如此,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土地,接受神的道,必须让神的道在生命中成长,这一种成长可以胜过罪恶,并能仰制怒气。

  应用:靠主脱到生命的脱去生命污秽与邪恶,以至于不被怒气所控制,人的怒气并不能成就神的义,人的怒气只能增加怒气。靠主不发怒,每一天提醒自己不发怒,人的怒气不能成就神的义,人的怒气只会产生更大的破坏,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大的裂缝。

  二、在听道与行道中更新(一22—25)

  当一个领受神的道,并让道在生命中成长,道化生命。使人的生命拥有得胜怒气的力量,不仅如此,道开始占据人的生活。正常的情况下,每一个基督徒成为行道的人,为此,作者进一步的提出,领受真道的人,必须遵守真道,改变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充满道的原则。

  作者向所有领受真道的人提出一个挑战就是行道是合理的,听道与行道之间是平衡的。这二者之间的不平衡性,导致生命的痛苦。就如同一位在行走在高的人,失去平衡,结果就是从高处掉下来。每一位领受真理的人必须把神的道在实际的生活中实践出来,只有在听道与行道之间的平衡才能促使生命的更新。今天基督徒的生命问题就是出现在听道与行道之间的不平衡,每一年都听了很多的道,而行道的能力却十分的弱。造成多多的听道,少少的行道的局面,这一局面造成基督徒生命十常的软弱,没有能力抵抗罪恶的诱惑,也没有能力胜过错误的思想。想想今天的基督徒的真实情况,在读雅各书第一章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亲爱的弟兄姐妹们,若想让我们的生命在苦淽之时,依然有甘甜;生命在困难之时,依然有恩典;生命在失败之时,依然有祝福;生命在无助之时,依然有力量;生命在失望之时,依然有盼望。那只有一个秘诀就是把每一天把所听见的真理实践出来,在听道与行道之间找到平衡的点,这样才能使基督徒的生命充满力量,在这一个不错误的思想活出康健的生活,在每一天在行道中欢乐,并收获生命的祝福。

  作者讲一个十分适当的比喻,就是一个照了镜子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那知道一转眼之间忘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这一比喻十分恰当的刻画出一个人在听道时,在道的光照时,发现自己生命的问题所在。重点就是发现问题,而不愿意改变,久而久之,听道的感动越来越弱。最后每一次听道很感动,想想更激动,回去就是一动不动。听道与行道的距离越来越大时,每当照镜子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

  作者不仅提出听道而行道是合理性的,更进一步提出,听道而行道是对生命的一项祝福。当一个人听道而行道使生命走在正确有的路上,行在正确的路对生命本身就是一项祝福。为了使每一位基督徒能行道,作者提出基督徒要做的三件事情:

  1、关于读经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中这句话,无疑的是指读圣经说的。圣经就是一本使人自由而全备的律法;虽然这句话所指的律法是旧约圣经,但整个旧约的中心,却无法是把要来的基督和祂的救赎介绍给人。详细察看旧约,我们就必明白它的精义,是要人因认识基督而得着自由,就像保罗所说的︰「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着义」(罗10:4)。雅各似乎把那引人到基督跟前的律法,和叫人从罪里得自由的基督连结在一起,而称这本记录神救赎计划的圣经为︰「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所有的律法都叫人受束缚和限制,惟有圣经是一本叫人从各种罪恶的捆绑中得着自由的律法。它是藉圣灵写在信徒心版上,又靠着圣灵的教导而实行的律法。

  本节提到有关读经方面的话,有两个要点︰

  A.细察

  详细察看;包括熟读、精读、默想、分析、综合各种见解、参详比较、寻求正意。

  B.恒常

  「并且时常如此」;读经必须是天天读的,不但要详细察看,也要「常常」详细察看,才能得神的启示和教导,犹如人照镜子,必须天天照,才能天天保持容貌的整洁一般。

  2、关于行道

  「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行出来」;可见,听道必先入心不忘,才能实行出来。听道而不实行,是由于无心向道,随听随忘;但若慕道心切,就必然听得入心,而有力量实行了。由此可知,渴慕真道的心,与听道、行道,都是互为因果的。渴慕真道的心愈切,对于所听的道就受感愈深,而行道也愈有能力;另一方面,若我们实行所听的真道,就必能更明了真道的可贵,更领悟行道之福气,也更加能爱慕真道,更容易在听道时入心不忘了。

  「不是听了就忘」,这句话也特别指「听圣经」而说,因为当时圣经不普遍,聚会时有主持人宣读圣经,会众静坐聆听,若有疑问也可以发问。

  3、关于得福

  「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行道是包括许多方面的;这样,所得的福气也必包括许多方面。这里没有指明行道要得什么福,等于暗示,行道的人能得什么福,是根据他所行的道以及所遵行的道而定。

  基督在世上的时候,曾多次提到遵行主道的人有福,如︰

  A.凡遵行神旨的人就是主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可3:35)。

  B.凡遵行主道又教训人遵行的人,他在天国里要称为大(太5:19)。

  C.听见神的道而遵守,比主肉身中乳养祂的父母更为有福(路11:28)。

  D.遵守主所吩咐的,就是主的朋友(约15:14)。

  E.知道主的意思就照着行的,主来的时候必然得赏(路12:43-44,47)。

  这些应许,是所有信徒行道最有力的勉励和安慰,因为他们除了可以「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之外,又可以得着主亲口所应许的各样宝贵的福气。

  三、在敬虔中荣神(一26—28)

  1、勒住自己的舌头

  勒住舌头是听道而行道所产生出来的敬虔,而非是一种虚假的敬虔,能勒住舌头的人就是真正的敬虔的人,外在在表现反应内心的世界。正如主耶稣所言: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生命之道洁净人的心灵,使成为一个圣洁的人,最能反应内心圣洁就是人的舌头,同时舌头所表达的内心也反应内心敬虔的程度。

  若是在听道之后,依然不能勒住自己的舌头,说自己是敬虔的人,是欺哄自己的行为,是虚假的敬虔。真理之道在生活之中扎根,渐渐占据生命,生命的圣化,促成生活的圣洁。生活的圣化,最大的表现就是在语言上的表达,也就是圣经所言的:“能勒住自己的舌头”,可以控制自己在言语上的表达,只说祝福的话,而不讲戏笑的话、欺骗的别人的话,以及各样的咒诅的话等等,让语言上给别人带来祝福,同时也用语言来造就别人,让别人通过和自己的相处得到生命的益处。

  没有行动的敬虔是虚假的,也没有征服力,反而会给别人带来讥笑的机会。就如有一次,牧师传完福音之后,听众反应热列,其中有一位是高贵的夫人,她要求讲几句话:「我今天到台前来,不是因为讲台上的话感动我,乃是坐在我身旁的小妇人打动了我的心,她的手操劳而显得粗糙;多年的劳役使她的躯体弯驼;她是一个穷苦的洗衣妇,在我家工作了多年。我不曾见过她发脾气,说一句难听的话,或做一件羞耻的事。我虽然取笑她,揶揄她的信仰,但她的爱是那样宽宏。当我的小女去世时,她用信心安慰我,叫我看得更远,超越坟茔,流出希望的眼泪。她用她的一生带领我归主。我所寻求的就是那使她能如此甘甜的救主。」于是牧师要求那位洗衣妇人起身让大家认识。牧师说:「她才是今晚真正的讲员!」在生活上做活生生的见证,真是比讲道还要重要。

  真正的敬虔就是可以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舌头,让舌头成为祝福的工具,让舌头反应出内心世界的圣洁。真正的敬虔生活不是建立在远离世俗的尘埃;真正的敬虔生活不是建立在躲避世俗的潮流;真正的敬虔不是建立在自我封闭的空间。真正的敬虔是进入世界,用自己的语言系统与世界产生对话,而是这个错误的世界带来真理的光明。所以,勒住舌头是真正敬虔最有力的武器。

  应用:基督徒要勒住自己的舌头:不讲谎言(撒但是说谎之人的父);不做假见证(违背十条诫命);不讲戏言(罗得的见证)

  2、看顾孤寡

  看顾孤寡是听道而行道所反应出的爱,真正爱上帝的人,上帝不会问成就了多大的事工,上帝也不会使多少人引入天国,上帝也不会问你多大的恩赐.上帝在最终的审判之时,只会问你对人的关注度有多少,以及对那些有真正需要的人爱有多少。一个真正听道而行道的人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爱那些有真正需要被爱的人。

  身为作家、教育家的卢云(HenriNouwen),在哈佛大学教书之后,搬到多伦多附近名叫"DayBreak"的家。家中有十个成员,其中六个人有精神残障,四个人正常,他们都是由于寻求基督的信仰而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是患严重癫痫病的,就是廿五岁的亚当(Adam);他什么都不能做,包括起居饮食,平常也不笑也不哭。但卢云说:「当我畏惧消失,从心中发生慈爱时,我觉得与亚当在一起,别的工作就显得肤浅而没有意义了。」

  这一位身心残缺的人所流露出的平安,对卢云影响至深。卢云原有崇高名誉的事业,却因为竞争而满了困扰与威胁,心中常常猜忌、嫉妒人,或存报复之心。但他与亚当在一起后,明白了生命不只是生活与工作。他说:「亚当的平安深植在他心里,他的这种平安使我们活在一起像一个家。」

  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是圣经托负给基督徒的责任,真正的爱并不是爱那些可以爱自己的人,真正的爱并不是爱那些可以带来回报的人,真正的爱并不是爱那些给你带来名誉的人。真正的爱就是那些有需要爱的人,并不能回报你的,爱那些在患难之中的孤儿和寡妇是不求回报的,而是不断付出代价的爱。这一种爱是得耶稣祝福的爱。

  真理之道在基督徒的生活之中结出果子,其中最有力的见证就是看顾那些孤儿寡妇,这一种爱可以让人感受基督徒的爱,也可以见证基督的圣名。

  应用:基督徒的敬虔表现在关注别人的需要,当你的身边出现的孤寡特别需要基督徒的关怀,这就是敬虔的表现。为此,你一个敬虔的基督徒都需要关怀生活的贫困之中的孤寡。

  你身边若有孤寡的人,你就是需要关怀他们的需要。

  有机会可以参与做孤儿关怀事工

  3、不染世俗

  不染世俗是听道而行道所产生结果,生命的道占据人的生命之时,圣洁的本质也渐渐战据人的心灵。生命完全被圣化,强而有力表现在与世界的分别为圣上。分别为圣表示自己是属于基督,活着不再自我,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生命之道的扎根在信仰,信仰的力量也越来越强,使每一个信仰者与世界分别为圣。

  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三都很忠实并爱主,只有老二既狡猾贪财,又自私自利,不守主道。一天,父亲把老二叫到玻璃窗前问他:“孩子!你往窗外看,能看到什么?”他说;“我看到伟大的河山,和勤劳的农民,正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收割。”父亲说:“不错,你的眼力好。”于是又带他到一面大镜子前说:“你现在看见什么?”答道:“只看到我自己。”又问:“能看到别人吗?”他说:“不能。”父亲把孩子拉到眼前说:“孩子!我告诉你为人的道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好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涂上水银和漆,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看不见别人的疾苦,假如处处能替人作想,肯激发人,自己既住在爱里面,神也在他里面,他的心胸则好像透明的玻璃,能看到人生美丽的远景!”为了与这个世界分别为圣,你必须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以及只顾自己的享受,否者我们根本没有能力从这个世界中分别出来归耶和华为圣。真正分别为圣的人,心中看到上帝,以及存有上帝的真理之道,他在行事为人之时,想去上帝的真理之道的法则,同时也想起天上的上帝在观看自己。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从这个是非颠倒的世界是分别出来,显示自己是属于耶和华的子民,不能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属天子民的生活模式,以及行为规则。

  应用:基督徒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黑暗的,而基督徒是光明之了。为此,基督徒一定会与这个世界分别为圣,若不分别为圣显示不出基督徒属天的本质。

  抵抗白色潮流

  抵抗黑色潮流

  抵抗黄色潮流

  总结:约翰、卫斯理说:“他一生所信奉着这样的信条-----

  用一切的手段,

  使一切的方法,

  在所有的地方,

  在任何的时刻,

  对一切的人,

  尽你所能的,

  做正确的事。

  努力使每一天所有的行动都是做正确的事,让每一件正确的事荣耀我们的神。
 

  TAG:行动 胜于 语言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如何才能不忧虑  上一篇:“对的就顺服,错的就不顺服”对吗? 打印文章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离箭红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