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会大复兴

作者:归原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6-05-10 07:57:56

小教会大复兴.jpg

  ——读《以一不能盖全》[1]有感

  读本书笔者深有感触。作者在一间小教会服侍六个月,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他将过去所学的服侍技术一一施展,但是每项计划的事工都一一流产。经历不计其数挫折之后,他不知如何带领这个教会成长茁壮?

  作者在迷茫中寻求当地一位知名牧师的帮助。本书是作者与这位牧师互动过程,作者在导师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学习牧会,五年过去后,教会从三十五人成长到二百八十人。因此,本书就如一张工程设计蓝图,并附有施工手册。它手把手的教导新人如何组织‘施工’。笔者正处在小教会里服侍,对于未来的服侍同样充满了迷茫,真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本文是笔者站在小教会角度去阅读本书,将书中一些重要原则摘录下来,并有一些个人的感想和反思。

  (一)

  认识教会的类型是教会转型的起点。本书将教会分为三大类型:小型教会、中型教会、大型教会。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教会的类型如何是次要的,不同类型的教会存在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小型教会还是大型教会都存在问题,甚至大教会存在的问题是‘大’问题、‘多’问题。有些小教会的牧者以讥笑的口闻取笑大教会,这类牧者认为小教会比较真实,存在的问题不大不多。其实小教会的小问题等同大教会的大问题,不同的问题存在于不同的教会,每个问题都是不同的问题。只有认清不同的教会存在问题都不相同,需要也不相同。我们才能以不同的眼光看不同的教会。小教会不是大教会缩影,两个不同类型的教会实际存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同样的牧会策略在大教会开展就很顺利,在小教会就无法开展。不同大小型态的教会一定要有其特定的牧养方式。[2]

  (二)

  不同类型的教会会友之间人际关系也不同。小型教会的人际构成原则就是相互关联的人际关系倾向。[3]小型教会里成员基本上是以大家族为核心,会友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每个人都认识所有其他的人,教会的聚会就像家族聚会。牧师的牧会可以深入到会友里面,讲章可以针对真正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牧者与会众关系是很亲密的,会众与会众之间关系也是亲密的。对于小型教会来说,教会的目标不在于要改变世界,而是更深入认识彼此。[4]小教会既定固著的模式里,它不喜欢改变、创意。

  (三)

  小教会的组织关系就像单个细胞。小教会有三大特微:1、会友彼此之间的团契情谊是密切的,面对面的。2、有一或两个家族居属教会核心。3、他们共拥一种相亲相爱的家族归属感。[5]小教会享受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新人在这样教会中会觉得难以被接纳。除非他们符合以下条件:来自某个核心家庭、与某个核心家庭成员缔结婚姻、倾向于好交际,活络的个性、拥有教会所需要的价值物,诸如天赋,属灵恩赐,或声望等、与核心家庭共度危机之经历。[6]单个细胞教会对于新人就有一种无形的排斥,不是教会有意要排斥新人,是教会的这种‘亲密’让新人无法容入。

  (四)

  小教会的领导阶层基本掌握在一两个家庭中,或者说核心家庭对小教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核心家庭在小教会存在表示着教会的历史和传统,或者说他们是这间教会传统的守护者。教会任何事工的发展都必须经核心家庭成员同意才能开展,但是他们的存在不是要发展教会往前走;反之,他们通常却都是用这权力来设定他们身为领袖的消极责任。[7]核心家庭就像一个标准,让大家知道不能作什么。举一个例子,你策划的某项事工,他们会告诉你这项事工不能作什么,因为这项事工违背了教会的传统。让那些负责事工的人常常受挫折,但是核心家庭也不会告诉你该作什么?

  新牧师来到这间教会,不能视核心家庭的人为敌人,而是要与核心家庭的人亲密的合作。

  (五)

  牧师在小教会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前面提到牧师在小教会里与会众之间的关系是亲密。因此小教会的牧师在会众的心里是一位充满爱心、公平、仁慈、关心等,小教会的信徒强调牧师的个人的品格。作者提醒我们,小教会的牧者以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为牧养焦点时,一位有智慧的牧师就会亲身与教会其他的人有接触。[8]牧师参与教会的各项事工,如值日、大扫除等。

  新牧师来到小教会里,他需要经营多年才能取得信徒的信任,因为他在教会里扮演的不是领袖的角色。或者说小教会的牧师来来去去,信徒对新来的牧师没有信任,他们看核心家庭的成员,因为核心家庭才是这间教会的牧者。

  小教会要发展必须有一位固定的牧师(领袖),领袖是带动教会往前走的人。一个好的领袖必备七个要求:1、卓越的团队总是有一位极佳的领袖,没有好领袖,服侍的团队就会受到挫折。2、领袖的任务在于传递异象,告诉会众往那里去。3、上帝向个人启示他的异象,或者这间教会的领袖领受异象,领袖将这异象传递给服侍的团队。4、领袖地位的权柄随着时间茁壮稳固。5、领袖权柄可以失之一旦。6、如果你不做领袖,其他人能够顶替你的位置。作者提醒,你不做领袖时,切务占着领袖的位置。7、领袖要承受各方的压力。

  (六)

  牧养小教会成功的牧师乃是透过人际关系而能带动并影响决策过程。[9]带领小教会的方式就是要藉着与教会中的核心人物建立互信关系,然后帮助他们发觉需要与机会。[10]由此可见,小教会的决策不是透过会议达成的,是牧师与核心人物互动、互信达成。

  五大有果效的牧会指导原则:1、有异象的领导阶层:小教会要复兴,惟有当决策的达成是以吸引更多人来教会为考量基准。2、人力资源的运用:教会要复兴,惟有当决策为全职同工,领袖群,以及各样资源提供教会必须向外拓展的焦点。3、开放门户:教会要复兴,惟有当决策能够制造更多机会给新人加入教会生活。4、融合:教会要复兴,惟有当决策能够孕育更多机会给新人融入教会团体社交生活圈子。5、财务:教会要复兴,惟有当决策对外拓展的地方活动能够有适宜的财务支援。以上五个原则可以指导教会的每项事工,我们所作的事工是否带来新人加入教会生活、融入到教会的各团契、小组里。

  (七)

  小教会的带领牧者一般是带职服侍的传道人,故此小教会要复兴,必须请全职的牧师来牧会。有研究报告说,几乎看不到带职事奉者所牧的教会增长。[11]这是小教会要克服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财务的困难,另一方面是核心人物的困难。

  作者认为一个教会没有全职的牧师很难突破七十五个会友的大关,但是一旦教会有能力请到一位全职的牧者,人数就会突破,人数就会增长至一百五十个人,但是就会面临第二个大关,就是二百人。也就是说,教会发展至一百五十人时,教会就要请第二位全职的同工。以此类推给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教会的复兴必须要有一个服侍的团队。

  (八)

  小教会的改变不是牧师发出某项改变的指令,而是平信徒领袖认知到需要改变,接著,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改变付诸实行。[12]这种改变的模式是从下往上的改变,只有平信徒领袖认知到自己的需要时,才能产生改变。因此一个牧师必须要等候教会改变的时机,在时机成熟时向会友传递教会未来的新异象。

  (九)

  教会增长不是教会的目的,教会增长是教会的过程。教会增长不是数字上的增长,是跟随基督的门徒增多。耶稣基督给教会的使命就是让人成为门徒,故此真正的门徒就会带出新的门徒。

  一个健康的教会就会成长。圣经里有没有记载教会成长有一个标准:教会增长到某个地步就该分堂或植堂呢?没有。一个健康的教会自然就会增长,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他就会成长。我们不需要为一个人成长后穿什么衣服、鞋子忧虑。当然人的成长是有限度的,但是教会没有。

  你想想,上帝希望你的教会增长?还是上帝希望你的教会衰微吗?

  小教会增长成为中型教会或大型教会,或者分堂、植堂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表明教会在增长过程。作者说,教会必须永不停止增长。[13]小教会要复兴,领袖必须自身要突破这种增长的观念。如果领袖认为大教会存在极多的问题,小教会问题少,我们聚集在一起更多实践彼此相爱。其实这种观念就会阻挡教会增长,在这个地上没有完美的教会,追求‘小’的完美其实是人性中的另一种骄傲。小教会的核心人物害怕权力外流,害怕传统被更新,自我塑造完美的教会。有形的教会没有完美的教会形态,每一个教会都在旅程中的教会,只有教会效法基督的榜样,遵守他的大使命,出去寻找拯救失丧者的‘旅程’(路19:10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才是最完美的教会。[14]

  一个健康的教会就像一个健康的家庭,夫妻生养众多。面对一些不会生育的夫妻,是因为他们生理出现了问题,家庭就会缺失某些快乐。一个教会不会生育新的门徒,同样信徒的生命出现了问题,因此一个小教会不会增长,一定是灵命的生理出现了疾病,看似恩爱的夫妻,其实缺了某一种喜乐。

  小教会如何增长呢?作者指出小教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亲密吸引人归向基督。当教会散发出爱心与温暖,新人就被吸引到来。[15]这些新人基本上是会友身边的人(亲人、朋友、同事),因此小教会复兴的关健在于向身边的传福音,把他们带到教会里,让他们在教会里被关爱。

  (十)

  小教会带领的牧者面临一个困难,就是他无论如何努力,会友没有响应、不配合。全教会举办一场布道会,决志的人一大堆,却没留下几个。小型布道会经常开,新人也没有留下来。各类的传福音活动常常举办,新人还是没有留下来。教会的牧者开始质疑这类福音活动,甚至对自己的牧会也产生了动摇。

  小教会增长阻碍是什么呢?其实大多数的教会给新人关起了教会的门,新人来到教会就被排斥在门外。作者例出了以下几大阻碍:

  1、自卑心态:一项研究指出增长与衰微教会差异在于他们的态度。增长中的教会他们认为他们可以贡献给社区一些有价值的资源,自我形像高,他们有活动向社区传福音,基督才能改变这个社区的问题。衰微的教会对福音缺乏信心,没有胆量向社区的人见证福音。对于衰微的教会,领袖、信徒消极,认为教会不可能改变社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做到这一些。

  2、传福音没有果效。衰微的教会常常认为传福音没有果效,带人信耶稣极其困难。信徒指望牧师传福音,牧师指望信徒传福音。结果教会向外发展越来越困难,只能向内发展,信徒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在的关系圈,让教会变成了一个城堡,信徒失去了慕道友。

  3、缺乏适合的团契或聚会内容。小教会有一种形像就是很难留下新人,新人来了,新人走了。这些新人为什么留不住,其实有各方面的原因。第一、新人无法容入到会友的内在关系圈,会友的相爱成为新人留在教会的阻碍,听起来好像很吓人,其实这是大多数小教会面临的真实问题。笔者的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那些留下来的人都经过了这段艰难的困难期。第二、教会没有提供给新人一个团契或小组生活,新人没能在教会里得到牧养。

  4、下滑动势。一个教会开始衰微时,教会里一些核心成员对教会也产生了失望,结果一部分人就开始离开教会。

  5、向内成长的人际情谊。一个教会在最初的七至十间是向外发展期,若在这段时间没有增长,结果教会的会友就会向内成长。

  (十一)

  小教会该如何增长呢?有什么增长的策略吗?首先,小教会的领袖要清楚,我们不能使教会增长,只有神才能使教会增长。但是,我们可以预备自己去栽种、浇灌,这是我们的责任,成长、结果是出于神。

  作者在本书例出了几大栽种、浇灌方案:

  1、目地的题醒更新:这个策略首先要作的就是使会众定睛在耶稣基督身上,特别是他钉死在十字架上。借此提醒会众耶稣来到世上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我们怎么做?一个衰微的教会只停留在‘静态’的基督的救赎,却忽略‘动态’的基督的救赎。信徒只静态的领受救恩,却没有动态去传扬救恩。

  2、开发新事工:教会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向内的这层人际关系,将这种人‘打散’形成不同的新事工,只有新事工才能吸引新人。不过小教会开展新事工就会被消极的‘不可能’影响,因此小教会复兴必须要突破这种不可能的态度。

  3、广推传福音行动:全民传福音,领袖带头,开展不同的传福音训练营,让每位信徒都有机会参与传福音机会。教会要设立代祷事工,让每位信徒都找出几位慕道友,成为你的代祷对象,在合适的机会邀请他来教会参与福音活动。

  4、美善的事要宣扬、肯定:神在教会中作为要不断的去宣讲,肯定一些肢体的恩赐。

  5、设立新的小组和班级:小教会是单个细胞,要增长必须从单个细胞向多个细胞发展。在教会里设立新的小组或成人主日学班级,让新人容入到这些新的小组里。

  6、与新人建立互动:新人与会友需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友谊,才能产生归属感。因此,新人来到教会后,会友要主动与新人建立友谊。一般要在六个月内完成,超出这个时间段一般就很难留住新人。

  读完这本书给我一个触动就是‘小教会大复兴’,每个大教会都是从小教会开始,小教会要复兴,必须要‘动’起来,让每位跟随基督的门徒成为带领新门徒的人。

  [1]葛瑞.麦金塔,《以一不能盖全-多元化教会增长策略》,胡加恩译(新北:华神,2001)。笔者牧会的教会按本书分类属于‘小型教会’,因此,本文尝试以小型教会治理、牧会的角度去探讨。

  [2]28。

  [3]38。

  [4]42。

  [5]52。

  [6]54。

  [7]70。

  [8]83。

  [9]95。

  [10]96。

  [11]112。

  [12]122。

  [13]139。

  [14]139。

  [15]143。

  TAG:小教会 大复兴

【作者简介】 归原:雅博网作者,1998年蒙恩,2000年在圣经专修班进修,2001年开始传道,2014年再次入神学院进修,2016年毕业。现任瓯北恩约归正教会传道。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祂从灰尘中抬举贫寒人  上一篇:信仰是品格之源,品格是教牧之基 打印文章   录入:华美   责任编辑:华美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