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安逸的陷阱

作者:蔡颂辉     来源:芥菜籽博客 时间:2016-08-09 07:07:25

  一岁至四十岁,对一般人而言是一生中最精彩的年龄段,可是圣经对摩西一生中的前四十年,除了他的出生,几乎完全不提。

  四十岁到八十岁,对一般人而言是做大事的年龄段,可是圣经提到摩西四十至八十岁的篇幅,也不过是半章。

  八十岁以后,对一般人而言是最无趣的年龄段,体力、精神、记忆都大大衰退,可是摩西的人生却似乎刚刚开始。圣经用了四卷书、135章来记载!

  是什么因素使摩西的人生有如此的转变?希伯来书的作者所给的答案,是信心。

  当他的同胞们受到埃及人的欺压,在痛苦煎熬中生活的时候,摩西是一个难得的幸运儿,他甚至比很多埃及人还幸福,因为他在埃及的皇宫里长大。

  令人费解的是,他长大后竟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安逸,岂不是大多数人都渴望却得不到的吗?更何况他自小就拥有,为何放弃呢?希伯来书作者做了解释,尽管这解释也耐人寻味:“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11:25-26)

  到底摩西在法老皇宫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以至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他“享受罪中之乐”呢?是花天酒地吗?还是他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吗?旧约圣经没有告诉我们,那么希伯来书作者怎么知道呢?还有,“基督”是新约才用的字,摩西时代,耶稣根本还没有来,摩西又怎能“为基督”受凌辱呢?

  看来,在希伯来书作者的眼中,如果摩西恋慕埃及皇宫的奢华,对所见的受苦同胞置之不理的话,他就是享受“罪中之乐”;当他放弃享福,为了解救百姓而做出努力的时候,他就是为基督受凌辱,并将得到赏赐。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为了享乐而活着,而是为一个更高的使命而活着。这种人生使命并不需要有特殊的呼召,是我们受造的目的,它属于每一个神的百姓,而且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享乐固然没错,但若享乐妨碍了我们去执行更崇高的使命,就应该像摩西一样,宁可受苦。

  神子民的身份带着尊荣,使我们不愿意活得和一般人一样;神子民的身份带着使命,使我们活着不以自身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至高神的计划为目标。所以,基督徒生命应该有更高尚的选择——跨越表面麻醉作用的快乐,寻求人之所以为人真正有内涵的长久喜乐。

  你每天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试试在生活中注入使命感,你要离开“埃及皇宫”,不做“法老女儿之子”,去“与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不一样!把安慰分给伤心的人,把希望带给绝望的人,把救恩带给迷失的人,帮助一个软弱有需要的人,劝勉犯罪的人,鼓励丧志的人,接纳被人排拒的人……放一点儿心思,总有一些事是你可以做的!

  快乐不一定是从你所得的事上来的,它更多时候是从你的付出而得到的。当你付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日记内容填了色彩。你的苦闷,可能就是太专注于自己。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blog.sina.com.cn/jiecaiz

  TAG:走出 安逸 陷阱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秋雨之福  上一篇:没有时间,没有空间 打印文章   录入:华美   责任编辑:华美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