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去回应上帝的呼召

作者:天堂鸟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4-04-20 07:09:50

360截图20140410203039562.jpg

  注:复活节的前夜,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看见一本《海外校园》杂志,顺手打开,苏恩佩姊妹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才清晰确认她是32年前的复活节那天完成了上帝赋予的使命,去赴了天国的盛宴。想起前段时间初次看见她生命经历时写下的感悟,"复活生命"四个字突然在脑海里映出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她也实不过分。本来觉得这段文字一直没写完整,因为那本纪念她的书推荐给朋友去读了,想拿回来再读时完善了再分享。不知道是否巧合,今晚的看见让我不再犹豫,尽管不完善,尽管文字拙漏,还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发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动,为纪念主耶稣的复活,也纪念在祂里面真正活出新生命被称为香港奇女子的苏恩佩姊妹。
 

  最近读一本叫《把火种撒在地上》的书,纪念苏恩佩姊妹的。是认识她或者读过她的作品而被感动的一群人,在她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周年时怀念她而写的文集。

  读这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孤陋到了极点,因为从来没有听到过苏恩佩这个名字。

  也难怪,我真正归主还不到十年,而恩佩姊妹已经回天家三十年了。三十年应该是一代人成熟的时长和空间,然而她的人格魅力三十年后依然在那些认识或不认识却因着她而改变生命轨迹的人中间散发着馨香,作为基督的门徒,她实践着耶稣所实践的,竭尽全力去完成被呼召时所赋予的使命。

  因着目前所作的是跟青年有关的事工,而我又极具地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以至于很多时候呼求说:"上帝啊,你给我的是什么功课,你知道我没有能力做好这些的,为什么偏偏带我到这里来。"因此常常在这种纠结中软弱着挣扎着,跌跌撞撞地走过了三年的路程,如今却依然在这样的事工中茫然着。

  也因着这个,她的事迹格外地吸引我急切地读下去,想知道她为什么对这样的事工这么有负担、感兴趣,更想知道的是她如何把这些事工做的有声有色。

  青年总是未来的希望,而社会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迎来了许许多多现代病,浮躁、幻想、悖逆、空虚,思想极有智慧,道德却急剧下降。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社会也在暴力、贪婪、等日益败坏的风气中喘息着。苏恩佩用敏感的心清晰地听见了那个微小声音的呼召,清楚地看见了她的事工场是在亚洲。于是,放弃了即将要建立的幸福家庭、以及社会地位等极具诱惑的东西,毅然决然地从美国回到香港,投身到这场看不见硝烟却厮杀激烈的战场上去,而她的武器就是手中的笔。

  因为不能忍受魔鬼对青年一代灵魂的蹂躏,于是怀着对社会极度的忧虑,对青年一代又极度关爱的拳拳之心,26岁的她,以弱小的身躯,在夜以继日的工作和身体极度疲惫癌症日益恶化的状况下,一边跟病魔做着持续顽强地斗争,一边开创着一个又一个直击人灵魂且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字事工,就像鲁迅当年的呐喊,在她"能为这城市做什么"的思考中,用她手中的"秃笔"不断地呐喊着,不断地呼唤着。孤陋的我读到这里,才知道具有深远影响的《校园》杂志原来是她创办的,在此基础上,病床上的苏恩佩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住院治疗的时候又创立了直击青年一代灵魂的《突破》杂志,应当说,这是苏恩佩姊妹一升事工的里程碑,对香港青少年事工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多少人是在她的影响下走上了归回的路,有多少人是走在犯罪的边缘却在她的身上认识了爱的源头,认识了耶稣,认识了人生的真义,从而改变了生命的轨迹。写到这里,那个在北京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却有一帮盲流式的人物跟她建立了密友式的关系,甚至这个群体里面的老大欢喜快乐地选择了跟随耶稣的故事再度浮上心头。她具体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那一定是有来自耶稣的爱从她的里面涌流出来,温暖和触摸了这些社会边缘之人冷漠的心。

  我感动于她对青年人的欣赏、鼓励、帮助以及她管理使用人才的独特方法,既有严格的要求,又用诚挚的爱心和口传心授的教导,无论病情有多恶化,也始终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无论医院或者家也都成了她的工作室,言传身教地带动和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在她的事工组织里投身。

  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我像触到了她对时代隐忍、伤痛的心,看见了一个病弱坚强的人,燃烧着火一样的热情,无论在哪里,她要透过文字施行拯救、唤醒灵魂,她要用"突破"的思想意识,使人们离开被罪奴役的生活,脱离被一切坏的习惯、思想所掳掠的为奴之地,进入到上帝的应许之地。

  苏恩佩姊妹提倡简朴生活,她说简朴不是简陋,是指不被物质欲望牢笼,不被奴役,重夺生命的自由,也让我认识了简朴的真义。今天,当我读她亲自取得版权,邀约译者,更于无数个深夜里,进行修稿和校对的《属灵操练的礼赞》这本书的时候,对她积极起来倡导属灵操练及简朴生活的路向,用生命所致力的事工和提倡的生活、工作态度有了新的感受和认同。也感谢她所作的工作如今使更多人的灵魂得到了丰盛的属灵喂养。

  虽然她离开已经三十周年了,欣慰的是在她的身后,即使没有了耳濡目染但在她生命力的影响中依然有一大批人沿着她所开创的事工努力前行,她提倡并终生致力的事工仍然继续着发展着。

  薪火相传,如今却还没有燎原之势,青年事工依然是亟待关注的,我们这些存留的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她已成了我的榜样和标杆,愿更多的人从她的身上看见所要做的,所当做的,所能做的,求神带领并帮助我们!
 

  TAG:生命 回应 上帝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上帝的诊所  上一篇:复活节谈“死结” 打印文章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离箭红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