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种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那就是——悲悯。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情感,它是那么的旷世,仿佛来自天上的水;它是那么的尘世,伴着人的血脉不息运行。她是上天在人的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培育纯粹而慈悲的花朵。
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是非常的不易。其间伴随多少欢笑,泪水,和创痛。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独立,经历无数的生离死别,最后,只剩下自己。每一个生命最终都要走向凋零。只是要问:造化之手,究竟是怎样弄人?
越来越心境平和。即便是一个伤害自己的人,看见他从飞扬跋扈,走向衰落,没有丝毫的快意。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原谅别人,也是在优化自己的心境。
便总是对许多事物心怀悲悯。那些弱小的,善良的,纯朴的,甚至卑劣的。所有的生命都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卑微的。形同草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的《悯农诗》,千年不衰,历久弥新。
悲悯之心,由人而动物,而植物,而自然,是人类感情的泛化与进步,是对自然界与自身认识的升华。
心存悲悯,虽不能诠释一个人有多么高尚,但至少可以明见他心中尚存是非、向善、慈悲之心。
诚然,在社会转型的阵痛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以欺骗为生的职业乞丐,他们的存在和昌盛,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量奉献爱心的价值和成本,犹豫是否还要相信眼泪,如此,我们原本柔弱的心灵渐渐麻木,甚而失去了感知痛苦的能力。
可是,倘若心存悲悯,即使被骗又何妨?相比怀抱一颗冷漠无感的心,孰轻孰重?
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拒绝向我们伸出的手,因为每一个乞讨者都是上帝派来试探我们的天使,他们在试探我们人类的良知。
我们都是凡人,并不需要拥有悲天悯人的大胸襟,但无碍我们拥有“恻隐之心”继而作出小的善举。
心存怜悯,能够让我们善良、善感的心时时得到熨烫。有怜悯,我们就会存善心,就会有敬畏,就能保持做人和向善的底线。
因此,当有人可怜巴巴地向你伸出手时,不妨把袋里的零钱掏出来,这无损你的生活质量却成全了他的一顿午餐;当你在菜场买菜,不妨尽量关照那些脸上爬满皱纹、手掌上布满龟裂、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大爷大妈,任他报出菜的斤两切不要斤斤计较;当你身边有人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需要援助,请不要迟疑地伸出你的解囊之手……
常怀悲悯,是对生命的怜恤与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常怀悲悯,犹如世间一道清流,一盏心灯、一杯热茶,滋润着、照亮着、温暖着黑暗中的心灵的同时,也映照了自身。
赞助商链接